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王阳明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便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深刻的体会“心即理”,心与理关系是心学入门的基础。心就是心,理就是理。
王阳明心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我国有很多的圣人,被很多的人承认。在我看来,我认为我们的圣人就只有几位,孔子算一个,他开创了儒家学说,并且一些观念还符合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孟子也是,孟子的大丈夫观念让我们在天地间顶天立地,威武不能屈。而我最欣赏的人可能就是王阳明,王圣人了。王阳明开创的心学,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法则,在当今那个时代具有超前的意义。在今后在未来也有它的发展途径和发展空间。王阳明的心学揭示了人该怎样活着?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些道理,这些亘古不变的话,我们后人要不停地学习,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
一、 王阳明的心学教我们做怎样的人王阳明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说他想做天下的第一等事,老师对他说天下的第一等事就是读书科举,然后做官,他却对老师说不是这样的,天下的第一大事,就是当一个圣人。他希望用他的思想来让世界更多的人明白一些真正的道理。王阳明教我们做人,让我们做一个圣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而不是只图为了功名利禄去苦苦的挣扎,忘掉了自己的本心与原本价值。我们现在活得很功利,我们只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升得更快,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赚得更多?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该做什么事才能对人有益意义,才能算是对得起我们自己。我们要从王阳明的心学中学到做人是为了什么。
二、 王阳明的心学教我们做人的态度我们现在看钱是钱,看房子是房子,一辈子都是为了钱和房子而奋斗,我们丝毫没有考虑过,万事万物本身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王阳明想从看竹子中,从而得到格物而致知,他从看竹子悟道一些道理,他没有,但在龙场他发生了蜕变。他领悟到了事情的真理,从一些微小的事情入手,我们现在就不会,如果我们也能做到这一能,我们就能做到内心格外的平静,波澜不惊,荣辱不惊。我们要从王阳明的心学学会做人的生活态度。
王阳明的心学教我们要知行合一,王阳明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人。他通过自己对一些知识的领悟,从而用到实践之上,他带兵平叛了当时的动乱,做到了侯爵的位置,也达到了很多读书人终究他的一生不能达到的地方。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可能会带来更加好的效果,我们学习他的心学就是要学习他的知行合一,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来,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理解事情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始终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积累。
王阳明的心学提出已经数百年,它对当今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吗?近来我思考更多的就是这一点。
在我们这个日益物化和势力的浮躁社会间,更多的人去追求浮躁的物质,没有时间去领会精神的享受,没有态度去认可精神的内涵,有些人在忙忙碌碌的追求物质后,停下来扪心自问,去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所往,这个时代要召唤一些儒家的思想,召唤一些心灵的慰藉,给这个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久违的清泉。
在这个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在提速,在追求,在赶超,我希望这个社会可以慢下来,可以细细品味继续追寻的方向,知道我们最终的目标,有时候慢下来是为了走得更远,阳明心学为我们提供了经世致用的学问。
在从平常人到超人的超越过程中,塑造自我完善的典范,我们在超越的过程中,要修身正心,格物致知,一步步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不能让速度和名利牵绊了自己,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加以正确的做法和心态。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与君共勉之。
王阳明的心学可以让读者领悟王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王阳明心学中的概念也很多,比如“心即理”、“事上练”、“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有四句教……的确是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这其中还是光明良知、张扬良知的“致良知”和“事上练”让我印象深刻。
良知是镜子,良知是尺度,良知是标准,它能让我们对是非善恶做出判断,它也能在关键时刻让我们做出选择。读王阳明,能让我们更加重视良知,光明良知,听从良知。
扩展资料
阳明心学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指导,为我们提供方法论。
1、无善无恶心之体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处理人与天地、人与世界的关系。而“无善无恶”就是,人之本性并无善恶之分,善恶是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善恶。认知事物要尽量客观。
2、有善有恶意之动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本质就在于如何解决我与我的关系。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善恶全在人的一念之间,良知一旦被遮蔽,意念就有了善恶。最痛苦不是周遭环境给你的苦难,而是你与与你自己周旋。当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亦是圣人。当你的良知觉醒,发现自己是“圣人”,你就与你达到了和谐。
3、知善知恶是良知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与他人,与社会相处。这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大智慧。“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这就需要听从你的那个“本”。你需要听从你内心良知的指引,去判断和取舍各种各样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晓梅的“阳明心学”用最高准则要求自己
王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的高峰之作,对于今人具有极其正面积极的指导作用。大而言之,共有二端
1 从个人层面来说,王学强调的"致良知"学说,可让人达到"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王阳明临终语)的精神修养境界。这不是处于高压力心理状态的现代人所急需的吗?
2 从中华文化复兴的角度来说,王学继前启后,不只影响当代且及后代,不只影响中国且及日韩等周边国家,对它的学习肯定有助于我们恢复民族文化自信心
王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的高峰之作,对于今人具有极其正面积极的指导作用。大而言之,共有二端
1 从个人层面来说,王学强调的"致良知"学说,可让人达到"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王阳明临终语)的精神修养境界。这不是处于高压力心理状态的现代人所急需的吗?
2 从中华文化复兴的角度来说,王学继前启后,不只影响当代且及后代,不只影响中国且及日韩等周边国家,对它的学习肯定有助于我们恢复民族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