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译文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才压群伦,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容貌高大壮美.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希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有之才,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
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达诚意,双方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刘派来的诸葛亮儒雅奇伟,而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
后来刘备又攻取面的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总管尚书事务。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专权处理。于是向外连结东吴,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明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又对于工器技巧,倾力研究改良(按指诸葛亮改良制造的连弩、木牛、流马而言),科刑和教化都很严明,奖惩必定遵守诚信的原则,没有做恶事不受惩戒的,更没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扬的。
终于能做到官吏中没有奸诈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励,路旁有贵重的东西摆着,也不会有贪心的人去捡它,强壮的人不以大欺小、弱肉强食,这都是由于受到他严谨的风范所感化的缘故啊!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因为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按指魏吴)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
,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器识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
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
二、原文 西晋 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二、作者简介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亮少有逸群之才,丰神飘洒,器宇轩昂,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这句话指的是诸葛亮
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身高
1.84米左右
古时的“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0.23米,也就是说“八尺男儿“是身高1.84左右的魁梧男子。
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 西川(今四川地区),东川(今重庆西部,四川东部地区),两地的战争在小说中都是由诸葛亮直接指挥的。
排八阵 指的是刘备伐吴失败以后被陆逊追击在陆逊的行军路线上摆的一个石头阵,名为八卦阵,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这个阵势不但保护了刘备,还让陆逊受困其中退兵。孔明自己对这个阵势十分推崇,声称可抵十万精兵。
六出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
东和 与东吴孙权联盟,诸葛亮毕生的政治方针都体现在这四个字上。无论是两国的灭亡还是刘关张的死问题都出在没有“东和孙权”上。
北拒 向北抗拒曹魏势力,意思就是与曹魏为敌
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他很奇特。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描写的是诸葛亮。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是对诸葛亮的外貌描写。这句话的意思如下他的身高有八尺,面若美玉,头上戴着纶巾。三国时期的“一尺”相当于24.2cm,身高八尺的诸葛亮大约有193.6cm。
诸葛亮的外貌如何
按照《进(诸葛亮集)表》的表述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才压群伦,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容貌高大壮美,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
按照《三国演义》的表述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亮少有逸群之才,丰神飘洒,器宇轩昂,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1. 关于诸葛亮外貌的诗句
关于诸葛亮外貌的诗句 1.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诗句
1.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3.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4.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5.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定此人必来游说。
6. 羽扇纶巾,抚琴与城头之上。7. 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
8.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9.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2.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诗句
1.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
3.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4.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5.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定此人必来游说。
6. 羽扇纶巾,抚琴与城头之上。
7. 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
8.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9.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3.描写诸葛亮外貌的句子
1.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
3. 羽扇纶巾,抚琴与城头之上。
4.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5.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6.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7. 出处
《三国演义》对这位主角进行一番外貌描述,说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这部小说还在别的章节中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小说对诸葛亮外貌特征的定型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三国演义》的这种描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形象几乎都来源于此。
4.诸葛亮的外貌描写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亮少有逸群之才,丰神飘洒,器宇轩昂,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扩展资料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外貌形象表示他就是一个仙风道骨的人,诸葛亮还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辅国能臣,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早就不只是“智慧过人”这么简单,而是像鲁迅说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尤其是在火烧赤壁之战中,本来风向的变化只是因为诸葛亮观测到气候变化,他故意设坛做法,将自己神化成了仙人一般的人物,这明显就有些超越现实的变化了。
本着跟历史上三分真七分假的设定来看,诸葛亮此人可以称神。而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他的形象也可谓是与日月争辉,几乎没有缺点;,纵观他的一生,虽然取得的辉煌无数,但汉室不复,他含恨而死,让人慨叹。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诸葛亮
5.三国中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语段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三国里是这样说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这部小说还在别的章节中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小说对诸葛亮外貌特征的定型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三国演义》的这种描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形象几乎都来源于此。这是诸葛后人根据上述的描写而绘制的先祖肖像.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切分成三个形容: (1)身长八尺 ---》 讲身高 (2)姿颜 ---》 讲脸蛋面容 (3)雄伟 ---》讲体格体态 姿颜 + 雄伟 = 姿颜雄伟 = 一个 「复合单词」
姿颜雄伟,各单字解释: ===================================== ”姿〃: 【说文解字】姿,态也、意也。姿谓意态也。 《集韵》资四切,音恣。媚也。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姿」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秦穆公之女颜如玉,二八容光若桃李,见其姿首纳为妃,岂合君王有此理。 《韩愈.石鼓歌》 「羲之俗书趁姿媚。」
颜: 【说文解字】颜,眉之间也。 《说文段玉裁注》见附图。 【诗.大雅.抑】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暇有愆。 【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屈原《渔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雄: 【说文解字】雄,鸟父也。 《集韵》牡也。 【尔雅.释鸟】鸟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诗.邶风】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诗.齐风】雄狐绥绥。 雄,盛者。 【尔雅.释天】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 【埤雅】雄曰虹,雌曰霓。旧说,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暗者雌也。
【左传.襄二十一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
伟: 【说文解字】伟,奇也。 《增韵》大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
【韩诗外传】仁者好伟,和者好粉。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很多人就这样解,容貌甚伟,表高大魁梧。所以没在讲他容貌帅不帅,是这样吗? 你忘了伟字意涵什麼吗? 伟字意涵卓越之意,容貌甚是卓越,那就是表示容貌甚为好看啊! 是故伟有伟丽之意,而容貌甚伟,应翻作容貌甚是高大俊秀。 这也才对应得了前文的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以及后面的时人异焉。 我们形容人的样貌是不是三样东西最重要: 身高、体态、脸蛋。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已把这三个东西都形容得很清楚了。
三国里一尺=23.5厘米,八尺=23.58=188cm
英俊,潇洒,帅。曾经主持人王志质疑易中天说你把诸葛亮叫做帅哥,把现代人的称呼安在古人身上,合适吗?易中天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伟哥吗》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详尽了,还什么知识型提问需要延伸这又不是什么高难度的问题,百度,你脑残吗?
诸葛亮)小时候就有超越他人的才华,和英雄、霸王的气概,他身高八尺(合现在的一米八左右),容貌非常英俊,当时的人对他都感到都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