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丽江古城的历史简介 关于

  • 生活知识
  • 2023-05-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丽江古城的历史简介 关于丽江古城的历史简介

1、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丽江古城风光丽江古城风光(48张)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2、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3、2019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降低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面向游客收取的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从每人次80元调整为每人次50元,征收对象、范围、方式及免征范围保持不变。

云南的丽江古城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南宋时期蒙古崛起,还建立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之后一直不曾停止过对外征伐,在先后吞并了西辽、金朝等政权之后,大蒙古国开始将南宋视为下一个吞并目标。在孛儿只斤·蒙哥这任大汗的带领下,大蒙古国成功攻灭南宋。但是南宋政权并未完全消亡,部分皇族子弟逃亡至南方建立起了流亡政权。

就在蒙古进攻南宋之际,身处南方的丽江,其首领为躲避战事将统治中心转移至狮子山一带。当时丽江的首领就是木氏,在丽江古城中有一处名为“木府”的景点,便是木氏的居住地。因为政治中心的转移,所以他们需要在狮子山一带重建房屋与城池。这座城池便就是现如今的丽江古城。大蒙古国在攻下南宋之后继续南下,忽必烈在蒙哥汗的命令下率军进攻大理国。丽江木氏在听闻忽必烈抵达云南的消息时担心其对丽江发兵,于是主动迎降。

待丽江归降之后,忽必烈继续前往大理国。大理国的实力自是比不过大蒙古国,所以在遭遇进攻后不久便弃械投降。自此以后云贵高原就此被纳入大蒙古国。待蒙哥汗去世之后大蒙古国因为内部矛盾发生分裂,其中忽必烈占得了其中一部分并建立元朝。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率军将南宋流亡政权一网打尽,并就此成为中原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而本属于大蒙古国的丽江自这以后就变成了元朝疆域的一部分。

在之后的发展中,丽江古城的房屋数量越变越多,截止至明末该地已有上千户居民。雍正年间,丽江迎来首位流官知府。该知府到来之后又加建了衙门、兵营等场所,并围绕这些场所修建了城墙,丽江古城的规模也因此进一步扩大。现如今,丽江古城已经成为丽江的代表性景点,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前去游玩。

丽江有什么样的历史丽江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丽江有什么样的历史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战国时期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朝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朝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

  明朝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朝

  清为丽江

  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

  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

  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

  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

  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以上仅供参考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