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年少有为、天资过人这些词形容何碧玉并不为过。14岁考入清华,后在美国著名学府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这样的经历平不常见。令人感叹的除了她的才华还伴随着争议,至于是非功过,时间会给出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每个人也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也有实现抱负与理想的权利,这与爱国并不冲突。
一、年少有为
何碧玉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从小何碧玉便天资聪颖,当同龄的小伙伴还在认字时,她就已经能熟练地背诵诗歌、朗诵中国经典文学,身边的长辈朋友没有人不赞叹她的聪明。这并不是如王安石《伤仲永》中方仲永那样的昙花一现,便随之凋落,而是随着何碧玉年龄的增长,她的能力才华越来越突出。
智商远高于常人的她经过严格选拔,在10岁那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河南省新乡市一中少儿班。与三十多个同样是“神童”的孩子一起学习。
何碧玉在14岁时便进入了高考考场,以满分750分取得了河南省理科的高考状元,随后年仅14岁的何碧玉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这成绩是老师的骄傲,也使她成为同学们讨论、家长称赞的小神童,直到现在依然是如神话一般的存在,时时谈论的对象。
她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以及父母的引导外,还有她惊人的学习毅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天才是需要1%的天分和99%的汗水。”没有人是可以一步登天的,即使有的人步子比较大,却也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下去的。这正是她有着不同常人的天分也有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才有了14岁夺得河南省理科高考状元,以满分75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何碧玉不是一个只会读书考试,只有学习突出的神童。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聪明的孩子只会埋头苦读,没有其余的兴趣爱好,而何碧玉自小就不是一个只会待在房间里埋头苦读的孩子,在艺术方面也有自己的爱好,如唱歌画画等,她也在课余时间参加艺术活动,喜欢锻炼,不仅是是人人称赞的“神童”,也是人人称赞的“窈窕淑女”。
二、远渡重洋
2004年19岁的何碧玉完成了清华大学本科学业,为了深造,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何碧玉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因感谢母校培养以及师长前辈教诲,何碧玉曾在出国留学前,立志将来学有所成后必将回国,报效祖国。之后19岁的何碧玉便开始了远渡重洋的留学生活。
当何碧玉取得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进入了美国国立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她自身拥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有了实践工作的经历,拥有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此时何碧玉打算结束远渡重洋的留学生活,到祖国的怀抱,用自身在外所学的知识与经验报效祖国。
三、面临选择
原本她只是希望在美国国立研究院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点经验便回国效力。正当何碧玉打算回国时,早就已经注意到她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工作能力的美国纽约大学,邀请她出任学校神经学系助理教授。
面对向往学府的邀请,准备回国的何碧玉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若留在美国,会拥有良好的学术和研究氛围以及深厚的专业资源。自己在专业上的研究也可以更进一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接触到更多的优秀资源和设备。
而另一边是在远渡重洋前母校的培育以及导师前辈的谆谆教诲,以及自己立志将来学有所成后必将回国,报效祖国的誓言。这个选择让这个“神童”纠结万分。
在2016年,何碧玉接受了美国纽约大学的邀请,成为该校神经学系的助理教授。回国的计划便被耽搁了下来。后来在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至今。
四、猜测质疑
何碧玉不愿回国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引起了极大的议论。何碧玉在大众眼中从年少有为、天资过人的神童变为了不愿带着远渡重洋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带回祖国报效祖国的人,枉顾母校培养导师前辈的教诲、不爱祖国、白眼狼等诸多议论与非议铺天盖地的袭来。
其实她做出留在美国做助理教授、进入NIH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选择与她不祖国、辜负了母校培养导师前辈的教诲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这样的议论就像是对何碧玉的精神捆绑、道德的绑架。
因为她是“神童”,她就必须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吗?其实不尽然,世事皆千人,千人有千面。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且人无完人,所做出的选择也不可能世事尽如人心,使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大多便是毁誉参半。不随波逐流不一定是坏事,只是不同。
正所谓学术无国界,不论她现在身处何处,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而奋斗,能为人类进步而奋斗,又何尝不是在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而我们不能去遏制任何人实现抱负和理想的权利。无论何碧玉如何选择,她都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何碧玉留在美国是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与爱国并不冲突。只是每个人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我们也无法也不能去干涉每一个人的选择。随着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社会经历、所受教育的不同,在面临选择或处理问题上也会不同。无论何碧玉回不回,在于自身选择,无关道德品行。
壮志雄心是一个人通往成功路上的指向灯 ,即使身处茫茫黑夜,只要有一颗相信成功的信念,一个必达的目的地,路再蜿蜒曲折,都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回过头来,有些选择会成为我们遗憾一生的妄念,而有些则会帮助我们通往更高远的地方 。无论走上哪条路,生命就像一列无限列车,没有返程,只有所谓的归途。
对于越来越多的学子来说,前途和能力的发挥意味着很多东西。从前的世界只有眼前这一片黄土大地。
而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明被人发现,国外文化的冲击和诱惑对我们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流向国外 。
这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现代家庭的思想开放和追求更高质量教育而做出的选择。
我国教育事业还在进行着深刻的改革,国内教育相较于国外显得更加保守和严苛。 作为一个中国人,优秀学子是否选择留在国内发展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热议话题之一。
每个国家都迫切想要蓄积人才,反过来说,我国正处于缺乏高素质人才,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广纳贤良志士的阶段。
人才的引进和保留对于中国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时代,每个阶段,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前赴后继,如此国家发展兴旺,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人物,在国内教育与出国留学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虽然她的行为备受争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确实在力争上游的路上越走越远。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童悄然来到这个世界, 传奇源于河南新乡,她的传奇之处在于她从小便聪慧过人,成绩斐然。
在同学们玩闹的年纪, 她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河南省内群英荟萃的超常教育实验班 ,这只是一个开始,成绩不凡的她当时也不过才10岁。
很多人会问,如此聪慧的学生想必一定拥有过人的天赋?这其中也不乏怪嗔,这孩子吃什么长大的?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我们通过了解便知道, 女童自身必然天赋异禀,但家庭也是女童能够成为优秀学生的强大后盾和蓄电池。
何碧玉 ,她的家庭相较于同龄很多学生来说显得极为普通,家庭教育却十分开明,在何碧玉小的时候, 父母便经常变着法的陪小何碧玉“玩 游戏 ”,这种脑力开发易于小孩接受,无形之中,孩子自己也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虽说这所重点学校“高手”遍布,大多学生成绩都十分好,但何碧玉从不落人后,她用实力向大家证明了她的传奇所在。
四年时间,便提前踏进了很多学生想都不敢想的梦想之乡——清华大学 。学霸何碧玉之名自此传遍大江南北,仅仅四年,何碧玉将其他人会的学会了,不会的也学会了!
年仅14岁, 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了省内理工高考状元。
很多人觉得考取一个好的大学便算是对自己的后半生有一个交代,常常将大学作为自己学业的终点,事业的起点。
只有经历过那段岁月,我们才倍感珍惜,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蓦然回首,意识到大学才是人生的起点。
同样 ,考进清华大学非但不是何碧玉学业的目标,而且她在清华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出国深造,这个选择曾令许多人都扼腕痛惜。
可面对清华大学的重点培养和国家的栽培,何碧玉觉得自己还有发展的空间, 她选择在美国华盛顿继续学习 ,我们尊重她的选择,毕竟谁也不想固步自封。
突破自己,成就自己,这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奋力追求的终生事业 。
无论外界怎样评论何碧玉, 她都始终专心于发展自己 ,在发展自己的路上,她做出的努力超乎常人,自然也知道人生的路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行为留待后人评说便罢。
即使在完成学业,何碧玉也没有选择回国,她选择继续在国外发展,进入美国国立的卫生研究院,她也不曾骄傲自满而是在那里潜心进行科研工作。 何碧玉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
她明白,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才能成就那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所以她的传奇之路至今令人向往。
她工作了一段时间,转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纽约大学的神经学院去当教授助理,在神经学研究领域不断摸索。 她曾明确自己没有回国的打算,坚定了自己往后的发展方向,美国科研发展水平高于国内, 这样的选择对她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最合适的选择。
现今何碧玉突破重重围障,在追求自己价值所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路越走越宽, 我们诚心祝愿她能够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尊重她的选择。
正是因为她不曾放弃,如今,国际上才有了她的一席之地, 她甚至为全人类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许多年以前,何碧玉就将自己放在世界的角度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 她必定没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如此,才达到现在的境界。
志高存远 ,何碧玉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当今每一位辛苦耕耘的学子学习, 她一往前行,从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坚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心无旁骛,这便是她带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面对纷杂烦扰的众多选择,我们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那条适合我们的,于我们发展有利的道路。国内教育改革还在持续,我们相信终有一天,选择中国的人会越来越多。
抛开种种,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订立目标,一切奋斗才会变得更加明确 。
我相信中国在未来会提供给大家一个发展的舞台,并且是和平的,安全的,更是公平的。希望大家在青年时代力争上游, 确立自己的“小目标”,实现并突破自己。如此终有一天,我们能够携手共进,共同完成中国的“大目标”。
她们是是高杏欣和何碧玉,被禁止回国是因为做出了对不起祖国的事情,而且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随着封建制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越来越多的封建陋习也被取缔。过去深受封建制度束缚的女性也渐渐“站”了起来,她们刻苦读书,坚韧不拔,在自己的努力下,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但在这些女性中间,有这样两位女天才却令人痛惜。
第一位女天才名叫何碧玉。她出生于1985年河南新乡的一个书香世家,因自幼聪慧,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何碧玉是众人心目中的“天才少女”。当时,新乡学校有一个名叫“超常实验少年班”的班级,专门招收那些天才学生,何碧玉也被招募了进去。
14岁时,何碧玉从少年班毕业,随即就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这样的待遇,极少数人能享受得到。这位年纪轻轻的女天才,可谓万众瞩目。遗憾的是,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何碧玉选择了赴美留学,在较为发达的科研环境里,何碧玉学习到了更多的科研知识和技术。
但毕业后,何碧玉并未选择回国报效祖国,而是选择留在了美国。之后,她成为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中的一名科研人员。在她看来,留在美国,她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的空间,但这种只能考虑到自己的自私表现,却也包含着她不爱国的思想。
第二位女天才名叫高杏欣。高杏欣出生于黑龙江,因家境优渥,她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众人眼中的“天才少女”。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在大学期间,她主修精密仪器系,还曾参加过关于北斗系统的研究。
从清华毕业后,高杏欣赴美留学,进入斯坦福大学。在学校里,高杏欣受到不少美国同学的排挤,但她并没有沮丧,反而更加努力学习。遗憾的是,高杏欣渐渐的被国外先进的科研环境所吸引,她便想要留在美国发展。
2009年,我国发射了北斗卫星。因高杏欣参加过这个重要的项目,对其中的一些科研技术较为了解。她立马撰写了一篇破译北斗卫星的论文,并发表于美国的斯坦福报上。这篇论文一经发表,随即在美国引发热议,高杏欣在美国出名。
之后,高杏欣不但获得来自美国军方授予的荣誉奖章,还被颁发了绿卡,获得了永久居住权。虽然高杏欣的举动引发了国内不少人的不满,但她并不在意。在中国发射了北斗卫星后,高杏欣扬言要破译,但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容易。
如今,高杏欣依旧凭借绿卡,在美国定居下来。但她的所作所为却遭国人责骂,他的父亲也被免职。无论她在美国如何受欢迎,未来发展如何,她都无法得到中国人的原谅。对此,你如何认为呢?
我们常说,看一个人是否可靠、是否能成就大事,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质,而不是一个人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却总是只注意了孩子学习成绩的培养,而忽略了素质教育和三观的培养。为了应对人生大考——高考,许多家长只顾得上孩子的成绩,也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孩子,或者品行不端的孩子,最终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我们要说的高考状元何碧玉就是一个案例,她以满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而她毕业之后的选择却让母校蒙羞。
750分的高考状元
河南有一个美女学霸,不仅成绩很好,长相也十分甜美。这个学霸就是何碧玉,何碧玉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成绩就很好,并且表现出了异常的学习天赋,从小就能做到过目不忘,学过的知识也记得很牢固。老师和家长发现她这一天赋之后,试着拿高年级的习题给她做,她也能顺利解出答案。这一结果震惊到了周围的大人,于是将何碧玉送去了三十人的实验班。
这个实验班的每个孩子都是聪明异常,于是老师们决定将他们放在一起,施行特殊的培养方式,希望能够不埋没他们的天赋。何碧玉的天赋异禀使她在这群优秀的孩子当中依旧十分耀眼。何碧玉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孩子九年才能结束的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并且顺利毕业。
年仅十四岁的她就参加了河南省的高考,作为高考大省,河南省每年的竞争都格外激烈,十四岁的何碧玉却毫无压力的获得了高考状元的称号,因为她不仅天赋异禀的提前完成学业参加高考,更是完美的答完了高考的试卷,没有扣任何一分。对于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科目来说,尚且可以拿到满分,对于语文英语这种需要写作文的科目,依旧能拿到满分是十分难得的事情。
至今为止,何碧玉都是高考历史上唯一一个拿到满分的考生,是河南省理科状元。况且何碧玉不仅高考分数高,也是提前参加高考进入大学的小神童,再加上她的神仙颜值也是异常瞩目,大家都戏称何碧玉是逆天的美女学霸。对于普通人来说,以上这三点中的一点都难以达成,何况何碧玉一下子就达成了三点,何碧玉的事迹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都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毕业之后的选择
这位高考满分的美女学霸,最终选择了进入清华大学继续她的学习生涯。成绩顶尖的何碧玉选择了清华大学的顶尖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清华大学原本招收的就是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对于热门专业招到的学生要求更是严格,生物科学专业招到的学生更是尖子中的尖子。何碧玉身在其中,她身上的学霸光芒依旧没有被掩盖住。
作为年龄最小的学生,何碧玉并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小跟不上学业、被大孩子欺负或者不合群,反而继续了她一贯优秀的风格,在众多清华学霸当中脱颖而出。学习是一个苦差事,何碧玉从来没有让学习成为过自己的负担。有些人就是无论在哪都会成为最优秀、最令人瞩目的那个人。何碧玉就这么一路过关斩将,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了。
毕业后的何碧玉选择了出国留学,进入大洋彼岸的华盛顿大学继续进修,并且顺利获得了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结束了学生生涯的何碧玉先进入了美国的卫生研究所工作,后来又进入了纽约大学的神经科学学院当助理教授,自此何碧玉定居美国没有再回来。
曾经有人也问过何碧玉为什么不选择回国,何碧玉给出的答复令人十分失望。何碧玉说在美国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远超了在国内能够实现的级别,况且多年在美国求学的经历也让那个何碧玉习惯了美国自由自在的生活,贸然回国反而会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受到很多限制。国内的科研环境让人十分失望,根本无法做好科研工作。
令父母和母校蒙羞
我们原本以为这样一个天才学霸毕业后一定为我们国家增添一个栋梁之才,何碧玉的举动却令母校和家人蒙羞。她不仅不愿意回国,并且公开谈论国内的学术环境,让家乡的许多父老乡亲也感到十分失望。
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先进和完善的时候,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都选择放弃了国外的美好前程,毅然决然的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我们并不能对所有人进行道德绑架。一个学术工作者是否选择回国是她自己的权利,她有权利选择留在美国享受良好的生活和科研环境,她错在不该公开的谈论和批评国内的条件。
说,随着国内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研环境逐渐好转,科研的条件也逐渐得到了保障。祖国也拿出了许多资金来保证科研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所需,每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高校,不仅能得到许多的教育经费,更是能收到不少爱心企业的投资和捐赠,国内的学术环境和上个世纪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如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著名的学者和研究员选择出国发展,离开我们的祖国的新闻,我们也经常为祖国的人才流失感到心痛。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爱国教育的缺失,许多年轻人都缺乏集体荣誉感。
我们并不要求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学成后都能归国为祖国做贡献,希望每一个得到过祖国培养的年轻人,不要反过来批评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让培养人才的母校蒙羞、让提供保障的国家心寒。
希望今后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孩子的素质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出真正全能的复合型人才。一个人无论成绩多么优秀,成就多么斐然,资产多么庞大,最终评价一个人高低的还是品质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