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刘梓晨金针菇弯的什么(金针菇长在哪里)

  • 生活知识
  • 2023-05-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金针菇长在哪里

分布区域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及欧洲、北美洲等地区均有分布。

金针菇别名冬菇、朴蕈、绒毛柄金钱菌等,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种植。金针菇在我国分布广泛,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经常食用金针菇可防治溃疡病。

扩展资料

形态特征

金针菇子实体一般比较小,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扁半球形,直径1.5-7cm,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白至黄褐;

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生,长3.5-15cm,直径0.3-1.5cm,白色或淡褐色,空心。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椭圆形或梨核形(5.5-8×3.5-4.2μm),无色,光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针菇

针金菇应该是什么颜色

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

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市场上的金针菇从表面上看一般表现为色黄白或黄褐

金针菇的外观特征有什么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⑴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实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⑵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金针菇是什么急


金针菇,因其菇体色泽金黄、菇柄细长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金针菇的白色变种(F.var. velutipes),通体洁白。因金针菇子实体在较低温度下发生,又名冬菇。另有构菌、朴菇、毛柄金钱菌、冻菌等俗称。金针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冬菇属(Flammulina)或金钱菌属(Collybia)。
金针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1-5cm,幼时扁平球形,后渐平展,黄褐色,中部肉桂色,边缘乳黄色并有细条纹,湿润时粘滑。菌肉白色,较薄,褐白色,乳白色或微带肉粉色,弯生,稍密,不等长。菌柄长3-7cm,粗0.2-7cm,黄褐色,短绒毛,纤维质,内部松软,基部延伸似假根紧紧靠在一起。
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早春和晚秋至初冬,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腐木桩。此菌可使树木木质形成黄白色腐朽,在树皮和木质部的间隙中出现根状菌索。
野生金针菇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世界各地。本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囊维藩等采用瓶栽法栽培金针菇成功。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开始金针菇的品种培育工作,选育出了三明1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栽培成为当家品种。在八十年代末期以前,我国栽培的金针菇品种主要是黄色品种。1928年,日本京都的森本彦三郎生产出了菌盖、菌柄都是白色的金针菇。此后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纯白色品种。
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分析表明,每百克鲜金针菇中含维生素B253.2毫克,维生素C10.9毫克。每百克干金针菇中含蛋白质13克,碳水化合物52克,矿物质7.56克,还含有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和核酸。金针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全,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别高,有益于儿童脑细胞的发育,国外称其为“增智菇“。
金针菇可药用,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降低胆固醇。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可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达81.1%,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目前,金针菇是世界上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的食用菌之一。金针菇可在我国北方的寒冬季节栽培,在冬春季蔬菜淡季上市,价格高昂,因而生产效益较高。我国已形成几个产业化的金针菇生产基地,例如河北的灵寿县、唐县,浙江的常山县,安徽的合肥等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菜肴金针菇
用料
1、金针菇半斤。2、芥茉膏适量。3、大葱一根。4、蒜一瓣。5、朝天椒四、五个(不能吃辣的可用甜椒代替)。6、白糖一咖啡匙。7、白醋两大匙。8、香油一大匙。9、盐、味精适量。
做法
1、切去金针菇的根部,洗净;蒜剁末;大葱、辣椒均切细丝;将芥茉膏、白糖、白醋、盐、味精、香油、适量线纯净水或冷开水放同一个碗里调成味汁。
2、锅中加水烧沸,下金针菇煮约五分钟至熟。
3、捞出过冷开水或纯冷水后,控干水分。
4、金针菇放拌碗里,加入调好的味汁、辣椒丝、大葱丝、蒜末。
5、拌匀后装入小碗里,压紧实。
6、倒扣入盘中,再撒上一些大葱丝即成。
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等阔叶树的枯树及树桩上。金针菇含有丰富的蛋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金针菇生长所需的碳源主要是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也可来自单糖和醇类。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利用阔叶树的锯末、甘蔗渣、棉子壳、废棉絮、稻草粉等提供碳源。金针菇的氮源主要是铵盐及各种氨基酸。
金针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
1.温度 菌丝在4~32 ℃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 ℃左右。菌丝耐低温的能力很强,菌种放在-10 ℃的冰箱中保存多天后,在适温的条件下仍能恢复生长。形成子实体所需要的温度是5~20 ℃;在8~9 ℃时出菇齐、质量好;8 ℃以下则不易出菇。
2.湿度 菌丝生长期间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5%~70%为适宜,空气湿度以60%~75%为适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85%,出菇蕾后应将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
3.氧气和CO2含量 金针菇是好氧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少,一般在室内就可以培养。子实体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空气中CO2的含量不能过高,若CO2含量过高,往往会长出无菌盖的针尖菇,所以结合喷水进行通风是十分必要的。
4.光线 菌丝生长阶段以黑暗培养为佳。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微弱的光线(100 lx以下的微弱光线),如果光线过强,则金针菇色深并易开伞。
金针菇培养料的配制
锯木屑 70% 麦麸 20% 石灰 1%
玉米粉 8% 石膏 1%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金针菇性寒,味咸,能利肝脏、益肠胃、增智慧、抗癌瘤。金针菇柄中含有大量食物纤维,可以吸附胆酸,降低胆固醇,促使胃肠蠕动,常吃对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的好处。
健康人多吃金针菇,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不过吃的时候应避免过度烹煮,凉拌或涮火锅都是较好的吃法。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因为菇类中含有高纤维,吃多了可能导致泻肚。,患有红斑狼疮或关节炎的病人最好不要常吃,否则会让病情加重。
要我说,它是味道非常鲜美可口的,尤其是烫火锅,还有煲汤阿,凉拌阿,都可以,如果大火的话煮2分钟左右就比较好了~煮的不熟会有怪味的

什么是金针菇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2)子实体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2.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
  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原料,在栽培配料中麦麸、大豆粉等原料含有大量的氮素养料。糖类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金针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金针菇可利用培养料中的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40∶1为好。金针菇需要的矿质元素有磷、钾、钙、镁等,所以在培养中应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等矿质养料。金针菇也需要少量的维生素类物质,由于在培养料中如麦麸、豆粉中含有的维生素量基本可以满足金针菇生活需要,因而在栽培中常不再添加维生素类物质。�
  (2)温度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进行,但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低温下金针菇生长旺盛,温度偏高,柄细长,盖小。,金针菇在昼夜温差大时可刺激子实体原基发生。�
  (3)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菌丝生长不良,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为宜。湿度低子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过高,容易发生病虫害。�
  (4)空气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菌丝生长阶段,微量通风即可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在子实体形成期则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大量栽培时,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积累量超过0.6%时,子实体的形成和菌盖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
  (5)光线菌丝和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盖生长慢而小,多形成畸形菇,微弱的散射光可刺激菌盖生长,过强的光线会使菌柄生长受到抑制。以食菌柄为主的金针菇,在其培养过程中,可加纸筒遮光,促使菌柄伸长。�
  (6)酸碱度金针菇要求偏酸性环境,菌丝在pH 3~8.4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pH值为4~7,子实体形成期的最适pH值为5~6。

金针菇的总体概况如何它对营养及环境条件有何要求

金针菇,又名冬菇、朴菇、构菌、毛柄金钱菇等(图4-36)。其栽培周期短,简易方便,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经济效益高,是规模栽培菇类中所需温度最低的一种。银针菇是金针菇的一个纯白色变种,俗称白金针菇,在日本及我国香港、广州等地深受欢迎,其栽培技术与金针菇相似。

图4-36 黄金针菇

金针菇子实体丛生,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菌盖直径1~7厘米,幼时呈球形,后边缘反卷成波状,菌盖表面有一层胶质物;菌肉白色,中央厚。菌褶白色或淡黄色,稍密。菌柄离生或弯生,长5~20厘米,呈白色或淡黄色,基部暗褐色,初期菌柄内部实心,后期中空。金针菇对营养及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下

(1)营养

在自然界中,金针菇能利用木材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化合物补充碳源,但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所以要熟料栽培,且最好用陈年木屑。,还要加些麦麸、米糠、玉米粉、棉籽粉、豆饼粉等增补氮源。金针菇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天然缺陷型,故要在培养料中加些玉米粉、米糠等。

(2)温度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34℃,最适23℃左右。子实体分化的温度为10~15℃,最适12~13℃;子实体正常生长温度为5~20℃,最适8~12℃。子实体发生后在4℃下短期抑制处理,可使金针菇发生整齐,菇形圆整。

(3)湿度

菌丝生长要求培养基含水量60%~68%。根据培养料质地不同,适当增加含水量,能起到增产作用。水分低于50%,菌丝生长稀疏,难以形成子实体;高于75%,通气不良,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

(4)空气

金针菇属好气性真菌,在菌丝和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但由于市场对金针菇产品的特殊要求,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适当地人为控制菇棚二氧化碳浓度,以促进菇柄长长,菇质脆嫩。

(5)光线

金针菇属厌光性菌类,有很强的趋光性。菌丝在黑暗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原基在完全黑暗下也能形成。但一定散射光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6)酸碱性

金针菇需要弱酸性的培养基,菌丝在pH3~8.4范围内皆可生长,最适为5~7.5,偏碱会延迟子实体的发生。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