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皇上选曹汝做皇后,刘娥不允,皇上恼怒之下让刘娥退位。
清悟看着曹汝一副体贴的样子就来气,甚至打碎了清悟递来的茶杯,清悟以为是曹汝故意要烫伤自己,竟想要扇一巴掌给曹汝,受益挡在曹汝面前挨了这一掌,清悟吓得直哆嗦。三人来到刘娥面前,刘娥将决定权交给受益,但受益并没有想要废掉皇后的位置,只是一个罚思过,一个奖布匹。刘娥对受益看重大局的样子很是欣慰,受益一并提到自己挖掘的良才,有朝一日,自己会一一提拔。
郭崇信大胜边境的敌军,受益予以奖赏,给曹利用升职。刘娥特意交代两人要和睦相处,如今四海承平,刘娥想要将政权还给受益,谁知话还没说完,刘娥就晕倒在椅子上。受益很是担心刘娥的身体,可刘娥让景宗拦住受益,自己决定明日出宫,到金明池颐养天年。
刘娥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特意叫来受益相见,受益不断向太医询问刘娥的病情,忆秦不禁将刘娥在受益出宫那几日的辛苦与劳累全部告知,受益很是愧疚,眼泪不断流下,扑进刘娥的怀中。刘娥轻轻抚摸着受益,向众人宣布,自己从今日还政于受益。
受益听到刘娥的病情无法逆转后,悲痛袭来,但还是重振精神,听从刘娥对自己的嘱咐,应允刘娥对自己的寄托。到了现在,刘娥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入太庙、对着元侃的牌位诉说衷肠。受益听在心里,决定与众大臣商议,一定为刘娥完成心愿。
受益回到寝宫内,还是思索着刘娥说过的话,请求苏明允帮自己想个法子。过了几日,受益命人送了一副装扮,形式如同帝王,有所不同。如此一来,刘娥便可以得偿所愿,进太庙见祖宗牌位。
进太庙的日子到了,刘娥穿着受益精心准备的衣服,在受益的搀扶下走进太庙,只见元侃的画像越来越近,刘娥不禁加快脚步,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刘娥对着元侃深深一跪,旁边还放着元佶的灵位,受益也深深一拜。
刘娥的脑海中又回想起与元侃相恋时的情景,一生走来历经多种磨难,听得受益十分感慨。如今受益长大,刘娥感觉自己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为了给刘娥和元侃独自交流的机会,受益和众僧人离场,刘娥这才向元侃汇报起这几年自己为受益保住江山、治理天下所做出的努力。
十二年来,自己也曾有过害怕、有过担心,元侃与自己的承诺成为自己一直以来的动力。刘娥摘下冠冕,放在元侃的牌位面前,脱下长袍,独自走出太庙,庙门口的太阳十分灿烂,晃得刘娥睁不开眼,恍惚中,刘娥仿佛看到了元侃的身影,在远处召唤着自己,刘娥一下倒在受益的怀中,眼角泪水滑下,但嘴边还是扬起了满足的笑容。
最打动我的人不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大咖,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郭心刚。郭心刚最打动人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郭心刚听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山东即将不保,他独坐河边,忧从中来,一夜白了头;二是郭心刚割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拖着病体参加五四运动,结果肺病发作,吐血不止,郁郁而亡。
郭心刚纯净的、没有丝毫杂质的爱国之情,看得人热泪盈眶,我问了一下周围的人,他们几乎都是流着泪看完郭心刚这二段故事的。不过,《觉醒年代》是电视剧,电视剧不一定真实,那么,郭心刚和他的故事是真人真事吗?
郭心刚的历史原型,其实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五四英雄郭钦光。
(郭心刚在河边坐了一夜,一夜白头)
01农民出身,并非登州总兵之子
在《觉醒年代》里,郭心刚是山东人,乃山东登州总兵之子。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时,郭心刚父亲兵败,失了青岛,此后青岛成了郭心刚父亲的心病。郭父临死前告诫郭心刚,若是哪天政府收回了青岛,定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其实,真实历史上的郭钦光,根本不是山东人,他是今天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龙马乡尾搪村人。郭钦光父亲也不是军官,而是一介农民,无权无势。郭钦光1896年出生,因为聪明好学,能说会道,其父其兄下定决心,努力种田以助郭钦光跳出龙门。郭钦光也没有辜负父兄,于1913年考入广州初等师范学校,1917年夏天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
《觉醒年代》将郭钦光改名为郭心刚,将郭钦光出身地改为山东,将郭父由农民改为总兵,本是为了让观众觉得他的爱国激情来得合情合理,易于理解。我认为大可不必。要知道,五四之时,中国觉醒的民众已经很多了,此前中国经历了甲午战败、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大事件,人们思想上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启蒙,爱国之心已然被唤起。尤其是出国留学生和国内那些接触了新思想的青年学生,他们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启迪,已经成为最先觉醒的一部分人,站在了爱国、救国的第一梯队。
0220岁,反袁急先锋
郭钦光在广东省初级师范学校学习三年,而广东是革命派活动的中心,其思想不自觉地会受到影响。
郭钦光留在广州师范最为浓墨重新的一笔是“反袁”。
19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袁世凯谋划称帝;这一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这一年,蔡锷举起反袁旗帜,发起护囯运动;也是在这一年,阵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在时局如此激荡的时刻,郭钦光心中觉醒的爱国激情无法抑制。
为了反对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郭钦光在广东师范学校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他还联合广东其它学校,在广州东园召开“国耻大会”。郭钦光在“国耻大会”慷慨陈词,悲愤而激动,竟致于当场呕血,在场同学们的情绪由此被调动起来,场面达到高潮。
不过,呕血让郭钦光身体受损。这一年,郭钦光才20岁。
0324岁,热血红青岛
1917年,郭钦光入北大预科班读书。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郭钦光参与其中,思想上又有很大进步。
1919年5月4日下午,因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以北大为首的北京13所学校组织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五四运动由此而爆发。
不巧,此时的郭钦光身患肺病,本该住院治疗,可是他不愿错过机会,于是强撑病体,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到游行队伍之中。
当游行队伍冲向外交部家属楼赵家楼,找寻卖国贼曹汝林时,有两件事刺激到了郭钦光一是曹汝霖卫兵殴打学生;二是军警逮捕了32名学生,拒不放人。郭钦光觉得,学生们游行是爱国之举,北洋政府怎么能将爱国学生当犯人抓起来呢?他不能理解,气愤不已,呕血不止,直至晕厥,同学们立即将他送进法国医院抢救。
(郭心刚体力不支)
郭钦光在医院里躺了三天,三天里,他最关心的是被捕学生有没有释放这个问题,当他得知学生没有被释放,对北洋政府更加失望。郭钦光又开始吐血,终于在5月7日亡故,年仅二十四岁。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陈独秀给他的挽联是
“君去矣,甘将热血红青岛;我来也,不许狂奴撼泰山。”
04群情激愤、蔓延全国的追悼会
郭钦光的死,不仅在北京大学,而且在全北京、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悲愤的情绪在学子们心中漫延,全国各地的学校争相举办追悼会,悼念郭钦光。
(陈独秀给郭的挽联)
5月12日,天津市中等以上学校组织一千多人在河北公园举行追悼会悼念郭钦光;5月18日,北京市中等以上学校组织五千多人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举行追悼会悼念郭钦光;5月20日,海南文昌,郭钦光家乡的学生们在罗峰高小举行追悼会悼念郭钦光;5月26日,广州市中等以上学校组织学生在高等师范学校举行追悼会悼念郭钦光;5月31日,上海学生在西门公共体育场举行追悼会悼念郭钦光……
追悼会期间,学生们激情迸发,把追悼会办成了演讲会。北大学生许德珩激情演讲“我们今日追悼郭君,实际是追悼我们自己,因为郭君未了之事业,全凭我们继行其志啊!”学生孟成宪认为害死郭钦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人,于是将自己所戴东洋草帽扯下,撕得粉碎,扔到地上。与会学生中戴东洋草帽者一一效仿,顷刻间,空中,地上皆是东洋草帽残片……学生们从此开始抵制日货。
一系列追悼会,卷起一阵阵思想上的旋风,激荡着学子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将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运动推向高潮
历史上曹汝的结局是正常而死。
曹汝是曹利用的女儿,而郭清悟是刘娥义父的孙女。大臣在替赵祯选皇后的时候,听到一个传言,说曹丹姝很丑,还把自己的夫君吓了跳窗逃跑。所以曹丹姝嫁给赵祯之后,赵祯也是认为曹丹姝很丑,于是大婚第一天的晚上洞房的时候赵祯竟然没有敢去洞房,更不会说圆房了。
所以曹丹姝因为独守空房,而在后面赵祯想拥有她的时候,郭清悟的父亲就是在赵恒死后,帮助刘娥稳定皇宫的郭将军,有人说刘娥对郭清悟的好。
赵祯喜欢的其实是曹汝,曹汝刚上线的时候还带赵祯爬屋顶,也是引起刘娥的不高兴,刘娥还训了赵祯,刘娥看到曹汝之后,这个小女孩是很懂事的,比郭清悟要懂礼貌很多,刘娥也是很喜欢这个小女孩的,那这个曹汝是不是后来的曹丹姝呢?其实不是的。因为赵祯小时候并不认识曹丹姝。
曹皇后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书体之一)性情慈爱,节俭,处事谨慎又不失敢作敢为。但相貌并不特别出众,看重美貌的宋仁宗并不欣赏她的贤德,对她也不宠爱。
说到底是还是曹丹姝太过理性,恋爱商太低,让人喜欢不起来。
曹皇后一生没有子女,但辅佐三位君王,心系大宋百姓,获得群臣拥护和百姓爱戴,堪称一代贤后。
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1034年),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其治理后宫的能力深得宋仁宗信赖。
宋英宗继位,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十三个月,也是北宋第二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宋神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宋神宗元丰二年十月二十日(1079年11月16日),太皇太后崩于庆寿宫,时年六十四岁。宋神宗哀悼之下,为其风光大葬,诏易太皇太后园陵曰山陵。(宋朝其他皇后陵墓称园陵,皇帝陵墓称山陵。)谥号“慈圣光献皇后”,与宋仁宗同葬永昭陵。
扩展资料
曹皇后是北宋乃至宋代难得能称上贤德的皇后,不是因为她活得长,而是她留下的事迹之多足以证明她是一位贤后。除了在仁宗朝平乱的事迹,在英宗朝、神宗朝,曹皇后为帝王也做了很多。
某日,英宗生病了,请太后处置军国大事,曹皇后于是在东门小殿听政。大臣每天有所奏的未能处决的事,曹皇后就说你们再商讨吧。不曾说过自己的意见。曹皇后熟读经史,多用它们来处决事情。朝廷内外每日奏报有几十份,都能一一记住纲要。
曹皇后不放纵外戚干政专权,检查制止曹氏家人和左右大臣、仆人的错误行为,一丝一毫也不通融,宫中省中一片肃然。
曹皇后一直反对外家男子入宫拜谒。神宗朝,曹皇后年岁已高,她的弟弟曹佾也老了。神宗几次都对祖母说应该让曹佾入宫见见面,曹皇后还是不同意。某日,曹佾正侍奉皇帝,神宗向祖母请求,曹皇后才答应了。因为曹佾的堂弟曹偕也来了,曹皇后把殿门关上了,不同意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