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倒奶事件时间(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是什么)

  • 生活知识
  • 2023-05-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是什么

1922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造成股市崩溃、经济大萧条。而当时美国的奶制品行业却很发达,牛奶产量倍增,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美国人们的经济条件无法消耗这些奶制品,大量牛奶滞销。于是,农场主为了保证利润,将大量过剩的牛奶倒入了密西西比河中。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倒牛奶”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资本家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倒掉牛奶,只是因为此时牛奶的价格太低,而为了维护较高的价格,他们宁愿倒掉牛奶,等待价格回升再重新生产。

华西牛奶事件

因为当地政府一味的追求量和行业规模,忽视了行业结构的合理性,没有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最终使乳业行业供过于求,产生资源浪费。

甚至有的企业亏损过多而破产。由于当时乳业行业的各种供求关系已经严重失调,企业的各种措施已无法改变亏损的现实,很多企业在达到亏损最小化时还是剩下很多鲜奶。所以出现了倒牛奶的滑稽事件。

我国倒奶事件恰是价值规律的这一负面效应作用的结果,即在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作用下,造成了牛奶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一方面,我国的奶类的需求不是很大,这与我国的消费者的传统习惯有关。尽管我国喝奶的人数比改革开放前多得多,我国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形成喝奶的习惯,牛奶在居民膳食中的份额仍是微乎其微。

据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每人用于奶品的支出为42元,仅占食品支出的2%,有许多人与牛奶绝缘。这就使得,我国缺少一个稳定的奶品需求市场,,在另一方面,我国的国内的奶牛生产和乳制品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增长速度。

再加之,国际奶类普遍过剩,世界乳品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来转移他们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样,奶类产品的生产过剩在我国就不可避免了。

虽然“华西倒奶”事件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国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关,,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导致的局部供求失调。

扩展资料

2002年3月4日,四川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四川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突然做出惊人之举,把库存的2吨鲜奶“哗哗”倒进了下水道。3月5日,《成都商报》赫然登出一条醒目新闻华西乳业把收购不久的牛奶倒人下水道,这种情况已经连续1周。

这一事件也使人们联想起了那些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如海南的容如收购价一降再降,1斤牛奶的价钱还不如1瓶矿泉水,最要命的是如站还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忍痛倒掉牛奶,有的干脆将奶牛宰杀。


倒奶事件的事件真相

近日,一组“河南新乡鲜牛奶滞销 新乡奶农用牛奶浇地”的图片在网上引起热议,图片配发的文字称“1月9日,河南新乡一养殖小区,奶农用鲜牛奶浇地,每天有1吨牛奶倒进下水道。”
事实是否如网上所说的一样呢?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河南省新乡市畜牧局求证此事。该市畜牧局回应称,了解该事件后,1月11日,他们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前往事发地调查具体情况。
新乡市畜牧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上所传图片的事发地是位于新乡市牧野区的绿莹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奶牛小区,这里聚集着26户养牛专业户,有1000多头牛的养殖规模。
经调查,该合作社每天约有6.5吨的产量,收奶企业只能消化5.9吨,确实出现了滞销情况。不过,这里并非像网上盛传的“农户将多余的鲜牛奶用来浇地”,也绝不是“1天倒掉1吨”。
“剩下的牛奶将由奶农按各自的产奶量大小收回去再利用,奶农一般以零售或饲喂犊牛等方式自行处理部分生鲜乳,直接倒鲜牛奶的情况少之又少。”该负责人说,通常只有在遇到气温偏高或卖不掉、时间长牛奶变质时才会倒掉。平时,每天会倒掉约20公斤左右的过期奶(包括病牛产的不合格奶)。
经过与新乡市绿莹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宋全祥交流和实地查看,新乡市畜牧局了解到,1月9日,在该合作社挤奶期间,有两名河南当地媒体记者来采访。当记者在牛场及挤奶厅进行采访拍照时,部分奶农情绪比较激动,开始在挤奶厅倒奶,让记者拍照,后又到附近麦地倒奶让记者拍照。当天倒奶40公斤左右。
“厂家每天只收5.9吨牛奶,多给他们送一点也得拉回来。我们家每天生产牛奶600斤左右,自从厂家收购量减少以后,一部分牛奶要自己处理。喝又喝不完,我们就以每斤0.5元、0.8元的价格卖给养猪场,让猪娃喝牛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农说。
“倒奶事情是真实的,但数量不大。”一位奶农说。“我们先给小牛喝,喝不完就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卖给养猪的,实在没人要再倒。”当地奶农说,除非是过期了,不然怎么舍得直接倒掉,“浇麦子会给烧死吧,反正我之前浇树都不行”。
据一位奶农讲,“网上消息发出后,厂家就把我们的奶全部收购走了”。
“鲜牛奶滞销情况已经持续近一年,在近期恶化,此次事件是进口奶粉带来的冲击。作为主管部门,我们感到相当急迫。”新乡市畜牧局副局长宋贻亮告诉记者,新西兰、澳大利亚都有天然牧场,原料成本低,取消关税放开进口后,必然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自2014年2月开始,生鲜乳价格连续10个月下跌,同比下降6.1%。这是放开进口后带来的直接影响。“进口奶粉每吨1.8万元,而生产1吨奶粉需要9吨鲜牛奶,折算一下,1吨进口的鲜牛奶成本也就不到2000元。而目前国内1吨鲜牛奶的成本要到达3500元,奶企收购完可能接近4000元,基本是前者的两倍。”宋贻亮说,在这种情况下,奶企必然会选择用进口奶做原料。
针对近期以来生鲜乳价格走低、个别小区产品滞销的情况,新乡市畜牧局曾多次约见三元、伊利、蒙牛等乳制品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协调生鲜乳销售问题。接下来,该市畜牧局将积极协调生鲜乳产销关系,指导奶牛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引导加工企业和奶农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据了解,除新乡市之外,河南省内不少牛奶产区都出现滞销,奶农们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焦作、济源等地的一些奶农表示,他们每天剩余的鲜奶最多时能有数百公斤,1斤0.5元也没人买,只能倒掉。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奶农倒奶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年底至今,青海、山东、广东、河北等地均出现牛奶滞销情况,新鲜牛奶“喂猪浇地”、“倒奶杀牛”等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出现奶农倒奶事件,1月8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农业部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目前,农业部已启动全国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调度生鲜乳生产销售状况,重点收集乳品企业拒收数量、奶农倒奶数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况。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及时监测全国生鲜乳生产销售形势,根据形势变化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适时出台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倒奶是什么意思 倒奶的意思介绍

1、倒奶指的是倒掉牛奶的事件。

2、2021年的倒奶事件《青春有你3》选秀节目策划的为偶像助力的打投。粉丝需要购买赞助商的牛奶,扫瓶盖内二维码为爱豆助力,购买的越多,可以投的票也越多。由于只需要瓶盖上的二维码,不少粉丝买了牛奶后喝不完只能雇人倒进下水道,造成浪费。

3、发生这样恶劣的事情,相关节目和平台都是难辞其咎的。

经济学里面的倒牛奶事件具体解释一下

经济学里面的倒奶事件就是在2015年元旦刚过,河北部分地区爆发了因企业拒收鲜奶而导致奶农出现杀牛和倒奶的事件。在此之前,青海、山东等地区也发生奶农倒奶、杀牛事件。

倒奶事件背后的原因就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

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扩展资料

本质特征

1、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市场经济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2、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3、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1929经济危机中的倒牛奶事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产过剩,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由此可见,“倒牛奶”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资本家的本质是没有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倒掉牛奶,只是因为此时牛奶的价格太低,而为了维护较高的价格,他们宁愿倒掉牛奶,等待价格回升再重新生产。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