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7年5月20日,千名“开国将帅”仅剩29名少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开国将帅就是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被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们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历史上曾有过4次开国少将授衔,最早的一次在1955年9月,798人被授衔。
聂荣臻是一位逝世的开国元帅,肖劲光是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吕正操是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而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去年9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101岁。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
截至目前,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下29人。
其中1955年授衔的少将共有12人健在;1961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尚有7人键在;1964年晋升的有10人健在。
29人中有18名超过100岁,年龄最大的是殷国洪少将,已经106岁,年纪最小的是王扶之少将,已经94岁。以下是部分仍健在者的名单
胡炜
(1920)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新蔡人,1937年参加抗日,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姜 钟
(1919) 原总参三部部长。四川平昌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殷国洪
(1911) 原海军炮兵学校校长。湖北红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国运
(1914) 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湖北监利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振华
(1921)山东泰安人,原沈阳、北京军区政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扶之
(1923)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别名王硕,陕西延安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系四野39军115师343团团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
文击
(1918)原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原名刘树棠,河北霸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炮兵一师副师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方 震
(1911)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江西弋阳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斯德
(1921)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滕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任3野34军100师副政政治委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中如
(1919)原总参二部部长。山西原平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玉华
(1916)原武汉军区、南京军区副政委。山东文登人,1937年入伍,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绍昆
(1921)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江苏宿迁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高先贵
(1912)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涂通今
(1914)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福建长汀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我军三位“博士将军”之一,健在的唯一“博士将军”。
开国将领到目前截止到2011年4月19日,健在的开国将军共117位,其中中将5位、少将112位,最年轻者是88岁的王扶之,最年长者是103岁的魏天禄,平均年龄为94岁。衷心祝福开国将军健康长寿!
开国中将(5人)
方 强(1911)湖南平江人
张 震(1914)湖南平江人
范朝利(1914)河南新县人
黄志勇(1914)江西崇义人
曾思玉(1911)江西信丰人
开国少将 1955年-1965年授衔的少将1360人,健在112人。
以下为1955年少将(1955授衔802人,1957、1958年各补授2人,健在42人)
王 直(1916)福建上杭人
王贵德(1914)福建上杭人
方 槐(1917)江西于都人
方子翼(1917)安徽金寨人
方国安(1913)湖南平江人
任 荣(1917)四川苍溪人
向守志(1917)四川宣汉人
刘中华(1917)山东文登人
刘居英(1917)吉林长春人
关盛志(1916)安徽六安人
阮贤榜(1909)湖北通山人
李中权(1915)四川达县人
李布德(1919)四川营山人
李德生(1916)河南新县人
李耀文(1918)山东荣城人
杨永松(1918)广东大埔人
吴瑞山(1913)安徽六安人
邹 衍(1915)江西兴国人
汪东兴(1916)江西弋阳人
宋景华(1919)江西吉水人
张 瑞(1909)浙江浦江人
张秀龙(1915)湖北仙桃人 ¬
陈 浩(1914)湖南茶陵人
陈茂辉(1912)福建上杭人
欧阳平(1916)江西兴国人
罗维道(1916)江西泰和人
胡继成(1915)安徽金寨人
钟炳昌(1915)江西兴国人
桂绍彬(1916)安徽六安人
贾若瑜(1915)四川合江人
盛治华(1916)江西永新人
彭富九(1918)江西永新人
曾 美(1914)江西寻乌人
谢振华(1916)江西崇义人
詹大南(1914)安徽金寨人
裴周玉(1913)湖南平江人
廖鼎琳(1914)江西吉安人
漆远渥(1915)安徽金寨人
谭佑铭(1910)四川云阳人
熊兆仁(1912)福建永定人
黎 光(1914)四川南部人
魏天禄(1908)湖北天门人
1961年晋升少将218人(健在21人)
王 晓(1913)山西定襄人
王定烈(1918)四川宣汉人
王砚泉(1917)河北雄县人
吕仁礼(1916)安徽六安人
朱士焕(1913)四川通江人
刘耀宗(1918)江西兴国人
江鸿海(1913)湖北麻城人
孙干卿(1919)山东淄博人
李 静(1918)河北文安人
杨思禄(1917)江西于都人
张力雄(1913)福建上杭人
林 真(1918)北京人
胡 炜(1920)河南新蔡人
姜 钟(1919)四川平昌人
殷国洪(1911)湖北红安人
高 锐(1919)山东莱阳人
曹中南(1914)河北景县人
萧荣昌(1918)江西吉安人
程 明(1918)安徽金寨人
雷 钦(1915)福建上杭人
魏国运(1914)湖北监利人
1962年授予3人,晋升9人(无人健在)
1963年少将(授衔3人,健在1人)
刘西尧(1916)湖南长沙人
1964年少将授予1人,晋升320人(健在48人)
丁 钊(1920)山东龙口人
王 展(1920)山西汾阳人
王文英(1918)河南沁阳人
王扶之(1923)陕西延安人
王茂全(1911)江西吉安人
王淮湘(1920)山东寿光人
韦统泰(1918)山东曹县人
文 击(1918)河北霸县人
方 震(1911)江西弋阳人
白 云(1917)山西洪洞人
伍生荣(1918)江西石城人
华 楠(1921)山东牟平人
刘自双(1915)四川巴中人
刘春山(1917)山东莱阳人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
阳自碧(1918)四川巴中人
苏克之(1919)河北深县人
苏宏道(1916)湖北江陵人
李孔亮(1914)河北高阳人
李丕功(1910)山东淄博人
李树荣(1919)陕西延川人
杨斯德(1921)山东滕州人
肖友明(1916)湖南攸县人
肖选进(1920)安徽金寨人
何云峰(1922)四川平昌人
辛国治(1921)河北黄骅人
汪运祖(1915)湖北红安人
沙 风(1917)浙江新昌人
张 英(1916)辽宁盖平人
张 翼(1918)山东诸城人
张中如(1919)山西原平人
张玉华(1916)山东文登人
张志勇(1916)湖北红安人
张实杰(1922)山东邹平人
陈绍昆(1921)江苏宿迁人
周建平(1919)江苏吴县人
胡立信(1915)河南新县人
赵华青(1919)山东茌平人
姜林东(1918)山东牟平人
贺 明(1919)陕西武功人
贾乾瑞(1916)陕西大荔人
顾 鸿(1915)安徽庐江人
高先贵(1912)安徽六安人
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人
常 勇(1915)山东荣城人
颜文斌(1915)江西永新人
颜吉连(1916)湖南茶陵人
瞿道文(1919)四川达县人
中将(177名)
健在1名。
张震(1914),湖南平江人,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后勤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少将(1360名)
健在63名。
1955年少将(26人)
王贵德(1914)福建上杭人,原铁道部副政委
方槐(1917)江西于都人,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方子翼(1917)安徽金寨人,原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任荣(1917)四川苍溪人,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政协主席、武汉军区副政委
向守志(1917)四川宣汉人,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中华(1917)山东文登人,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
刘居英(1917)吉林长春人,原铁道兵副司令员
李布德(1919)四川营山人,原山西省军区政委
李耀文(1918)山东荣城人,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委政委、海军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永松(1918)广东大埔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邹衍(1915)江西兴国人,原中央纪委委员、沈阳军区副政委
汪东兴(1916)江西弋阳人,原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
宋景华(1919)江西吉水人,原北海舰队副政委
张秀龙(1915)湖北仙桃人,原全国人大常委、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陈茂辉(1912)福建上杭人,原江苏省军区第三政委
胡继成(1915)安徽金寨人,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
钟炳昌(1915)江西兴国人,原解放军军政委、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贾若瑜(1915)四川合江人,原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副院长
盛治华(1916)江西永新人,原武警部队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曾美(1914)江西兴国人,原北京军区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司令、河北省军区第二政委
詹大南(1914)安徽金寨人,原中央纪委委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裴周玉(1913)湖南平江人,原中央候补委员、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党委第一书记、装甲兵顾问
廖鼎琳(1914)江西于都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炮兵学院政委
谭佑铭(1910)四川云阳人,原解放军报社副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熊兆仁(1912)福建永定人,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黎光(1914)四川仪陇人,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
1961年晋升少将(8人)
孙干卿(1919)山东淄博人,原广州军区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
杨思禄(1917)江西于都人,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张力雄(1913)福建上杭人,原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
胡炜(1920)河南新蔡人,原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委书记、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姜钟(1919)四川平昌人,原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殷国洪(1911)湖北红安人,原海军炮兵学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
高锐(1919)山东莱阳人,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宁夏区委第二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魏国运(1914)湖北监利人,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空军工程部部长
1964年晋升少将(28人)
丁钊(1920)山东黄县人,原空军空降兵副政委、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
王扶之(1923)陕西子洲人,原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王茂全(1911)江西吉安人,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文击(1918)河北霸县人,原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
方震(1911)江西弋阳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
华楠(1921)山东牟平人,原解放军报社总、社长、总政治部副主任
刘自双(1915)四川巴中人,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原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外交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阳自碧(1918)四川巴中人,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孔亮(1914)河北高阳人,原总参谋部军械部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李丕功(1910)山东淄博人,原上海警备区参谋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杨斯德(1921)山东滕州人,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汪运祖(1915)湖北红安人,原江苏省军区第三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
张英(1916)辽宁盖平人,原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军区政委
张翼(1918)山东诸城人,原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学院副政委
张中如(1919)山西原平人,原国防部外事局政委、河南省军区政委、总参谋部二部部长
张玉华(1916)山东文登人,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
张志勇(1916)湖北红安人,原国防科委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张实杰(1922)山东邹平人,原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陈绍昆(1921)江苏宿迁人,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
周建平(1919)江苏吴县人,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胡立信(1915)河南新县人,原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姜林东(1918)山东烟台人,原新疆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
贾乾瑞(1916)陕西大荔人,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顾问
顾鸿(1915)安徽庐江人,原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
高先贵(1912)安徽六安人,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人,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瞿道文(1919)四川达县人,原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
2020年健在开国将军还有以下几位
1955年授衔的舰载将领分别是,黎光(106岁), 邹衍(105岁), 詹大南(105岁), 杨永松(101岁)。黎光出生于1914年,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曾经担任过,红31军91师军部特务营连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1营1连排长,第66军198师师长等重要职务。
邹衍出生于1915年,江西省赣州市人,曾经担任过陕甘宁省保卫局侦察科科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政治处主任,四野16师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务。詹大南出生于1915年,安徽省金寨人,曾担任过红15军团第28军直属队特派员,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209师师长,27军副军长等职务。
杨永松出生于1919年,广东大埔县人,曾担任过红12军政治部机关文书,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等职务。从年龄上来看这些开国将帅,基本上都已经超过了100岁,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瑰宝,应该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和敬重。
都已故去。
开国大将
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此10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大将”。
开国上将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综上,共57位将领在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被称之为“开国上将”。
十大元帅
1955年,有10位将领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此10位将领被称之为“十大元帅”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军委在1955年实行了军衔制,期间共授予了十位元帅,十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以及802位少将。这些开国将军们都堪称是我国的“宝贝”,因为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客磨灭的贡献。不过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国将军们都已经或老或亡,直到2020年,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仅剩四位,他们都是什么军衔呢?据悉,如今仅健在的四位开国将军分别是杨永松少将,邹衍少将,詹大南少将和黎光少将。
杨永松,1919年出生于广东大埔县,历任红12军政治部机关文书,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如今101岁。
邹衍,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历任陕甘宁省保卫局侦察科科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政治处主任,四野16师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等。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如今105岁。
詹大南,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历任红15军团第28军直属队特派员,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209师师长,27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如今105岁。
黎光,1914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历任红31军91师军部特务营连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1营1连排长,第66军198师师长,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等。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如今106岁。
而除了这四位于1955年授衔还健在的开国将军外,还有1961年授衔的少将两位,他们是杨思禄少将和张力雄少将。1964年授衔的少将四位,他们分别是王扶之少将,文击少将,陈绍昆少将和涂通今少将。可以说,这些将军们伴随着共和国走来,他们也见证了新中国由贫到富,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而作为新时代的享受者,我们应当向他们致敬!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对在抗日战争期间有着卓越贡献的人,进行加官进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关于中国的十大开国元帅,他们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中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实行军衔制,共产生了1048名开国将军。其中,开国元帅、大将都是十位,开国上将55位,中将175位和少将798位。经历了风风雨雨,曾经的这些开国将领基本都已去世,仅剩下4名开国少将目前还在世。这4名健在将军分别是邹衍、詹大南、杨永松、黎光。
邹衍,安徽人,在1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在抗日战争年代,曾经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跟随罗荣桓和李富春的麾下,新中国成立后,邹衍本人建国后曾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目前依然健在,已经104岁高龄。 年轻的时候邹衍曾经担任南京军区的司令员,之后又为新中国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以说他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和开拓者,在抗美援朝时期他身先士卒,节节败退敌军,被授予了国际勋章。
詹大南,早期很早就参加了红军长征,他出生贫困,很早就希望跟着部队奋勇杀敌,曾经也是担任西北的司令员,今年101岁,詹大南一直不敢居功,不停地告诫自己的家人,不要麻烦组织。
杨永松将军,1914年出生,今年刚好100瑞,他当时在部队是一名文员,所以说从一开始他都没有脱离组织,他曾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政委等职务。
黎光将军今年也已经105岁。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在抗日期间,他英勇杀敌,多次地把敌人围剿。在1925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回国后,历任炮兵副军长,师长,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军区司令部顾问。
在这些元帅当中,黎光将军可以说是年龄最大的了,这四位老将军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他们的英雄事迹,一直会被我们记在心中。
摘要截止到2022年,仍在世的开国将帅仅剩6人,且这6人均为开国少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1-01
开国将帅还有几个在世
截止到2022年,仍在世的开国将帅仅剩6人,且这6人均为开国少将!
希望您能采纳
评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