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耳边常常听到龚琳娜神曲的新闻评论,那么我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吧!一说到龚琳娜,相信
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她的第一首神曲《忐忑》。相信大多数人也是因为这首歌才认识龚琳娜。似乎这已成为龚琳娜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东西,至于她的歌唱家身份,相信大家也不怎么认同啊。很难想象这种另类的歌唱。,龚琳娜还有其他的很多身份,也有其他的一些故事,都被神曲所遮蔽了。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大家不是特别关注。
这样的一个结果,折射出这个时代各种传播媒介都会存在的某种缺陷,那就是只追求传播效应的最大化,却不关心传播出去的究竟是何种信息,是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不是有必要。哪怕鱼龙混杂,或是泥沙俱下,比起所谓的信息最大化而言,都不是再需要关注和在意的事情。一味的最求吸引眼球。
就以龚琳娜和她所谓的神曲为例。赶在辞旧迎新的当口,龚琳娜自2009年那首《忐忑》后便已沉寂许久的龚琳娜一连推出了《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爱上大笨蛋》《如梦令》这几首最新的作品。不论是否是有意为之,新作一出,引来如潮般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我也听了这些所谓的神曲,个人觉得很没有意思,有点脱离艺术的感觉,没有第一次听《忐忑》的那种兴奋感。她的歌,歌词很少,而且一般人还听不懂。我还看新闻说有个妈妈为了春节让女儿在亲戚面前一展歌喉,特许女儿唱神曲一周,结果是女儿变成斜视人了。亲戚来了都是斜眼看人,觉得她没有礼貌。这是神曲的一点点坏处。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创新意识的减少,后面的几首曲子其实与第一首大同小异。
谈谈我的感受。细听之下,少了当初听到《忐忑》时的那一份惊喜。这首当年的神曲曾经获得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单就作品本身而言,《忐忑》中所包含的扎实民歌底蕴,其实质就是没有填词的传统民歌。且因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的复调色彩,如果将其改为分声部的合唱形式,可能要比独唱更加精彩。
相比之下,如今这几首最新神曲在音乐编排上依然保持了和声思维,更有技巧性,且龚琳娜也刻意保留了她那充满夸张意味的演唱方法,但方向有所改变。《金箍棒》继承的民歌风味较多,《法海你不懂爱》《爱上大笨蛋》《如梦令》则成了音乐剧类型,有了一种戏大于唱的感觉。按说以龚琳娜和老锣的民乐功底,实在不至于落入这种为了出新而出新的窠臼当中,可表面上的妇唱夫随或是艺术创作上的珠联璧合之下,包裹着的却是噱头有余但创新不足的真实现状。类似的尴尬,在国内流行音乐界早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可如今竟有蔓延开来的迹象,着实让人捏了把汗。
期待更多的其他好听,经典歌曲的出现。
一个“国宝”歌手唱了一首世界名曲,却被喷上了“疯子”。她回应:“走自己的路。”这位“不落俗套”的女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是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始人——龚琳娜老师。也许大家都不熟悉她的名字和长相,但你一定听过《忐忑》这首歌,这首歌风靡全国。这首歌,听起来很有特色,是她的名曲。
她今年43岁,5岁开始唱歌生涯。在这38年里,她从一个“派对歌手”开始,后来越来越不甘心,越来越不习惯国内音乐中过度的假唱氛围和“千篇一律”的创作风格。所以在2002年,一位德国作曲家的出现改变了龚琳娜的一生。这个人就是她后来的老公,老龚。
他们认识老龚后,一见如故。龚琳娜对音乐至上的追求得到了老龚的支持,于是他们开始去农村收集民歌、收集素材、寻找灵感,后来又去欧洲学习音乐。其实音乐创作的长跑之路,就是龚琳娜和老龚的爱情“长跑”。从熟人到熟人,从陌生人到知己,他们终于在2004年在龚琳娜的故乡贵州举行了婚礼,老龚的父母从慕尼黑赶来参加婚礼。
2010年,在丈夫老龚的帮助下,龚琳娜和她的乐队演唱了神曲《氹欞侊》,这首歌在中国内地广为人知,并迅速走红。但神曲的艺术不一定能被所有观众接受。当时视频发布后,有很多质疑、反对甚至侮辱的声音。但后来,龚琳娜发表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自传《走自己的路》,证明了她不在乎任何外界的声音,只想走自己新的音乐艺术之路。
是的,其实任何新艺术的兴起都会受到“内在学派”的攻击,就像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在当时教会的压制下,哥白尼最终没能使正确的理论被人们完全接受。但龚琳娜并不后悔,因为走这条艺术创新之路是她毕生的追求。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和热爱,她成为了中国的民族歌手,而不仅仅是民族音乐的创作者。
到目前为止,网上对龚琳娜创作的一些“神曲”众说纷纭,如《愤怒》、《法海你不懂爱情》等。有人认为她是哗众取宠,靠的是观众的“好奇”心态;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音乐人,这才是对音乐应有的态度。对此你怎么看?
龚琳娜唱《忐忑》下颚关节紊乱,这首歌对演唱者是有着不小的挑战。龚琳娜的《忐忑》,歌词并不是中文,也不是任何一种语言,而是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拟声词组成的歌词,所以龚琳娜这一首歌的歌词就不好背,更别说是唱了。
龚琳娜的这一首歌还有这非常快的节奏,在快节奏中去演绎好一首歌是不容易的,龚琳娜在演唱这一首歌的时候也是有着比较高的声调,只要高音又要节奏快,这对于任何一个歌手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龚琳娜的《忐忑》,一唱封神龚琳娜被称为是神曲的创造者,而龚琳娜的这一称号由来,也是因为龚琳娜创造的神曲《忐忑》。为什么《忐忑》会被称为神曲呢?《忐忑》是一首由龚琳娜创造的非常特别的歌曲。这一首歌曲的第一个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歌词。
当你去查看了一遍就一首歌的歌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根本看不出这一首歌的歌词的意思,也看不懂这一首歌歌词究竟是什么语言。因为这一首歌的歌词任何语言都不是,就是单纯的通过拟声词和各种情绪的表达组成的一个歌词。第二个特别之处就是这一首歌虽然没有的明确的歌词但却能表达出情绪和情感。
龚琳娜唱《忐忑》唱到下颚关节紊乱龚琳娜在演唱《忐忑》的时候,出现了下颚关节紊乱的情形,这一情形并不是因为什么整容问题什么的导致的。龚琳娜之所以会再演唱的过程中,出现了下颚关节紊乱。
因为龚琳娜演唱的这一首歌节奏是非常快的,所以需要嘴巴和嘴型不断的变化,所以龚琳娜的下颚关节需要非常快速的不停运动,这也就导致了他的下颚关节在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时候出现了紊乱的现象。
《忐忑》不是谁都能唱龚琳娜的这一首神曲只有他自己唱到出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唱的了他的这一首歌。这一首歌曲包含着丰富的的情绪,这首歌曲的音调不低,需要快节奏的表达出来,所以对于演唱者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的,这就让歌手很难去演唱一首歌。
龚琳娜是一个独特的音乐人,他对于音乐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坚持,这也是他频频创造出神曲的原因。
我觉得被称为神曲的《忐忑》是毋庸置疑的。 编曲元素恰到好处,音乐本身更纯粹、更突出,不会被边边角角修饰类的东西喧宾夺主, 融合西方与中国古典元素,耳目一新。戏剧化的演出、认真专业的艺术表演态度。
很有气势、有画面感、唱腔一波三折,令人随之情绪起伏。无歌词,但每次演出都能基本一致,令人赞叹。正如许多年前我赞叹 Bjrk 那样,只要给个音色垫,节奏再复杂、和弦转换再不明显也没关系,比婆都能吱吱呀呀唱起来,而且每次都能唱得一样。不认同网友对其的恶搞与嘲讽般赐予的“神曲”称号,这是一支正经的实验派作品。为这种不落入俗套的艺术创新加分。听过这首歌再看龚琳娜的专访,你会觉得这首歌里其实她是本色演出,所以非常真实。
乐器一样的嗓子,音域宽广,低音的立得住,高音站的稳,能对音量的控制自如,能善于变化音色,龚琳娜的音色柔和时如抽丝,粗犷时像刮锅。时而莺歌婉转,时而杀气凛冽,好功底。气息充盈稳定,《小河淌水》时的吟唱,《忐忑》时的衬词,音乐停顿前,看不出她的换气点,唱爵士那场,边跳边唱时乱了一点,现场这种跳法,又太兴奋,要一直均匀也难。但已好过一般歌手太多了。
学戏,不光是学唱,还要有手、眼、身、法、步,特别是眼,不专门拜师学过,怎么会有神呢,学戏曲并不是民族唱法歌手的必备,台上风光,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作品是炫技之作,炫的漂亮。大家约好玩竹马打仗,远远看着一个女人扛着关刀来了。这就是龚琳娜。
是的。神曲天后龚琳娜,在最新一期《为歌而赞》中,演唱的《帝江混沌》燃爆全场,展现了她不凡的唱功。龚琳娜作为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歌手,她走的音乐之路确实太过新奇,虽然作品产量不高,她的每一首歌都堪称神曲。
2010年龚琳娜的一首《忐忑》,让她一夜之间爆红,她奇怪的唱法,超高的音色,宽阔的音域,让网友发现了歌曲还可以这么唱。但其实她是在结合了民族声乐传统演唱精髓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方美声唱法的理念和优点,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民族歌唱艺术。
这种艺术的表演,很考验个人的唱功能力,因为不同的唱法,就会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网友评价新神曲
《忐忑》之后,龚琳娜的神曲之路越来越远,之后陆续有了《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小河淌水》 、《爱上大笨蛋》。而这次的这首《帝江混沌》,不仅曲风像《忐忑》,更是创造了一分钟唱270字的语速,又是一首神曲。
而且这次龚琳娜的造型也比较奇特,一身粉红色,肩上头上还插着四支翅膀,据龚琳娜说灵感来自她大儿子的一幅画,意思是“六足四翼”的一种神兽。
听了这首《帝江混沌》,很多网友都说这又将是一首大火的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