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史可法人物事迹(史可法英勇就义事迹)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史可法英勇就义事迹

力保扬州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河南总兵许定国私通清朝,巡按陈潜夫和参政分巡睢阳道袁枢请四镇之一的高杰北上。正月十二日夜,高杰在睢州故袁可立府第内被许定国害死,清军乘机南下。史可法闻讯长叹无法克复中原。 他伤心备至,亲自赶往高军营中做善后工作,立高杰子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高杰妻邢氏耽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但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命高杰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二月,史可法从徐州回到白洋口。阎尔梅当时正在史可法幕中,劝他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同年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要清君侧,“除马阮”,马士英竟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子左梦庚率全军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概括梅香正浓中史可法的英雄事迹

第一件事为史可法写书规劝皇帝。第二件事写史可法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第三件事是合法被抓宁死不降,大骂气绝而死。

请写出你了解的一个爱国人物,简要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1、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3、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4、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5、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 ,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的故事

史可法的故事在明末时期,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为帝,史可法率军与清兵对抗;清兵向南推进,直至扬州;史可法收兵退保扬州,急令各镇赴援,均无响应。史可法用血书告急朝廷,未得回音。史可法决定抗战到底,一死以报国。扬州城因为弹尽粮绝,被清兵攻陷。史可法拒绝投降,壮烈就义,终年45岁。
史可法是什么人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也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史可法出生于开封府祥符县,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崇祯元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崇祯八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
崇祯十一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崇祯十七年,史可法听闻李自成进攻北京,率军进京勤王。军队抵达达浦口时,传来北京失陷、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的消息,史可法拥立福王为帝。弘光元年,史可法守扬州城失败,殉国就义。

史可法的主要事迹!要简洁

主要就是和清军在扬州打了一战,清军破城后屠杀了几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弘光元年(1645)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要清君侧,“除马阮”,马士英竟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全军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当年五月十日,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复多尔衮书》“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不卑不亢,流传万世 副将史德威史可法追随有年,可法收德威为义子,托以后事;二十四日满洲建虏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可法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因为攻城的满洲建虏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

历史上那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至少举两个例子,并简述他们的事迹

一、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进士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边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人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无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无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人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二、岳飞

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

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 

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

主和派秦桧向宋高宗献计,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 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

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

三、夏完淳(1631-1647) 

南明诗人,少年才子,民族英雄。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才情早熟,5岁知五经,7岁能诗文,14岁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

父兵败自杀后,任鲁王中书舍人,太湖吴易军事参谋,不懈为抗清奔走。被捕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四、林则徐

林则徐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1188吨。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五、于谦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

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

史可法死守扬州顽强抗清的故事是怎样的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人。世居直隶大兴。祖父曾作过知州,政迹尚佳。后家道中落。史可法20岁应童子试前,住在一个野寺中。恰巧学使左光斗在京畿地区检查学政,也到这野寺来避风雪。见一青年伏在书案上睡着了,左光斗不忍心打扰他,只是拿了桌上刚写完的文章来看,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左光斗把文章放回原地,记下了文章上的属名,还为他披上自己的貂皮大衣。考试的时候,左光斗就拔取他为全县第一名。还把他接到自己的宅邸来,同子侄们一起读书,还常勉励他要努力学习,将来做国家有用之材,课余两人常讨论时事,辩论古今,就像亲父子一样。史可法家有老母,无人奉养,左光斗就派人按月送给老人衣食,为史可法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久,左光斗受到魏忠贤的陷害,被捕入狱。史可法想尽办法终于得以在狱中见左一面。他在狱卒的指引下,找到了左光斗,见他倚着墙席地而坐,面额焦烂几乎不能辨认,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断了,骨头茬子露出外面。史可法悲痛万分,抱着左光斗的腿哭了起来。左光斗听出是他的声音,但眼睛无法睁开。左光斗用手指努力拨开眼皮,怒目注视着他说“你到这种地方来做什么!国家乱成了这样,你还在这儿哭哭啼啼,天下大事谁来撑着啊!你若还不快走,被奸党抓住了也是一死,还不如我打死你算了。”说着,就摸索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打史可法的样子。史可法只好忍痛退了出去。这件事给史可法很深的印象,恩师至死仍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大事相嘱托,自己怎能有半点懈怠呢!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在27岁时中了进士,被授西安府推官。30岁又升迁为户部主事。后来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提升为南京兵部尚书。

在南明政局动荡的形势下,史可法为了抗清大局,忍辱赴扬州任职去了。身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由于受到阮大铖、马士英等人的排挤,未能入阁办事,只在扬州督师,为了抗清大局,史可法毫无怨言,一心扑在攻守上。他以“恢复神京(北京)”为宗旨,被人们比作是南宋的李纲。

为了抗清,史可法“行不张伞盖,食不晋二味,睡不宽衣带”,夏天不用扇,冬日不穿裘,全身心地投注在抗清运动中。他在江北四镇分别派重兵把守,谁知手下这四员大将都非常刁悍倔强,互相不服,经常发生内讧。一有摩擦发生,史可法必得亲自前去调停。泗水镇将高杰原是李自成的部下,他率先争抢扬州的地盘,毫无纪律性的士兵们在高杰的纵容下,在扬州城外大肆抢掠一番,激起了扬州百姓极大的愤懑。百姓坚守城池,高杰的部队攻了几个月也未得进城。

史可法得知了此事,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带人去消灭高杰这支土匪部队。三思以后,他又将拔出来的宝剑插了回去。有着极其丰富的治军经验的他,深知此事稍微处理不妥,就会致使高杰叛变投敌。此时,只能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讲明抗清的大义。于是,史可法脱去甲胄,换上官服,向扬州进发。

高杰得知史可法前来,非常害怕,以为史可法兴师问罪来了。史可法并没有责怪高杰,而是诚恳地劝诫他不要与百姓为敌,要严肃军纪。高杰及其部下被史可法的诚意所感动,撤走部队,移师瓜州。扬州城安定了,史可法随即进扬州,设了督师府。

南明朝廷内,马士英之流的奸臣整日引诱弘光帝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他又怕史可法立功,就经常扣发或延发军资军饷,士兵们在前线忍饥受寒。史可法心情非常悲怆。

不久,徐州告急。史可法命高杰率兵前去救援,谁知,河南总兵许定国已暗中投降了清兵,这次他与高杰一起前去徐州,就暗中将高杰和他的卫兵灌醉,半夜里,将高杰和他的卫队全部杀光。清兵轻而易举突破了南明的徐州防线,进一步逼向江南。

高杰的丧报传到史可法的手中,他大叫一声“中原已不可为了!”叫完就捶胸顿足,泪如雨下。高杰虽有很多缺点,但他英勇善战,他的死是史可法抗清的一大损失。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4月,多铎率清兵大举进犯淮北,淮安很快就被攻陷,清兵进逼扬州,形势非常危急。此时,史可法正准备亲自驻守扬州城最易攻破的西门,南明内部却发生了内讧。驻守武昌的大将左良玉因不满马士英专权,起兵叛乱,直逼南京。马士英急忙让弘光帝召回江北四镇总兵和史可法,让他们撤回江南,救援南京。史可法只好率兵渡江,刚到南岸,就传来左良玉兵败的消息,史可法又急忙挥师北渡,他日夜兼程地赶回扬州,清军在许定国的引导下,于5月10日兵临扬州城下。

史可法急忙召防河诸镇将领入城守卫,只有刘肇基领4000兵赶到。清兵派泗州降将李遇春劝降,史可法命人将他射跑。清军还不死心,又先后写了5次劝降信,史可法看都不看就付之一炬。5月20日,多铎率军猛攻,扬州城西北角被清军攻破,史可法悲痛欲绝。大家簇拥着他,试图从小东门突围出去,不幸碰到清军迎面而来,史可法见状大叫“我就是史可法!”

清军将史可法押解到多铎面前,多铎劝他投降,他厉声说“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多铎又劝道“君不见洪承畴乎?降则富贵。”可法轻蔑地说“我岂能仿效他的行为!我的决心早已下定城亡我亡!”清将又劝降了3天,他依然毫不屈服。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5月23日,史可法,这位坚贞不屈的抗清英雄被敌人杀害了。由于天气暴热,死尸太多,当家人来收敛时,已辨认不出他的遗体,只好将他生前的袍笏,埋葬在扬州的梅花岭上。

史可法事迹简介100字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殉国后,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清廷赠史可法谥“忠正”。

史可法,开封府祥符县人,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崇祯元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扩展资料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 。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

四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于二十四日参加攻取扬州。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