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种“时空倒错”的多角度叙述方法.
《呼啸山庄》特定的叙事技巧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风格。《呼啸山庄》前后共叙述了三十一年的故事,艾米莉打破了当时常用的平铺直叙、直线叙述模式,创造性的采用了当时罕见的“时空倒错”的多角度叙述方法,从几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故事从中间年的冬天开始叙述,然后故事情节朝两个方向发展一边是过去——倒叙,一边是未来——顺叙。这种“时空倒错”的多角度叙述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1.“顺叙加倒叙”的多角度叙述模式
《呼啸山庄》追述了约克郡荒原上两户人家两代人之间的爱恨纠葛。“为了避免使她的小说显得耸人听闻、难以置信,艾米莉一反传统,采用了复杂的叙事技巧——洛克伍德和丁耐莉的双重叙事结构,并巧妙地利用多重视角转换,叙述者、听者与人物身份的层层移位,成功地将故事引向深入。” 从出场顺序上看,洛克伍德为第一叙述者,丁耐莉在时间上属于第二叙述者,她也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由她对外来的洛克伍德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而她应约所作的回忆包含在洛克伍德的叙述之中。艾米莉知道约克郡的奇异风情对一般读者很陌生,于是小说开始便通过一个外来者的眼光来观察这一切,外来者洛克伍德的叙述把读者一下子就引入她创造的小说氛围。丁耐莉作为女仆的身份和她平常理智的性格特征使书中的狂暴激情被置于一个充满了家常细节的现实主义框架中,显得真实可信。
洛克伍德的直接陈述在叙事结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故事开端和结尾的叙述者,整个故事也是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的,其中包括了来自各个渠道的材料——日记、信件、丁耐莉讲述的故事,以及洛克伍德本人的亲身经历,没有他就没有读者听到的整个故事。,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他总是出现在关键时刻,适时见证了山庄的人事变迁。,他与耐莉相互配合,使内外叙事环环相扣并将虚构世界真实化。
2.二元对立结构
“《呼啸山庄》中叙述者的叙事框架还构成了不同层次叙事之间的对比,它形成了作品意义上的二元对立结构。” 这个思想在《呼啸山庄》里有着深刻体现,也是该作品最强的特点之一。丁耐莉和洛克伍德的双层叙事在结构上平行存在,在意义上既对立又统一。丁耐莉所叙述的希思克厉夫、凯瑟琳与林顿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催生了最激昂的爱情篇章。不过,最猛烈的感情也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第一代的幸福只能以死者灵魂携手漫游荒野作为结局。在丁耐莉见证并述叙的这一层面上,希思克厉夫无法调和的爱与恨太过绝望惨烈,凯瑟琳又无法压抑现实中的欲望而违背了真心,各种不和谐之处充斥其间并最终导致悲剧收场。
洛克伍德见证的第二代凯瑟琳与哈里顿的爱情,色彩上趋于柔和,感情上归于冷静,人性上也回归温暖。第二代“文明化”的成长终于收获了人世间的幸福,死者完成了灵魂的结合,生者满足于人间的安宁。洛克伍德则目睹了一份和谐的爱情,两代人爱与恨、生与死的对照如同奇特的二重奏,创造出一种奇特的气氛,犹如暴风雨后会有灿烂的阳光和洁净的蓝天,激烈的乐章终于渐渐缓和与美妙起来。
呼啸山庄采用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倒叙的最大特点就是先写结果,然后倒过来写起因。这样的好处是给读者造成悬念,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呼啸山庄》从故事的中间开始讲述,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在吸引读者进行答案的探究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弥补读者错过的故事情节。这种叙事方法在以第一人称的旁观者叙述中,可根据倒叙的需要设置出不同的叙述人,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小说中的叙述人所叙述的都是自己经历或知道的事情,倒叙手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弥补文本视角中的缺陷,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进展。
《呼啸山庄》采用倒叙手法,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开篇。小说的整个组织过程,如同一团炽热燃烧的火球——洛克乌德的梦,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吓退画眉山庄的狗。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临终前的会面,或无数涉及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残忍与狂喜的时刻。,小说也没有当时流行的感伤,而是用执著的爱、刻骨的恨以及冷酷无情的报复展开情节。
作品围绕着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情感交织来谋篇布局。始终萦绕着奇特的想象和炽烈的感情。从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著不懈,对世俗的不屈反抗。尽管他们的爱情是在死后才开始的,但这正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
《呼啸山庄》深层次的主题,是对人性的探索,希利克利夫在悟到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其人性得以复苏,作者在叙述恶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