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中统和军统哪个地位高(请问国民党时期“军统

  • 生活知识
  • 2023-05-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请问国民党时期“军统”和“中统”的级别是不是一样的,哪个更有实权一些


一.前身以及其发展区别 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国防部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军统局为终身特务。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 而中统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二.其后发展趋势以及异同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倒是得以保存和发展。 三.的归宿 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国民党逃台后,蒋介石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这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延伸。对双方的工作范围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重点是侦查岛内的中共组织。军统以对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察、派遣、破坏和武装袭扰。但到蒋经国后期,特别是“江南事件”以后,蒋经国开始改组台湾情报特务组织的系统与任务范围。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岛内最大的情报机关,并开始掌握对大陆的特务与情报活动的主导权。而军情局反而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情报机构了,主要负责对大陆军事系统的情报工作。

军统和中统哪个厉害


楼上一看就是文盲
抗战前军统和中统是各司其职的,彼此之间虽然也有冲突,并不严重。但后来发生的顾顺章事件,因为中统徐恩曾身边出了钱壮飞这么个人才,导致顾顺章叛变后招认的大量共产党得以脱逃,此事让中统威信扫地,老蒋大为震怒,中统的地位从此之后就低军统一头了。
抗战时戴笠执掌军统,以致后来的毛人凤,军统一直都是老蒋所倚重的秘密机构,
中统比较牛X一点

军统大还是中统大


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国防部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
而中统的全称是, 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加之军统头子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叔侄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到是得以保存和发展。
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国民党逃台后,蒋介石对两个特务组织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和军事情报局。这实际上就是中统与军统的延伸。对双方的工作范围也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国安局以对内安全为主,重点是侦查岛内的中共组织。军统以对大陆为主,重点是对大陆侦察、派遣、破坏和武装袭扰。但到蒋经国后期,特别是“江南事件”以后,蒋经国开始改组台湾情报特务组织的系统与任务范围。国安局逐渐取代军事情报局,成为岛内最大的情报机关,并开始掌握对大陆的特务与情报活动的主导权。而军情局反而变成了单纯的军事情报机构了,主要负责对大陆军事系统的情报工作。

中统和军统哪个权利大


如果按照文件上的官方规定来说。
中统和军统权责基本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对象不同而已。根本也不上谁权利更大一些。
而现实中军统属于军队系统,虽然独立于军队之外,但各种装备以及费用完全走军费,加上武器精良,军对比民有着天然优势。
所以显得军统非常强势,而中统始终偏弱。

同是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谁的权力更大呢

我们在很多谍战片里都会看到国民党下面有中统、军统两大特务机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01 中统和军统曾经都是“军统”

中统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是1928年由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创办。当时的名字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这个部门实际上就是CC系分子控制和组成的。调查科最初只有采访、整理两个股,1930年增加了“特务组”和“言文组”。5年以后,蒋介石将党务调查科改组为党务调查处。说白了,中统就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一个特务部门。

       
     

军统的历史比中统晚几年,1932年春军统的前身力行社成立。力行社又被称为蓝衣社,以黄埔军人为核心,效法意大利的法西斯组织褐衫党建立,因为成员制服为蓝衣黄裤,故此又被称为蓝衣社。力行社是蒋授意贺衷寒、滕杰等黄埔军人建立的,对外则称为复兴社。所以有些谍战片里会出现力行社、蓝衣社或复兴社,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一个组织。

力行社下设特务处,处长就是历史上闻之色变的戴笠。

       
     

 

1937年,蒋介石为了协调和控制特务机构,设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该局下设两处,第一处即原来的党务调查科,处长为徐恩曾;第二处即力行社特务处,处长为戴笠。所以在历史上,中统和军统曾经有一段时间都被称为“军统”。

       
     

1938年,蒋介石将第一处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徐恩曾任副局长,主持工作;第二处则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长为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第一处主任贺耀组,戴笠担任副局长,实际主持工作。

至此后世国民党用来镇压人民的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正式成立,踏上了历史舞台。

02 中统和军统分工不同

中统和军统作为国民党的特务机关,都是蒋介石用来实现其个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工具。但在具体分工上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中统的背后是国民党CC系,实际上就是老蒋用来控制党内的特务机构。“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

中统以国民党各级党部为基地,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其主要活动目标。

       
     

中统负责军、警、宪部门之外的情报工作,对内监控国民党党政机关,对外打击和破坏我党,监控社会舆论,进行各种反革命的特务活动。中统跟着国民党的基层党部走,一度势力很庞大,远比军统强。

军统是以军、警、宪部门为重点,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同样也以打击和破坏我党为重中之重。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军统增加了在敌后执行破坏、暗杀、锄奸等任务,实力飞速发展。最鼎盛时,军统总计有5万多人,设有八处六室一所。军统下面还有准军事组织忠义救国军,人数有万人之多。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由于中统在沦陷区的各级组织实际上均被破坏,无法有效运转,加上当时对日作战重要性提升,军统的地位和实力开始压制中统。这也得益于军统的实际掌门人戴笠的精明强悍。

1946年之前,军统在各方面都压制中统。但46年戴笠飞机失事之后,继任者不如戴笠,中统又重新占据了上风。

03 中统军统之争

历史上中统军统这两个特务组织私下是不对付的,两者来没有停止过明争暗斗。

两者之所以矛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虽然有各自分工,但都属于特务组织,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关系,中统军统为了争权夺位,邀功请赏争斗不止。而另一方面,则是蒋介石为了让中统军统互相牵制,互相平衡,有利于他的统治。蒋介石对手下两个特务机关的矛盾,有的时候也刻意忽视,不去化解,这也让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

,中统实际控制在陈家兄弟手中,而戴笠则对蒋忠心耿耿,蒋对军统也有所偏向,这也让二者的矛盾持续扩大。

       
     

中统军统在总部层面还能在明面上保持和谐,到了地方上则很容易擦枪走火。1939年的“鲁东行辕事件”就是一个明证。鲁东行辕主任卢斌是中统,副主任厉文礼是军统,两人本来就不和,加上各自的背景日常的争斗就更多。厉文礼干脆让人偷袭卢斌以及部下,掳走之后趁着黑夜用乱石击杀,卢及其部下10多人死亡。

军统四大金刚之一的赵理君多次暗杀中统成员,在洛阳被就地正法。而1940年的“军统电台案”则给了中统不断攻击军统的借口。

04 的结局

抗战后,中统改为党通局,1949年再改名为内部调查局。国民党败退海岛后被解散。

军统在戴笠死后,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国民党败退海岛之后经过多次改组。

中统与军统有何区别哪个实力大


中统属于国民党党系统,军统属于军队系统。因为蒋介石实行“枪指挥党”的政策,加上中统的头子“二陈”是四大家族之一,所以起初是中统高于军统,后来是军统高于中统。中统领导人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军统领导人依次是戴笠、毛人凤。

国民党里面中统和军统谁大

  1. 中统和军统地位是平级,但中统成立时间较早。

    中统是国民党中央的情报机构(对内情报)。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对外情报)。

  2. 具体区别

    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国共产党,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社”1949年3月,又改为“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行政部内政部。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前身是中国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处”。特工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国民政府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恐怖活动。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国防部,军统局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军统和中统那个权力大


中统系统
  
中统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电视剧上那种证件封皮上印“中统”二字是不对的,而且大小尺寸也差好多。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党中央(亦即蒋系国民党中央),处长由徐恩曾担任。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仍是独立于军统局的一个系统,这时的军统亦是老军统系统,并非一般电视剧中的新军统系统。
  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才是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中统局的人事组织中,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负责工作的则是副局长。民国三十八年败离大陆前担任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所以二组直接大搞特务活动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中统局组织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设调查统计室,省以下设专员负责“统计调查”。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全面败退,中统局后来也迅速的在大陆消散了。中统局的另一个衰落原因是,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蒋系中央不会允许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所以扶植了军统系统作为牵制。

军统系统
  
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的成立基础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1日,蒋介石命令戴笠组建该处,并担任处长,戴笠属黄埔系军人派,该处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年,又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戴笠兼任调查局第二处(特务处)处长。1934年7月,戴笠继邓文仪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特务科)科长。1935年初,调查科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
  1938年8月,统计局二处扩充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复兴社这支山寨队伍给正式招安进军委直属,并入军统局。由此军统局正式成立。的
  军统局同中统局类似,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兼任局长,副局长戴笠负实际责任。军统局是按军队编制的,中央机关设八处六室一所,外勤设区、站、特别组。
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
  1946年3月,该局副局长戴笠坠机死亡,6月,蒋介石对该局进行改组。由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与军统局合并组成国防部二厅(国防部由军委改组而来),厅长郑介民。原军统局核心系统改组为以毛人凤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
  军统局还有两点不得不说一.军统局为终身特务。二.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

军统和中统秘史 内容简介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1938年8月成立。 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主要负责人为戴笠。 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1946年戴笠乘坐飞机失事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中统是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即中国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它正式成立于1938年8月,其前身是1928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 中统局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实际由副局长负责。陈立夫、朱家骅先后任局长、徐恩曾、叶秀峰先后任副局长。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