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拿督是什么?
拿督
拿督是对有地位和崇高名望者的一种尊称,源自于古马来语,是一个常见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的称号。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也是荣誉制度下的一种称号,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是一种象征式的终身荣誉身份。
拿督是马来西亚的一种封衔。由最高元首(马来西亚最高统治者)、苏丹(马来州属世袭的最高统治者)、州元首(非世袭、轮任制的州属最高统治者)授勋。早在英国殖民时代,殖民政府就开始在马来联邦和海峡殖民地实施授勋制度,以奖励那些在社会上有名望地位、对英国王室效忠及有贡献的人士,随后在1886年7月31日,柔佛王室仿效英国王室颁发了第一枚勋章,及后其他马来土邦也分别设立了自己的授勋与嘉奖制度。在当时是由英国驻英属马来亚总督代表英国统治者授勋和表扬嘉奖,直到1941年才全面停止。
马来亚联邦(Federation of Malaya,1963年改称马来西亚,Malaysia)于1957年独立后,联邦执行委员会设立了联邦授勋及嘉奖制度以取代英国授勋及嘉奖制度,在1958年8月22日由国会发表了以下文告宣布受勋与嘉奖制度通过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gazette on this day dated 21 August 1958, contains the statute of the Gallantry Award made by His Majesty Seri Paduka Baginda Yang di-Pertuan Agong. The first list of recipients of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awards will be announced on 31 August this year i.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Independence.
On the same day those who have been awarded will receive their awards from His Majesty Seri Paduka Baginda Yang di-Pertuan Agong in an investiture to be held in the Tunku Abdul Rahman Hall, Jalan Ampang in Kuala Lumpur.”
同年的8月31日(即马来亚联邦独立一周年)联邦授勋与嘉奖制度正式实施,而如今是在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最高元首诞辰)在国家皇宫内举行授勋仪式。一般上而言,候选者名单是由首相向最高元首推荐,过往的受勋者会向首相提名适当的人选,而外交部也可以向首相提名外籍公民接受名誉嘉奖,凡是长期为国家服务的国民皆有资格获得提名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勋章,唯曾经获受嘉奖的人士,在短时期内不会再被考虑成为候选者。
马来西亚联邦勋章由最高元首授勋,州勋章则由9个苏丹或4位州元首授勋。
马来西亚国家管理体系为君主立宪制,最高元首(马来语Yang di-Pertuan Agong)是马来西亚法定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及马六甲、槟城、沙巴、砂拉越与联邦直辖区(吉隆坡Kuala Lumpur)的伊斯兰教领袖。最高元首是由统治者会议在9个世袭统治者中选出一位资历最高的统治者担任,在他就任最高元首的5年内,不得兼任原州属的统治者职务以及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最高元首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上的最高权力,但在实际运作上,他必须先质询首相的意见。最高元首的官邸位于吉隆坡国家皇宫,正式的委任、册封和接待活动多在此处举行。
在马来西亚,“Datuk”有两种不同的涵义。在非正式的场合,它是用于对“祖辈”男性的尊称;而在正式的场合,它是用于对部族和国家领袖的尊称。马来西亚是个联邦国家,联邦和州有各自独立的荣誉制度,由苏丹或州元首册封“拿督”称号。
在联邦和委任元首制的州属(砂拉越、槟城、沙巴和马六甲的元首由最高元首委任),国家元首和州元首依据议会的提议册封“拿督”(Datuk,槟城的拿督称为“Dato’”);在君主制的州属,世袭君主除了依据议会的提议册封“拿督”(Dato’)外,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册封王族(Waris)、贵族(Orang Kaya)或大臣(Orang Besar)的拿督称号(Dato’ Bergelar)。在森美兰,四位酋长(Undang Luak)是经由传统习俗(Adat Perpatih)选出的氏族领袖,继承“拿督”(Dato’)的称号和权力。
在砂拉越,第三等砂拉越之星勋章(PSBS)沿革自布鲁克王朝的同名勋章(MSS),佩戴者称为“Dato’”;第三等翠鸟之星勋章(PGBK)的佩戴者称为“Datuk”;功绩勋章(DJBS)的佩戴者称为“Datu”,三者皆译为“拿督”。
“拿督”的配偶(元配)称为“拿汀”、“拿督夫人”或“督潘”(在联邦和其它州属称为“Datin”;在登嘉楼称为“To’ Puan”;森美兰的四位酋长夫人同样称为“To’ Puan”)。在正式的社交礼节中,女性必须“从夫姓”才能冠上有关的称号,除非她的称号是来自于苏丹或州元首的册封,而不是延伸自丈夫的权利。由于马来西亚的《国民登记法令》并不强制女性在婚后冠上夫姓(除了所有的华人、少数的印度人和少数的马来贵族外,大多数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土著并没有传统姓氏),所以这项细节常常被忽略,或没有严格的遵守。
在马来西亚的荣誉制度里,不同地区的“女拿督”会有不同的称号,可能是“Datuk”(在联邦和委任元首制的州属,但不包括槟城)、“Dato’”(吉打、彭亨、霹雳、玻璃市、森美兰、登嘉楼、砂拉越和槟城)、“Datin Paduka”(柔佛和雪兰莪)或“Datin”(吉兰丹)。“女拿督”的丈夫除非有得到苏丹或州元首的册封,否则的话,并没有任何的称号。
成龙获封马来西亚拿督
据马来西亚当地媒体报道,为配合2月1日联邦直辖区日,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哈利姆封赐356名有功人士,中国功夫影星成龙也在受封名单之内,获封“拿督”头衔。
这项受封仪式将于1日在马来西亚国家王宫举行,并由哈利姆主持封赐仪式。
据介绍,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是一种象征性的终身荣誉,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马来西亚影星杨紫琼曾于2001年受封拿督勋衔,成为首名获封此头衔的华裔艺人。
成龙的电影《警察故事3》《霹雳火》和《我是谁》都曾在马来西亚取景拍摄,2013年他还到马来西亚协助关丹中华中学筹款。
国家的统治者(国王) 或州统治者(苏丹)封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士的头衔,
如拿督(太太就叫拿汀); 拿督斯里(太太就叫拿汀斯里);
和(比较高级的)旦斯里.
(但你要注意有些是马来西亚骗子假冒拿督/伪拿督! )
拿督是马来西亚一些有功人士得到的一种头衔,册封的标准是对国家有杰出贡献,但必须要有皇室成员、政府推荐。
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是荣誉制度下的一种称号,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是一种象征式的终身荣誉身份。
受封仪式在皇宫进行,授衔人的妻子被称为拿汀。拿督封衔有三等级别;Peringkat Pertama(First-Class)为高级拿督,Peringkat Kedua(Second-Class)为二级拿督。假若拥有拿督头衔为男士的话,其配偶的头衔为拿汀;拥有头衔者为女士的话,其配偶不具有任何头衔。
热爱羽毛球这项运动的人一定也知道李宗伟,他是一个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但李宗伟后来却被册封为拿督。拿督是马来西亚一些有功人士得到的一种头衔,册封的标准是对国家有杰出贡献,但必须要皇室成员、政府推荐。从前一般是指马来西亚一省或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称呼,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省长,或美国的一个州长。那么为什么仅仅25岁的李宗伟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呢?
1、李宗伟的成就
李宗伟,世界羽毛球界四大天王之一,是原马来西亚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被誉为马来西亚羽球一哥,2010年成为史上首个在世界羽联总决赛实现三连冠的球员。他曾经获得过3枚奥运会银牌、3枚世锦赛银牌、47个巡回赛冠军、12次马来西亚公开赛冠军、3枚英联邦运动会金牌、2枚亚锦赛金牌、汤姆斯杯银牌、苏迪曼杯铜牌、连续200周世界排名第一这一系列荣誉。
2、马来西亚的体育国情
从前的马来西亚不过只是大英帝国“分而治之”政策下的牺牲品。即使后来马来西亚在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后,种族内的矛盾也并没有减少。而竞赛化的体育运动则是更容易让人产生荣辱与共的民族情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极具仪式感的颁奖方式,非常能凝聚民心。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受到全国人民支持的原因。
羽毛球一直是马来西亚国球,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体育大国,羽毛球几乎是他们的尊严。所以当李宗伟出战重要比赛时,几乎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他的表现。
李宗伟不仅仅是在为他的梦想作战,而是背负着整个国家的梦想去作战。他代表着马来西亚在体育方面的荣辱。李宗伟虽然从来没有拿到过奥运冠军和世锦赛冠军,甚至始终无缘亚运冠军,但只要他参加比赛了,就永远是马来西亚最有希望夺冠的运动员。
现今诈骗横行,需要消费者及广大公民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使得财产损失。
以下是金融诈骗的十种方式
信用卡诈骗其中以恶意透支的方式进行诈骗犯罪,还有一些不法之徒运用各种非法手段伪造、复制信用卡,包括外币卡,然后到各商场购买诸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
信用证诈骗利用虚假进出口合同和信用证附随单据,伪造虚假的转口贸易,在毫无贸易背景的情况下,骗取银行远期信用证,从而实现非法融资的目的。
存折诈骗犯罪嫌疑人持假存单到基层银行要求办理质押贷款,钱到手后逃之夭夭。
票据诈骗诈骗者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到银行贴现,一般在基层银行或交通、通讯不便的地方作案。
调包诈骗诈骗者以做生意需保证金为借口,要受骗人在银行存入大额现金,然后想办法用假卡与开户人手中的卡调包,在受骗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将钱全部取走。
ATM诈骗诈骗者先在取款机上做手脚,并贴假告示“若卡被吞,请两天后持本人身份证补办。咨询电话186732”。客户拨通此电话后,对方称是某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向该客户索取密码,客户将有关信息告诉对方,不法分子随后在别处将卡内钱取走。
电话诈骗诈骗者先将受骗人通讯联系关闭,再以受骗人急需钱为借口,要其亲属向他们的账户汇款。
勾结诈骗金融诈骗分子由“原始”的伪造印鉴、伪造汇票,发展成从银行索要出存款单位的预留印鉴,甚至与银行人员内外勾结,虚开承兑汇票,再以存款单位的名义,贴现兑出现金非法占有。
假币诈骗它几乎辐射到每一个人,已成为社会的公害,行骗者往往利用大找小、整回零等手法诈骗。
高息诈骗一些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手段是,先利用高息将民间资金收存,随后玩失踪,使存款人本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