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失乐园弥尔顿(《失乐园》简介是什么)

  • 生活知识
  • 2023-05-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失乐园》简介是什么

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失乐园》的作者是谁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诗人、学者弥尔顿的重要代表作,通过《圣经》中的经典故事,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向世人传达了对君主专制的强烈不满,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希望利用这部作品唤起人们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支持。《失乐园》被称为西方三大诗歌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现实价值。本文通过对《失乐园》文学特征的深入研究,使人们了解弥尔顿崇高的个性,警醒世人不断通过知识与劳动改变自身命运,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约翰·弥尔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诗人与政治家,也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人物,一生中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失乐园》这部长篇史诗无疑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从政治、经济、文学等多个方面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与人性进行了反思。约翰·弥尔顿具有如火的热情与远大的理想,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用独特的句子表达结构与修辞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更加波澜壮阔、引人入胜。《失乐园》以《圣经》故事为主要创作背景,通过撒旦、亚当及夏娃等形象表达自身的政治抱负与宗教信仰,并且反映了当时英国专制统治的黑暗,希望世人积极寻找光明,通过自身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文明社会。来源牡丹

《失乐园》 作者 约翰尼尔顿

《失乐园》是约翰·弥尔顿创作神话史诗。全诗共12卷,取材自《圣经·旧约·创世纪》,描述亚当和夏娃在撒旦的诱惑下偷尝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封建王权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弥尔顿作为清教徒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社会改革和时代变迁的转型期,他作为一名革命主义者,愿将自己的喜悦和经历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他反对王权专制为史诗巨作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660年王朝复辟后,这时的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变得衰老、落魄,希望用他的诗能表现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的雄心壮志。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用隐蔽的讽喻和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下了《失乐园》。

失乐园的作者简介

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政府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描述弥尔顿的《失乐园》!

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1655年,弥尔顿在失明的情况下构思这部作品,1658年开始写作,1667年出版。这部叙事长诗共分12卷,一万余行,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作品中描写天使撒旦率众反抗上帝,败后被打入地狱,变成魔王。听说上帝在创造新的世界伊甸园,里面居住新的种族“人类”。撒旦决心以引诱人类来完成复仇使命。他飞出地狱之门,来到伊甸园。先是偷听了亚当和夏娃的谈话,知道上帝禁止人吃智慧树的果实。他变形为蟾蜍,使夏娃做了一个想吃智慧果的梦,后又变形为蛇,引诱夏娃偷尝智慧果。亚当为了和夏娃共命运,也吃了禁果。上帝知道后,将他们逐出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擦干懊悔的眼泪,携手踏上孤寂的路途。撒旦及众魔受到上帝的诅咒,蜕变为蛇,用腹行路,终生吃土。
弥尔顿在诗歌开篇处指出,《失乐园》的目的是证明“上帝对待人的行为是正确的”。,诗歌中的上帝形象并不那么可爱。他要人绝对服从,显得独断专横,预见到人要堕落,却又禁食智慧果,显得不合情理。和抽象,灰暗,遥远的上帝相比,撒旦的形象具体而又可信。初看起来,撒旦与上帝为敌,诡计多端,是诗歌中罪恶的化身。,渐渐地,读者便发现撒旦其实追求自由,怀疑上帝的统治,对上帝的权威提出挑战。撒旦被天雷打入地狱后,和其他造反的天使在火海中遭受煎熬,仍然表现出昂扬的斗志。他说,“战场失败有什么可怕?我的不可征服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永不屈膝投降的志气并没有丧失。”威武不屈,坚持斗争,反对上帝的撒旦颇像革命时期的弥尔顿。因为弥尔顿和撒旦一样,都是挑战权威的叛逆者,而这两个叛逆者似乎都以失败告终。作品中的撒旦是一个敢于反抗上帝权威和专制统治的叛逆者,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长诗探讨了英国革命失败和人类不幸的根源。
《失乐园》结构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史诗传统,描写了天堂和地狱、混沌和人间多种壮阔的场景。比如,描写天国的战争时,撒旦发明了火药,动用了排炮,打得天兵天将狼狈不堪,场面十分雄伟奇特。诗歌的用典设喻,内外古今,无所不包。长诗用素诗写成,简练的英语和古典拉丁语相结合,成就了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文体”。《失乐园》格调高亢,壮怀激越,气魄宏大,形象雄伟。它是17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部杰作,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宏伟史诗。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