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好生活》,该剧讲述了徐天在感情和事业双重受挫之时再添变故,机场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从而与梁晓慧发生情感纠葛、重启人生的故事。
2、《大叔与少年》,该剧讲述一个刑满出狱的“老炮儿”,出狱后发现女儿爱上一个与自己年轻时一样放荡不羁的小鲜肉,无奈之下对小鲜肉进行漫漫改造的故事。
3、《在一起》,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由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平凡人挺身而出参加全民武汉抗疫的故事。
4、《少年派2》,该剧讲述大学毕业在即,四位昔日同窗好友林妙妙、钱三一、邓小琪、江天昊与家庭虽各有困扰,但依旧努力前行的故事。
5、《山海情》,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易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演技中规中矩,还可以。饰演的是宋思明。
张嘉译,叔圈中的实力派代表,曾出演了很多热播影视剧,和很多人气花旦都有过合作,是当之无愧的老戏骨了,如今他仍然活跃在影视圈,只是因为身体原因鲜少露面。
张嘉译早就该红了,没红与他的实力无关,而是他的低调使然。其实,早在《蜗居》,甚至早在《蜗居》之前的就应该红了。
很多人对张嘉译的关注都源于《蜗居》,特别是对他在《蜗居》中的那句“男人都希望有一款路虎”印象极其深刻,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在电视剧中植入这样的一句话,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看完《蜗居》,有男性朋友感慨,“一个男人一生中总要有一辆好车、若干知己……”女性朋友感叹,“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个宋思明”。张嘉译就这样把一个挣扎在道德和法律边缘、外表风光内心痛苦的悲情人物,演绎得男人沉重女人爱慕。
演员都想突破自己,涉及不同个性的人物。虽然以前也涉及过类似人物,比如在《大生活》中,反面角色也演过,但都没有宋思明完整透彻。而且原著的人物写得很好,演起来有难度。
宋思明有家室,年龄上有差距,理论上是不会被女性观众接受,但观众对他并不反感,甚至很喜欢。
他的骨子里是个悲剧人物,具有很强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有情有义,有了外遇但也是从情感出发,所表现的情感真实,虽然受到社会舆论谴责,也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他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大家对这个角色有什么看法?
张嘉译十大经典电视剧蜗居、借枪、一仆二主、营盘镇警事、急诊科医生、白鹿原、少年派、装台、山海情、道北人。
改编自作家六六200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蜗居》,由海清、张嘉益、文章、李念、郝平领衔主演。电视剧直面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反映在房价飙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历经的种种波折。该剧于2009年7月27日上海电视台首播,仅用四天便创下收视历史新高,剧中涉及的热点题材强烈地引发了大众的共鸣。
剧评
《蜗居》是一部人生情感电视剧,是当代大学生留城奋斗史的缩影,以海萍、海藻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人性价值在房子等物质条件制约中产生了剧烈震荡,进而演绎出一场轰轰烈烈却又平淡真实的青春梦想;《蜗居》有很多看点,贴近生活是它的生命价值所在。
海藻背叛了小贝,但被宋太太发现,她踢了海藻,海藻的孩子就掉了,也不能生育了。马克因为宋思明的E-mail嘱托,将海藻接到美国过新的生活。海萍最终通过自己的奋斗也开设了海萍中文学校。
《蜗居》是一部人生情感电视剧,是当代大学生留城奋斗史的缩影,以海萍、海藻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人性价值在房子等物质条件制约中产生了剧烈震荡,进而演绎出一场轰轰烈烈却又平淡真实的青春梦想。
扩展资料
2009年由滕华涛执导的电视剧《蜗居》正式上映,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一对外地留沪的姐妹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对普通小市民琐碎生活的描述,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主人公一波三折的买房奋斗史,道岀了都市无房一族的种种困惑,也反眏岀一些现实问题。
看到会发现整部《蜗居》就是在批判这个被“投机主义”所控制的社会对普通人心灵和生活的破坏。在投机的大时代里,走投机之路的人却最终失败了。
宋思明说,通向精神的道路有很多,物质只是其中的一种。这句话本身没错,具体在这个里面,里面的所有人都是严重地被物质所束缚了的。宋要给海藻物质,海藻在接受的时候,只是更加地束缚在其中。
《蜗居》里面的情节和事都蛮生活化的,从小事可以分辨出每个角色对待生活的态度,生很简单,活也很容易,就是生活不简单吧。觉得凡事都不该走捷径,还是应踏踏实实。
01
8月6日,50岁演员张嘉译的社交账号,也是他的官方账号,从“张嘉译工作室”突然改名为“张嘉益工作室”。
其实,“张嘉译”也并非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张小童”。早年间,他被问及为什么改名时,就说过“我早就想改名字了,儿童的童,太幼稚”。如今,他又把“译”改成了同音字“益”,而“张嘉译”则成了曾用名。
02
“益”是个商代甲骨文,字的形状就像是器皿中的水满了,向外流出。意思是“增加”、“更加”、“好处”。
改名字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50岁的时候突然改名字,一定是有原因和契机的。于是,很多人就在猜测他为什么会改名字。大家最认可的一种解释是为了健康,才改成了“驻颜益寿”、“老当益壮”的“益”。
03
为什么他改名是为了“健康”?因为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常年病痛缠身。看过他电视剧的人,会发现他在剧中的站姿、走路的姿势,都是头向前倾、上半身向前倾、有点驼背。
因为他演的角色,基本都是中年男子,所以这样的姿势不但不显得突兀,反而成了他的特色,有一种“社会范”、“大爷范”、“市井范”。
04
,这样的姿势,并不是他为了角色而刻意为之,而是他的腰真的不能完全直起来。
他在剧中是这个姿势,他在剧外也是这个弓腰、驼背、向前倾的姿势。并且无论是出席多么正式的场合,他都是这个姿势。之前,很多人觉得他这个姿势很有范儿、很霸气,还争相模仿。后来才知道这个姿势背后的心酸和无奈。
而这些心酸和无奈,也只有他,也只有患了这个“强直性脊柱炎”的风湿慢性病的人,才能真实体会到。除了他之外,偌大的娱乐圈,还有很多明星也有这个病,在光鲜亮丽的背后,饱尝着别人看不到的煎熬和苦楚。因为这个病是慢性的,一旦得了就不能根治,只能控制,伴随一生。
05
天王周杰伦,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这个病,并且因为这个病,而被免去了义务服兵役。
早年间,关于周杰伦和这个病的新闻报道挺多的比如要开演唱会了,他的这个病却犯了,只能打了封闭,才能在台上又唱又跳;比如他在《康熙来了》也被小S问及这个病,当时他说“会常常在半夜痛醒”。这个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周杰伦的叔叔也有这个病。
刚开始的时候,周杰伦以为腰背痛是工作过度劳累导致的,以为休息一下、好好睡一觉就好了。结果,这种疼痛感越来越严重,不但晚上会痛醒,就连早上身体也会僵硬得起不来。实在痛得受不了了,他才去医院就诊,才得知自己是“强直性脊柱炎”。
周杰伦是乐坛的常青树,展现给大家的都是风趣幽默、积极正面的状态,尤其是近些年,也再没有关于他和这个病的相关报道了。没有报道,并不代表没有,只是他不愿意“卖惨”罢了。从他在不经意间流露的和张嘉译类似的站姿可以知道,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和这个病默默抗争。
06
《甄嬛传》的皇后娘娘蔡少芬,在2008年和张晋结婚后的蜜月期间,因为背部剧烈疼痛,得知自己患了这个病,并且在家里躲着哭了两天,那年她35岁。
当时的她,倍感绝望一方面,她新婚不久,还没有生孩子,而这个病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很可能会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她在网上查了这个病很难治愈,甚至可能会瘫痪。后来,在丈夫、亲友的鼓励陪伴下,她积极治疗,并且在2011年、2013年生下两个女儿。
2015年,蔡少芬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条状态,内容是“愿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能平安,快乐健康起来”,并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个病的心路历程,她说“只希望患这个病的朋友,能够对自己有信心,用喜乐的心去面对每一日”。
而这也是她患病7年来,公开和证实,这么多年,她也并没有卖“生病志坚”的人设。
07
再说回和周杰伦、蔡少芬“同病相怜”的张嘉译。张嘉译是西安人,39岁才因为《蜗居》中的“宋思明”一角爆红,算是大器晚成的演员。很多人以为他是半路出家,其实,他是科班出身。
17岁时,他被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录取,最终选择了北影表演系。大三时,年仅20岁的他就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魔表》,21岁,他从北影毕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老家的西安电影制片厂。
08
仅仅过了一年,22岁的他有了这个病。那个时候,是1992年,他还没找到控制的方法,每天都在疼,疼的话就吃止痛药。拍戏的时候,他要比别人早起半个小时,然后拿很热的水从头开始冲脊柱,因为每天一觉睡醒,背都是僵硬的。如果要拍几个月的戏,就要带几个月的中药,到剧组里熬。
很多年后,当他回忆这段时,他说这个病曾经一度让他的演员梦碎。因为一旦疼起来,根本是直不起腰来的那种。更糟糕的是,它就是那种像风湿一样,隐隐作痛的感觉始终牵制着你,有时候,背就跟一块铁板一样。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病的严重性,后来才慢慢知道,这个病会伴随他的一生。
09
2000年,在西安老家待了整整九年的他,带着这个病,来到北京,开始“北漂”。那一年,他30岁,三十而立。男人在步入社会后,会考虑一个问题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而那时候的他,虽然已经步入社会9年了,却是事业和家庭都没有什么成绩。也许就是这一份不甘心,让他在30岁的“高龄”,开始北漂,并且发狠“到45岁,一定要演出来,到60岁,成为表演艺术家”。
10
如今的他,异常忙碌,一年要拍好几部戏,行程安排得非常满。而在2000年,刚到北京的他,则非常闲,接到的戏很少。在2004年时,他因为出演何群导演的《国家使命》,和女演员王海燕相识相恋,两个人在2007年低调成婚,2010年有了爱女张译心。
女儿出生那年,他40岁,已经在一年前凭借着《蜗居》火了,前途一片光明。而“老来得女”的他,对这个女儿异常疼惜,甚至说过“下半辈子为了女儿而活”的话。注意,女儿的名字叫“张译心”,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很中意“译”这个字的,否则怎么会把这个“译”字放入宝贝女儿的名字里呢?
11
他在30岁开始北漂时,发狠说的“45岁出人头地,60岁成为表演艺术家”的前半句,已经在39岁的时候实现,算是提前了6年。如今,他51岁,距离“60岁成为表演艺术家”的目标还有9年。
按理说,到了他现在的江湖地位,没必要再对自己那么狠了,轻松一些,少接一点戏,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毕竟他还有强直性脊柱炎。
而且这段时间,关于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报道还挺多的,比如满头白发、神情憔悴、老态尽显…很多人看了这些报道,也纷纷为他表示担心,希望他不要这么拼了。
12
他的好朋友,42岁的秦海璐曾这样评价过他像我和他这个年龄,还留在这个行业,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喜欢。
22岁开始,他开始被病痛缠身。30岁,他带着病痛,发狠北漂。50岁,他带着病痛,改名“张嘉益”。这次改名,可能是为了健康和转运,也可能是为了再一次“发狠”。
“益”为更加、更好、好上加好。51岁,一个新的开始,为了10年后成为“表演艺术家”再发一次狠,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