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如皋金雅中央城(长江镇红星八号地和金雅中央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长江镇红星八号地和金雅中央城哪个好

金雅中央城好。
1、价格方面。长江镇红星八号地的售卖价格为99000元,金雅中央城的售卖价格为13839元。
2、设施方面。长江镇红星八号地小区的配套设施有游乐场和楼梯,而金雅中央城小区的配套设施有游乐场和电梯。

如皋旅游景点推荐

如皋旅游景点推荐定慧禅寺、水绘园。

1、定慧禅寺

经修复的定慧禅寺,门额横楹楷书“定慧禅寺”四个凸型金字,一对石狮端坐山门两旁。进山门是金刚殿,中间端坐大肚弥勒佛,两旁乃“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名联。

金刚殿东西两侧,为新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像、面南而立的是扬眉执杵的韦驮佛。庭院中间有高丈余的宝鼎一尊,穿过庭院,是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殿高十多米,殿背正中新装有“极乐指南”,高达两米,使大殿更显雍容壮观。宝殿内新塑的高达一丈六尺如来佛,颔首端坐莲花中央,身后光芒四射,千佛相绕,造型各异,姿态优美。

占地约十六亩,平面布局略呈回字形,外为楼堂,内为殿宇。山门朝北,由山门向南沿中轴线依次设有二道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均坐南面北。

2、水绘园

园以洗钵池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园分为数块。再加上水中洲,在其回环的水道上,疏疏落落地建有一堂、一房、一斋、一庐、二阁、三亭,余均为水景。水绘园四周环水,积水弥漫,唯霞山桥一处可通往园内。

桥址有一茅亭,过亭是荷花夹岸、桃柳交荫而蜿蜒的画堤。如皋水绘园是我国众多名园中之佼佼者,饶有书卷气,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以园言志,以园为忆,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于一园,新颖独特,独步天下。

从江阴怎么到二案镇

驾车路线全程约65.9公里

起点江阴市

1.无锡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澄江中路行驶590米,过西新街桥,左转进入黄山路

2) 沿黄山路行驶310米,直行进入黄山路

3) 沿黄山路行驶240米,在第3个出口,朝G2/江阴大桥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沪高速

3.沿京沪高速行驶22.9公里,朝盐城/南通/G40/S29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广陵枢纽

4.沿广陵枢纽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

5.沿沪陕高速行驶31.4公里,在如皋/如皋港/汽渡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48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如港公路

7.南通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如港公路行驶2.9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疏港公路

2) 沿疏港公路行驶2.5公里,左转进入华江大道

3) 沿华江大道行驶100米,直行进入纬五路

4) 沿纬五路行驶1.6公里,左转进入经五路

5) 沿经五路行驶2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金雅中央城

李姓绪字辈志字辈德字辈后面是什么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lǐ
注音ㄌㄧˇ
古字
部首 木
字码 U:674E;GBKC0EE;
郑码FYA
五笔 SBF
笔画7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丨一
名词
一种树,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
李树的果实
行李,代指“行囊”内物品
狱官。通“理”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三、姓氏起源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600年期间,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向西南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唐代是李姓族群的急剧膨胀期,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但随着朝政的变化,在唐代即有许多李姓人物贬官南下,又有许多人为免遭祸害而逃至全国,使李姓遍及全国。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其中,迁徙人数较多的是宋朝“靖康之变”时的南迁。
元末明初的政权更迭,以及明际的“靖难之役“,主战场布置在山东西部、河北、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迁延数十年,民不聊生,造成百姓得流就食,四散逃离,致使十室九空。
明廷在政权稳定之后,从山西平阳、太原一带(晋商首富李家大院族谱可以佐证当地富庶安定),向华北的荒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明代进士登科录》、阳泉李氏族谱等可以佐证)。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定居于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据《明会要》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朝曾赐给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其中就有李姓。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明末清初,四川经过多年战乱,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动员全国人员往四川迁徙,川内李姓较多都是从湖广宝庆府等地迁来,便形成了“湖广填川”。
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
六、家谱文献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过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
全国李氏族谱
北京宛平李氏家谱不分卷
天津延古堂李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汉县汉邑李氏族谱四卷
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
河北卢龙李氏家谱二卷首一卷
河北高邑李氏族谱不分券
河北永年李氏支谱二卷
河北唐县李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蔚县蔚州李氏家谱十卷
河北青县李氏家谱
河北南皮李氏家谱不分卷
河北任邱(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河北任邱李氏四门支谱不分卷
河北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
山西榆社李氏世系谱不分卷
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
山西曲沃庄简公李氏家谱四卷
山西洪洞李氏宗谱四卷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不分卷
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
辽宁铁岭长白山李佳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
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四卷
上海 溪法华李氏族谱六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
上海南汇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上海松江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镇江扬州李氏合谱不分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
江苏沛县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
江苏溧水芝山李氏续修宗谱□□卷
江苏南京师德方山葛桥南李氏宗谱八卷
江窦泰州李氏族谱十四卷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八卷
江苏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丰县李氏家谱□□卷
江苏丰县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江苏泰州李氏家乘十卷
江苏盱眙李氏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不分卷
江苏江都李氏族谱四卷
江苏江都李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泰兴李氏重修家谱□□卷
江苏兴化李氏世谱不分卷
江苏南通李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四卷
江苏南通通州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江苏如皋西乡李氏族谱十二卷
江苏镇江京口倪庄李氏重具备宗谱年表八卷
江苏镇江京江李氏宗谱二卷
江苏镇江李氏支谱四卷
江苏镇江京口李氏七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
江苏镇江京江李氏族四卷
江苏丹徒新篡李氏宗谱四卷
江苏丹徒新篡李氏续谱二卷
江苏丹徙陶裔山门李氏续修族谱二卷
江苏丹徙陶裔李氏族谱二卷
江苏丹徙李氏家乘六卷
江苏丹徙开沙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丹阳云阳李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丹阳李氏宗谱□□卷
江苏句容李氏宗谱十卷
江苏武进石桥李氏宗谱六卷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八卷
江苏金坛李氏宗谱一百二十三卷
江苏常州李氏迁常支谱十卷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三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常州毘陵殷薛镇李氏宗谱三十卷首一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五卷首四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无锡锡山李氏世谱二十四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西里桥派支谱不分卷
江苏武进王堰桥李氏宗谱八卷
江苏常州莘村李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常州毘陵辋川里李氏宗谱三十八卷首
七、郡望堂号
陇西李氏,是中国历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
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赵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将秦代原有的邯郸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中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世纪末)改为赵郡。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青莲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以“青莲”作堂号,永示缅怀。
还有赵郡堂,平棘堂等。
八、字辈排行
湖南宁乡鞠公口源头李氏字辈“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陇西堂字辈“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湖南上湘李氏龙门堂字辈“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钦就可世宗树德景先正存心学大贤忠良维国祚孝友作家傅积善徵余庆修身华福缘昌隆符泰运兴发定科联”。
湖南中湘河头李氏字辈“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绍光宗泽家声裕楚湘志笃贤儒道心怀孔孟乡俊显昭潭士伦常正益昌”。
江苏南京开沙李氏字辈“太干福寿荣禄祥智英宗元孚恒丰俭裕孝顺谦恭纯诚恺悌宣慈惠和明允笃敬纯厚为良德振兴必有成笃敬儒行名贤经师瑞徵家庆善培迈基人文蔚起功纪鼎彝长承祖佑百世傅之”。
江苏京江李氏字辈“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江苏高桥李氏字辈“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江苏三桥李氏崇礼堂字辈“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湖北随州李氏字辈“洪为祖德永世群方传佳友本”。
湖北京山李氏字辈“学义忠礼士国正万方永福德承前泽诗书启后昆”。
湖北荆门李氏字辈“以文常会友维德能辅仁孝亦传家本”。
湖北广水李氏字辈“(长)龙凤呈祥帮家志国”。
李先念家族字辈“玉树承先绪孚全升义泰”。
浙江尖山李氏宗派字辈“思志单名廷单名世国春天地元光大文章昭著景运肇开祖德崇长贤才佑启先猷式守敦笃彝伦和敬锺祥家声永振远怀前哲高亮恢宏克裕贻谋道明礼顺达仁由义慎诏后昆世颂清芬丕承骏泽”。
浙江金华竹马馆东李氏排行字辈“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壬拱华进敬尚瑷文胜长魁顺记余贵厚忠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绮纾绸致”。
浙江慈溪李氏排行字辈“季安仁伟信义俨侦佳贵显承思宠忠良远益昌宏能思继绪奕裔永芬芳久大家声振绵延祖德长椒聊蕃百世荣富集千祥”。
福建东山李氏字辈“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福建城福李氏字辈“珑庭文成甫乡仁新志仕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原善其修催德斯昌敬心恒存天锡福光荣行裕嗣万年永长”。
福建安溪龙船港李氏字辈“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云南滕冲叠水河李氏字辈“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云南滕冲青乔李氏字辈“自维天端立家其显根本中承希性有炳成生庆文”。
云南曲靖李氏字辈“福本迎国光仙朴平鹏扬春芬崇根茂德永济朝唐居家承孝友盛世选忠良克昌纯祖武鸿文绍宗繁”。
山东高密李氏排行字辈“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山东商河李氏字辈“清澍孝友仁广官发贤良德敬尊守久朝先辰继长”。
山东南郭李氏字辈
本原派“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朝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湛公长房支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湛公二房支派“谷琰宣闳伯居均元必宽本沅理春家恢宏学时逢泰”。
四川广安李氏字辈“应大光明远含春……”
四川盐亭李氏字辈“世庆友廷仲兴朝永国正全元天佑吉美盛邦作长才显运时泰着善万代昌明良相遇合光华定大纲”。
四川巫山、巫溪李氏字辈“天启如龙象祖功宗德长尽忠传孝友家世衍书香”。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字辈“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亯叙傅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甘肃陇西李氏字辈“荣祖显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江西井岗李氏排行字辈“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傅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江西建昌李氏字辈“辂德宝弼岑林松荣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开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
重庆奉节李氏字辈“居世成善国秦楚正光华文明朝尽应道德永传家”。
重庆龙河李氏绵达堂字辈“兴元铎镜钢锦铃铖文东荣秦兰芳茂馨鸣搤劳有能用荣受志忠轰秉元汝御衡茂”。
陕西曲江李氏字辈“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河北高邑李氏字辈“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岩田李氏排行字辈“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凤飞诗书光德业文采焕珠玑”。
云湖李氏前编字辈“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李氏陇西郡列李观脉字辈“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国正添必茂高腾秀(品)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李氏陇西堂一支字辈
本原派“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卽林傅均”。
黑山支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支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改正支派“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观左有富有庆安平”。
李氏万叶堂一支字辈“天正启贤远傅宗系大显家声孝思维德”。
李氏锦潇堂一支字辈“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李氏叙乐堂一支字辈“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李氏近房一支字辈“崇成如永延长维世洪熙光文肇启文明万国咸宁进德修业云龙风虎刚健中丄得主有常承天时行含章可贞敬义立并方大”。
李氏丰鉴堂一支字辈“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贞吕祖彤德酋孙硕宗乾耳宗同兑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长宗君况本次公轨隆艾雍柔弇昶暠欢重耳熙天锡虎昺润世民恪”。
李氏衍庆堂一支字辈
偶公股前支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
贤公股前支派“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
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忠义开鸿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李氏列李金脉字辈“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
李氏一支字辈“永远纯良富贵吉祥发源道学诗书绪长谨遵先训佑启寿康声名显达绍美周唐”。
李氏一支字辈“笃志承先怿同心翼后贤见龙徵瑞兆科甲必集联”。
九、姓氏名人
先秦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李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著名将军。
汉朝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后战败投降匈奴。
李广利汉朝将领。
李通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贵戚第二位。因功勋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即大名鼎鼎女中豪杰的刘伯姬。
李傕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三国
李典曹操庙庭元勋第二十一位。曾与张辽合力以步卒八百,大破孙权兵马十万。其人深明大义,崇尚儒雅,有长者之风,为曹操、曹丕重视。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晋朝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歆十六国时期西凉皇帝
李恂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西凉后主李歆的弟弟,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
李班字世文,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荡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君主。
李期字世运,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
李寿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势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
南北朝
李宝北魏镇北将军(?―公元459年),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李翻的儿子。
李虎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戎马倥偬,功勋卓著,嫡孙唐高祖李渊。
李弼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曾孙瓦岗山李密。
李贤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与弟李穆、子李崇,俱是一代名将。至隋朝时,其子孙出将入相,誉满天下。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诡祖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在汉族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

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李子通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615年称帝。
李春中国桥梁专家。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渊唐高祖(公元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
帝王
李世民唐太宗、天可汗(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治唐高宗(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玄宗在位前期,用人有方,开创了历史以来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李靖(公元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豫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收复两京,荡平余孽。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李适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长子,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炎唐武宗,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武宗时期,对内打击藩镇和佛教,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李忱唐宣宗(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李孝恭唐初宗室名将,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为唐开国元勋。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唐朝初期重要将领,一生参与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李泌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官至宰相。
李适之李唐宗室、大臣。玄宗朝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
李晟中唐著名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愬中唐著名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吉甫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地理学家。
李德裕在唐文宗和唐武宗两度为相。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龟年别名乐圣,唐时乐工,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五代十国
李克用唐末将领,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
李存勖建立后唐,为唐庄宗。
李嗣源后唐皇帝
李昪建立南唐,为南唐烈祖,又称李先主。
李煜南唐皇帝,又称李后主,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处耘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与子李继隆并称“雄将、能臣”于当时,次女明德皇后亦为贤后之垂范。
李继隆大宋名将。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八,宋太宗皇后明德皇后之兄,一生战功显赫以千余马步大破契丹骑兵数万而流芳于后世。
李沆北宋“圣相”,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五。
李谷五代大臣,传见《宋史·李谷传》。
李纲北宋名相。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冶金元四大数学家之一。
李杲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俊民金代文学家。有《庄靖集》十卷。
西夏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李陵之后裔。
李仁孝西夏最有作为的皇帝,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明朝
李文忠明朝开国名将,开国功臣位列第三。
李善长明朝开国丞相。
李春芳有“青词宰相”、“状元宰相”之称。
李如松明朝名将,共父辈子辈祖孙三代满门忠烈,与父李成梁同为朝廷倚重的北方屏障,父子二人威名远胜戚继光。
李定国明末伟大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忠心扶持南明抗清二十余年,战功彪炳,封晋王。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大顺
李自成党项族首领李继迁的后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曾短暂统一北方。

李光地福建人,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也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李鸿章清末政治家、外交家。
赐姓或改姓
李思摩、李国昌、李勣、李抱玉、李忠臣、李国臣、李光弼、李光进、李元谅、李茂勋
新加坡
李光耀(广东人)新加坡前总理,新加坡建国国父。新加坡建立者最高领导人。
李显龙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之子。新加坡最高领导人。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如皋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如皋十大好玩的景点推荐

1、金岛生态园,位于世界长寿之乡的如皋市长青沙旅游度假区。

2、长江药用植物园,位于江苏省如皋市长青沙岛,总用地面积约5000亩。

3、如皋水绘园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徽派园林的孤本代表。

4、中国长寿城,位于如皋主城区西郊,总面积约1500亩。

5、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

6、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公园,位于如皋主城区东郊,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

7、内外城河,在国内城市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币,实属罕见。

8、法宝禅寺,建筑风格独特,在一般寺庙中较为少见。

9、龙游湖商务风景区,位于如皋市主城区东南如皋科技城内。

10、如皋水绘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皋是江苏省南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前置如皋县。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1991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撤县建市。

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东经,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

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其总数位居中国县(市)之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南通市旅游景点

1、啬园(南通市崇川区狼山街道南郊路150号),环境很不错,树木繁茂,空气清新!是个适合周末出来走走的地方,广场上有很多的鸽子,有小朋友大朋友们喂食,里面环境真的挺好的,花花草草都开得很好,里面有一些游乐设施,一年四季都有对应的景色,花季的时候花开满园。
2、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花园路),这里南面是波涛壮阔的长江,西面是景色怡人的园博园,绿化很好,一路小鸟小花,蝴蝶蜻蜓,关键是人少,索道正常开放,山顶可以看海,景区管理水平很高, 设施完整清晰 ,路面也非常干净, 总体非常推荐去里面散散步。
3、水绘园(南通市如皋市碧霞路299号),园内有古澹园、波烟玉亭、寒碧堂、壹默斋、小三吾亭、悬雷锋,湖水清澈、湖面上有鸭子和天鹅在游荡,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风格,真是苏北地区名园之称,可以深切感受到两个人的生活环境,多么诗情画意啊,江南园林设计风格。

南通市如皋区二案镇距离南通市通州滨江区五接镇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2.7公里

起点金雅中央城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经五路行驶280米,右转进入纬五路

2.沿纬五路行驶210米,过右侧的平西一组约190米后,左转进入经四路

3.沿经四路行驶2.0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沿江公路

4.沿沿江公路行驶7.9公里,左转

5.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袁大圩北路

6.沿袁大圩北路行驶3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五接镇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