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1997来香港特首是哪几位?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览表

  • 生活知识
  • 2023-05-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1997来香港特首是哪几位

截止到2019年10月11日,香港特首有5任,具体名字及任职时间如下

1、第一任董建华1997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2、第二任董建华任职时间2002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

署理特首曾荫权任职时间2005年3月12日至2005年6月2日;

署理特首唐英年任职时间2005年6月2日至2005年6月21日;

第二任续任特首曾荫权任职时间2005年6月21日至2007年6月30日。

3、曾荫权任职时间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4、梁振英任职时间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5、林郑月娥任职时间2017年7月1日至今。

扩展资料

林郑月娥简历

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1957年5月13日出生,大紫荆勋章,毕业于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其后升读香港大学。

1980年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政府成为政务主任,并于2006年9月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

2007年由公务员转为问责官员,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成立的发展局局长。

2012年6月,国务院任命其为香港政务司司长。

2017年3月26日,当选为香港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国务院第678号令,任命林郑月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201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誓就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新闻—人物简历林郑月娥

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览表


中央电视台记者人才济济,为数众多。又因时间跨度和流动性大,故完全准确完整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名单几乎没有。下面这份中央电视台记者名单(含)是经过国家广电总局公示认定并持有记者证的央视记者清单。仅供参考。
赵化勇 王庚年 张长明 罗明 胡恩 何宗就 李晓明 孙冰川 张华山 孙玉胜 朱晓芬 田静娇 赵涛 宿琪 崔琬那 李艳峰 王红蕾 杨洋 海洋 杨晔 宁静 邓小丽 莫锐超 臧漫 李宁 回宝颖 马蒂 曾大庆 张文武 王森 阴菊花 狄晓璐 余敬中 李彬彬 杨颖 谭杰文 马云涛 刘天竹 任娜 张文鹏 田妍娟 赵晓菲 孙峰 周朝永 许靖 林彤 王颖 谢华 杨雁 胡静 唐彤 周海璐 徐烨 刁望熹 姜霞 黄鸫 刘文庆 田华松 刘宝恒 徐霄 文晋 王靖 王文娟 张玉宇 裴民 何光燕 杨莉莎 陶岚 赵振平 郝戈 李建伟 王璐 李勇强 万剑英 朱永宏 黄程美 廖红漫 宾芳 邓燕 陈衡庭 杨晓蕾 张玲 殷红 张聚 饶迪 瞿乐 朱斌 苏岩 吴俊雅 景红霞 魏杏然 罗宏进 王晓来 喻江 朴晶 朱劲松 王楠 李良 李琳 陈建中 王雪莲 林莉 高先民 贾鸣之 詹未 郑蔚 田湘春 何延京 张铁忠 张素琴 丁怀东 王守琴 张越 哈聪 庞克 程万新 黄静丽 张晓阳 王永利 范武林 范建国 哈文 王淑梅 何巧 吴胜钟 王少华 陈红兵 李强 柳成伟 杨泽 王惟沙 左如旗 赵宁 石秋萍 门继光 齐曦 张利娜 谢青 刘大琳 尹雪丽 傅新原 袁冰 骆幼伟 何海明 周加雪 闫维毅 马宁东 袁雅丽 李思思 刘颖 张伟 李萱 张予平 张一丁 魏昕 吴民 温红 向波 王志亮 汤丽 张婷婷 孙中华 杨霞 史晗 高潮温 王寒英 孟斌 李勇 孙晓伟 刘蓉 何莹欣 雷旭 马海东 曹晟 郝鹏州 匡树辉 廖莹 张昆仑 龚冰 杜阳 薛梅 杨莱莱 吕舸 蒋文倩 徐松涛 尹韬 石正茂 李运阳 梁晓涛 韩建群 方铁林 钱曦 李艳亭 杨真 杨肖维 陈金石 张平 瞿沙蔓 郁芸 邓涑莹 董新颜 姜满 孙锦铭 施敏敏 李震 董一瑶 秦学 王燕 王颖 白叶 赵亚曦 何海珍 郑线线 王睿 韩菲 斯琴 刘艺兵 穆素华 柴哲宏 史亚东 王惠东 张国芳 程基伟 姜韬 黄飞 胡旭萍 于浩 石正宏 刘娜 杨文梅 白亮争 赵军胜 付丹 贾祯 李曼为 寇宇红 栾帆 孟庆海 潘红梅 周人杰 刘煜晨 顾平 孙蓟潍 刘培 常群 施南鹰 殷莉 鄢文玉 张志禹 康敬锋 王朝阳 张凯华 孙岭 马洪涛 孙菁 唐菊华 王伟民 王刚 李卫兵 马春晖 尹文 魏首平 姜诗明 张欣 陈聚北 李健 吴蓉 郜璐莉 石强 陈璇 赵越 向英 陈红 牟瑛 王鹰南 杨青 闰琼 李萍萍 曾晓琳 潘玫 信勇 国小刚 赵芳 姜英秋 王晓忠 万方 高隽 周伟 焦峰 陆秀丽 刘正风 汤鹤松 郑玥 苏建军 刘保平 韩青 任学安 李勇 许文广 欧阳秉辉 王慧文 布日德 潘雷 李玲萍 李红 冯玲 孙建 李卫华 邹晓敏 梁会军 齐文星 徐斌 马星 袁彬 刘正举 杨巧玲 张元柱 罗振宇 哈学胜 徐伟 刘戈 郭艳 汤识理 李轶 田军 张金林 李洋 陈响园 肖辉 王美荣 方书华 石世仑 张雪梅 魏茁 安仲凯 李长荣 凌利昌 孙振涛 唐春雷 刘靖 章力 张雨桓 施伟 唐琳 高雨松 贾建京 任速雁 安春霞 刘旭 孙吉 未梦 张钊 王乃伟 钱宇光 刘志军 周武兵 赵倚卓 樊娟 宋锐 张政 尹楠 赵霞 王采芹 姚桂松 李建勇 刘雁 季芸 郑威 陆冰封 何文新 王晶 王枫 过彤 杨珺 徐伟 董萍 贾颖 员志军 王炜 潘洪莲 聂小华 刑海星 郭维安 高兰云 段鸿欣 胡海波 赵春梅 王秋菊 杨蔚 刘志刚 王跃华 卞小怀 郭永刚 王明刚 林锋 殷燕 张平 崔德寅 侯丽红 张伟 张道国 张力 李冬菊 安倍含 柴璐 高辉 贺亚莉 李峰 苗欣欣 欧阳群 汪朝晖 肖思航 袁培国 翟钰 张军军 管海鹰 徐朋 张鹏 赵斌 张媛 赵露茜 金瑞民 贺英杰 刘为民 郭醇 戴品宁 袁慧敏 刘洋 李朝辉 刘冰 李然 李冰 秦雯 孙海 王冉 姚昆 张怡 崔狄 胡雄威 李洁 曹力 肖娜 杨文涛 张莉 孔宪静 周晓岚 董亮 刘楠 杨凯利 张优优 沙瑾 郭晓光 陈建忠 郭丹妹 李辉 沈湘玉 朱海青 苏纹 刁伟华 董伟荣 冯倩 郭滨 何诗霏 孙晓龙 李亚庆 冯澍 何明智 廖亮 娄艳 沈丽霞 许宏 钟珊 庄建 李响 马咏梅 仝兵雪 王德伟 李小萍 王昕 邹悦 谢兰兰 朱岩 王娴 吴海霞 杨曾庆 宋冬萌 丁银杰 韩玲 唐莹 杨彦楠 张华杰 朱华 刘琳琳 李明 迟连方 舒波 王晓明 田军 叶小宇 张鸥 龙丽玲 许佳颖 戴明 魏微 刘小兰 闫京坛 苏福河 郭清华 李海明 李晓平 申翠海 马叶英 王文昌 林芝 曹志明 周丽芳 关蕾 汪骢 徐兰梅 李彤云 王静芳 景春寒 苏大清 单国光 王小虹 霍虹 刘蕾 马敬 孟艳滨 潘蕊 潘水珍 阮晓梅 索链 陶跃庆 滕双双 王冬妮 吴岩 夏志华 薛清波 杨奉涛 杨澍 张立勇 张仁杰 周文 朱长江 庄海歌 邹卫东 胡向群 黄蔚 沈小蒙 张小英 翁颖莉 贺强 华东 王新纪 端木礼昕 李德琼 倪钢 彭德全 孙彤 孙岩峰 王澈 王慧玲 王未来 王跃华 谢强 颜占领 殷捷 战丽萍 张斌 张明旺 钟清玲 冷冬 丁凡 刘家俊 吴晟炜 赵钢 徐艳秋 杨宁 邓颖 李梅 李树新 李仲扬 来云鹤 孙莉 解峥 吴汉婴 王有才 王晓 王艳宁 李京 刘长颖 姚宏 韩斌 刘聪 毛靖贤 裴建 宋嘉宁 黄静文 麻静 任华 王新宇 李堃 戴冰 孙家裕 田新华 王燕通 李志强 张露 朱旭东 孔河 刘娟 刘彦臣 王建兵 朱同合 汪曙光 赵琦 张涛 崔燕敏 陈小梅 高凌云 惠志军 李荣国 徐文华 岳飙 任永蔚 马勇 何育杰 野露露 毕冰宾 凌德林 庞新华 叶启森 王尔泉 王严岩 钟蓓 王国营 刘舸 张施磊 郭玉华 程欣欣 范昀 王宇 李德刚 吴少华 陈荻芳 陈建中 陈大元 傅立 张正梅 陈愉 冀惠彦 伍辉 孙华 赵元贵 郏捷 袁志峰 周锐 张宇 许蓓蓓 关文旭 阎建光 张卫东 谢娟 周翼虎 潘宇 杨雪梅 陈晓莱 黄木 崔晓茜 梅龙 吴洪宝 赵欣 路琳 李斌 常清 张伟 臧庆 闫珊 崔黎黎 高山 李锋 李金澍 万淑娟 崔颖 蔡苗苗 刘斯宏 刘群 王春梅 朱韬 张敏 王宁 陈艺强 崔襄 张建奎 王河 刘斌 宋岩颉 陈铭 夏晓辉 于凌 李杨琛 宋岩君 杨新刚 王视南 王立红 黄海星 吴济榕 杨君 邢京和 袁明久 冀小峰 黄成 曲静 张家林 吕莹 李文娟 周方刚 邱灿 赵颖 夏青 杨磊 王建川 张雁北 丁超 张昱 郭佳 苏雷 刘岩群 周海静 王淏 侯雅俊 宋占涛 韦燕燕 刘咏乐 何思源

李清照简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寂寞地死在江南。

香港特别行政区历任行政长官是哪些人

截止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一共有5任,分别如下

1、第一任董建华(Tung Chee-hwa),任期时间1997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

2、第二任董建华(Tung Chee-hwa),任期时间2002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

3、第三任曾荫权(Donald Tsang Yam-kuen),任期时间2007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

4、第四任梁振英(Leung Chun-ying),任期时间2012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

5、第五任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 ,任期时间2017年7月1日—至今。

扩展资料

1、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又称香港特区首长,简称香港特首;英语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称CE),由分别来自38个界别分组,代表不同行业、专业、劳工、社会服务团体及区域组织的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

2、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职责如下

(1)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执行香港基本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

(3)签署、公报并向中央人民政府备案由香港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和政府的行政指令;

(4)建议中央任命或免去主要官员、各级法院法官及公职人员的职务;

(5)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及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