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郭峰年龄58周岁。
郭峰,1962年9月14日出生于四川,中国原创音乐发起第一人。2008北京申办奥运会音乐第一人,被“东方时空”誉为东方之子的流行音乐第一人。
今年2020年,2020-1962=58岁。
扩展资料
郭峰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受父亲影响开始学习音乐,3岁学习钢琴,13岁考入四川艺术学校(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钢琴系,18岁毕业留校继续任教,经历了18年钢琴演奏生涯。他14岁发表了第一首自创歌曲《月光》,18岁时便成为中国音乐家学会中最年轻的会员。
1985年调入东方歌舞团任专业创作,1988年东渡日本,1991年赴新加坡,1995年回国继续音乐事业。从《我多想》《让世界充满爱》《地球的孩子》《恋寻》到《心会跟爱一起走》《永远》《甘心情愿》《不要说走就走》,一首首金曲铸造了经典。
1980年毕业后执教该钢琴专业。1983年任职于四川省电视台、负责音乐、作曲和工作。1985年初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音乐创作;同年发行作品专辑《心潮》。
郭峰1915年3月14日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县(今德惠市)郭家镇西刘家屯(现属和平村)。1928年就读于长春私立自强中学,1931年2月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1932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在青年时期,他追求革命真理,奋发攻读社会科学,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进步书刊,为在思想上信仰共产主义打下了基础。
1933年4月,郭峰同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6日,他因参加中共吉林市特支部为纪念“五·九”国耻日所发动的抗日宣传活动,被伪警逮捕入狱。在狱中,他身受重刑逼供,但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同年10月经保释出狱,赴北平就学并继续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1934年1月,郭峰同志在知行中学就读,化名郭风,后因参加反对学校分发救济证不公的斗争离校。同年3月,考入东北中山中学就读。1935年冬,作为学生抗日救亡骨干,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5月,调入中共北平西区区委做共青团工作。
1936年8月,郭峰同志由中共北方局选调到东北军做地下党工作,化名高翔。同年10月,他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任东北军学兵队地下党支部书记,后派往东北军53军开展工作。“西安事变”期间,他在东北军53军军部及所属第119师做地下党工作,并在119师教导营任教官。
1937年3月至7月,郭峰同志成为东北军53军工委领导成员,负责基层党的工作。同年10月,在冀西民训指导特派员办事处工作。后任冀西游击队第四大队政治指导员。1938年1月,任冀西游击队总队政训部主任。1940年5月,冀西游击队改编为129师第11旅,他任旅政治部主任。1941年5月至1943年6月,先后任太行一分区副政委、政委,太行一地委书记等职。在抗日战争期间,郭峰同志一直战斗在敌后太行山,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担任冀西游击队领导工作期间,他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克服各种困难,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武装力量,抗击日寇侵略,有力地领导了游击队开展斗争,为创建冀西游击队,坚持冀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10月,郭峰同志奉命从太行山返回东北,由中共中央东北局分配去吉黑边区做开辟新区工作。先后任吉黑边区纵队副政委、吉江省委委员兼吉江行署主任。1947年春,调任辽吉省第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辽吉省第二地委与第三地委合并后,调任辽吉省委民运部部长、秘书长、省委常委。在解放战争中,他为坚持辽吉边区的对敌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郭峰同志任辽北省委副书记、书记。1949年5月,辽北、辽西合并组成辽西省委,任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52年7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副部长、部长、东北局委员。在此期间,他对如何加强党对政权工作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作出了带有创建性的贡献。他在探讨党对各经济部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干部实行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等方面有重要建树。
即因“高饶事件”的出现而被撤销了党内职务,是东北地区高干会议上的重点审查对象。虽然郭峰在努力地检讨自己和高岗的关系,但他同样未能避免被撤销党内职务的命运,并且是当年的“五虎上将”中第一个被下放到基层工作的。1954年后郭峰同志先后任旅大机械五金总厂副厂长、机械工业公司副经理、柴油机厂厂长。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努力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办好企业积累了重要经验。一名即将上任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突然被撤销了党内职务,下放到工厂任副厂长,内心的痛楚已经无须赘述。但郭峰并没有从此消沉,一蹶不振,而是不计个人得失,相信党组织总有一天会正确对待自己。1959年,他被调任大连市计委副主任。1962年,调任辽宁省财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为辽宁财贸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和“审查”,1968年被下放到省“五·七”干校劳动,停止工作长达10年之久。在这10年当中,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1978年1月,郭峰同志恢复工作,任辽宁省财贸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从1979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沈阳市委第一书记、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中顾委委员,中共辽宁省顾委主任。1985年6月因年龄原因,主动提出退出领导岗位。离休后,曾担任全国和辽宁省党建研究会顾问、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会长和辽宁省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顾问等职。
郭峰,1933年生于江苏徐州,1950年到台湾就读台北师大附中,是台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
原名郭少鸣,曾任《新地文学》双月刊社长兼总。高中时代,他在《宝岛文艺》发表长篇叙事诗《北方》即倍受文坛瞩目。郭枫1933年生于江苏徐州,原名郭少鸣,1950年来台湾就读台北师大附中,台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作品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生物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昆虫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虫子们生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