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在电影里饰演的宫二还是很精彩的,敢爱敢恨,人物形象非常饱满。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上映于2013年,讲述的是叶问和宫二之间互相仰慕依赖的传奇一生。其中凭借出色的武术动作设计和故事内容表达,该片获得了多个亚洲范围内的电影奖项,而饰演女主的章子怡,更是拿下十几个电影节的奖项,成为这部戏最成功的演员。
这部戏中,她扮演的宫二,不仅仅是武功高强,其敢爱敢恨的性格,也颇为观众欣赏,章子怡优秀的表演,也为宫二这个人物增加了不少看点。而电影播出后,她的演技也被广受好评,在包括金像奖,金马奖在内的多个奖项里,拿获女主角,一时风头比当年的拍《卧虎藏龙》还要强盛。剧中,章子怡完美呈现出了宫二灵活有力,身材轻盈的特点,无论是在与叶问打斗时的攻守自如,还是与之后杀父仇人之间的恩怨情仇,都让人对这个人物产生不少兴趣。
而电影的记录片,也讲述了各种演员的不容易,章子怡在练习八卦阵的时候,经历着非常高强度的训练,每天几乎都是伤痕累累的。尤其是纪录片中,教练帮她压腿的画面,可以看出来章子怡非常的痛苦,为了拍好戏,章子怡也付出了很多,为了让自己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拼尽了一切。而经历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她也终于获得了一些回报,慢慢开始领悟到了一些形意拳,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在拍戏的时候,将其展现了出来。
除了功夫,宫二身上还有一些高傲和冷漠的神情,章子怡也表现得十分成功。尤其是她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无论说话的语气,还是行走的动作,一丝一毫可以说都是自信满满了,甚至可以从她的眼神中,看到那种高傲的神情,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所谓“宫家六十四手”其实是八卦掌的一个绝学,章子怡之所以会这个绝学与电影《一代宗师》有关。在《一代宗师》这部电影中章子怡所饰演的“宫二”是北方八卦拳传人,自幼便跟随其父亲学习宫家六十四手。《一代宗师》已经终映多年,宫家六十四手随着电影的终映而逐渐被人遗忘。而今,宫家六十四手之所以会重现江湖则要归功于彭昱畅。
在九号播出的《快乐大本营》节目中,节目组开启了一个新的企划版块,名为“滑滑的世界”。作为这个新企划的首期嘉宾,《快乐大本营》请来了章子怡、彭昱畅等多位嘉宾。这期节目设置了不少游戏,其中有一个游戏环节是传递面粉。身处同一队伍的章子怡与彭昱畅便被安排在了传递面粉环节,其中传递者为彭昱畅,章子怡则负责接面粉。
等开始游戏时彭昱畅却总是笑场,以至于嘴巴叼着的面粉总是喷洒至章子怡脸上。而彭昱畅一笑起来便无法轻易停下,所以面粉便一次又一次喷到章子怡脸上。在如此多次之后,章子怡终是忍无可忍地对一再笑场的彭昱畅使出了沉寂多年的宫家六十四手。章子怡伸手至彭昱畅后脑勺处并开始连续拍打,而彭昱畅在宫家六十四手的“威慑”之下终是没再笑场,游戏也得以顺利进行。
说到章子怡与彭昱畅二人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一八年的《演员的诞生》。当时尚且还只是演员萌新的彭昱畅作为学员参加了该节目,而章子怡则是节目导师。在其中一期节目中彭昱畅因在《解救吾先生》中的出色表现得到章子怡的赞赏,当时章子怡也是对彭昱畅这个年轻演员十分欣赏。
章子怡在这部电影中饰演的宫二角色,让我看到了章子怡真正的演技,无论是从角色的表情、神态、还是内心情感的表达,章子怡都将这个角色刻画的有血有肉,在影片中展现出的武术动作也是张弛有度,将这个角色深深的刻画在了我的心里。
第一次看电影《一代宗师》的时候,被它的故事所吸引,台词所打动,第二次看它的时候,被它的情感所折服,意境所震撼,那么,第三次看它的时候,就是被它的那份记忆所感动,那份深情所牵绊。
概括来讲,这部电影有着三重境界,表面来看,它是讲功夫,再往里看,它是讲情义,再往里看,它是讲时代,讲逝去的武林,江湖,以及那种道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结合观影内容,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下
一身功夫
电影《一代宗师》对于功夫的表现,花了很大的篇幅,不仅招招精彩,而且各有千秋,最重要的是,或者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先见人,再见功夫。
电影开头那段雨夜的打斗戏,最能说明这个精彩之处。一边过招,一边下着雨,雨的静与功夫的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有张有弛。
而叶问的始终平稳的帽子,帽檐下缓缓滑落的雨滴,代表了他内心的一种平静,不动声色,与功夫的凌厉,招法的快速,再加上镜头对于脚,腿,手的不停切换,快速剪辑,形成了一种鲜明对比,更加印证了叶问的内心,静水流深,胸有成竹。
宫二的功夫,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她的功夫,一方面体现了优雅,浪漫,就像她在雪地上练武的镜头,伴着满天的雪花,一招一式,与天地巧妙地融为一体。一方面体现了她对于自我的关注,就像她所说,见自我,见天地,因为更多看到的是自我,所以少了叶问身上的那种大度,胸怀。
,电影还穿插了各种门派,各种招法,八卦掌,八极拳,形意拳、咏春拳等,各有千秋,堪称武术的博物馆。
一份情义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表现了很多情义,既有叶问和夫人张永成之间的爱情,叶问和宫二之间的缘分,还有宫宝森和叶问之间的情义,宫宝森和丁连山之间的情义等。
而这个里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叶问和宫二之间的情义,以及宫宝森这个人物身上的鲜明特点。
叶问和宫二的相遇,来源于功夫,他们以功夫切磋,用武术较量,一招一式,既有力道,又有情义,分外精彩,既分出了胜负,又没有分出胜负。这里面,既有武学的内涵,又充满了哲学的意味。
而结尾两人的相遇,对话,一来一往,一言一语,又像功夫中的一招一式,一张一弛,充满了力道,真情,以及那份无声胜有声的情义,更是令人分外感动。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两人之间,所有的感情都有表达,却又表达得很含蓄,很细微,很有功力,又充满意境,回味无穷。
在宫二的台词里,语气中,能感受到那份骄傲,也能聆听到那种卑微,她的情感浓度,也在一招一式中,一点点地发生微妙的变化,,她眼神中的泪光,更是点睛之笔,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叶问的眼神中,也能感受到这份沉重,以及惋惜。她是叶问欣赏的武学奇才,也是他的一种缘分。
他们两人,一人是传统男性,一个是想冲破传统,却又被传统所束缚的女性,宫二一方面要做女人,一方面要做英雄,她内心的矛盾,柔软与刚强的统一体,让这个人物更充满了魅力,也让这份情义显得更加珍重。
一个时代的背影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还讲述了一个逝去的时代。
那就是民国武林的消逝,以及武人们心中恪守的那份规矩,江湖。
剧中的宫宝森,是一个充满魅力,能屈能伸,有大胸怀的人,他一方面促成北拳南传,一方面又希望南拳北传,为此,他不惜用自己的名声,来成就叶问。
,在那个时代,人们更信奉强者为王,相信枪炮的力量,比如马三投靠了日本人,破坏了武林的规矩,比如叶问,只能在人生的冬天里,屈身香港。
就像叶问在剧中所说,他的一生,先后经历了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和内战等多个时代,这条时间线,也串起了江湖和武林的变迁。
可以说,时代才是这部电影,这个故事的真正驱动力。
时代在变,枪炮的出现,也让武术有了局限。练武的越来越少,功夫的传承也有了局限。
因为在这个变化中,人们需要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考验的是内心,也是境界。是按照门派来传授武术,还是不分南北,天下大同?
就如宫宝森和叶问比武时,他说的那样,“拳分南北,国分南北吗?”
在宫宝森心中,他看到了国家,希望武林中人能够团结起来,共享功夫精髓,一致对外。
而在叶问心中,他更看到了功夫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功夫修炼的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境界,它不分国家,不分地域,它是一种对于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广泛的传播。
就像他说的那样,“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块饼是一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这三个阶段,宫宝森做到了,叶问也做到了。
虽然这个时代逝去了,,他们把这种功夫的精髓保留了下来,传播到了世界。
他们把武林的规矩,情义,也保留了下来。
就像电影结尾,叶问说的那样,“我一辈子没挂过招牌,对我而言,武术是大同的,千拳归一路。到头来,就两个字一横一竖。”
功夫有门派,,武术没有,一横一竖,精髓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