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李存勖怎么读李存勖的读音和介绍?李存勖简介

  • 生活知识
  • 2023-05-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李存勖怎么读李存勖的读音和介绍

1、李存勖拼音;人名。(公元883~926)西域突厥沙陀族人,为李克用之子。骁勇善战,灭梁称帝,为五代时后唐开国君主。
2、后渐骄横,荒于政事,伶人郭从谦谋反,被杀。在位四年,庙号庄宗。

李存勖简介 李存勖是怎么死的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直御(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又当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后的庙号为庄宗。

从猛将帝王到窝囊而死,李存勖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后唐庄宗李存勖出身突厥别部沙陀族,小名亚子,自幼生得英俊威武,骑马、射箭、读《春秋》、听音乐、赏歌舞,无不精通。他的父亲叫李克用,是唐末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一方诸侯。在李存勖五岁时,李克用出兵征伐,路过上党郡的三垂岗时,忽有感慨,便驻军饮酒。伶人在旁演奏《百年歌》,奏到衰老之段,声音悲怆,满座凄凉。李克用突然捋须大笑,指着身边的李存勖说“我老了,此是奇儿,二十年后当代我战于此地!”李克用巨眼识人,后事果然如此。几百年后,有慷慨之士赋诗赞曰“风云阁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遥望三垂岗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自黄巢起义以后,唐家天下已名存实亡。黄巢大军的叛徒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相继剿灭了许多地方势力,篡位自立,建立后梁。在朱温崛起的过程中,李克用部也日渐壮大,双方当年一起镇压黄巢起义,如今终于成为了你死我活的对手。

几经交手,李克用渐处劣势。忧愤交加之下,他阖逝。遗命李存勖三支箭,要他做到三件事一.擒住曾屡次背叛李克用的幽州诸侯刘仁恭;二.平灭朱梁;三.北逐契丹。年方二十出头的李存勖含泪接受遗命。

此时的形势对李家极为不利。外有朱梁大军逼近,重镇潞州被围攻已久,陷落在即;内有诸元老不服,叔父李克宁也觊觎王位,有取而代之之心。疾风才知劲草,李存勖这时显出沉谋果敢的王者气度。他不动声色,后发制人。当李克宁露出谋反之象时,闪电出击,让叔父死得无话可说。其后,李存勖率轻骑袭奔潞州,乘大雾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猛攻,打得梁军措手不及,一举击破了铁桶般的重围。朱温听到潞州之围被打破时,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吐出一句话“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我家诸子乃豚犬耳!”

李存勖以太原为根据地,修政宽严相济,民心拥护。又以少数民族为骨干,训练了一支军纪严明,对敌奋勇的军队。以此为凭籍,李存勖与朱温不断进行较量,以少胜多,越战越强。三年后,在著名的柏乡大战中,李存勖以五万兵力一举击败了二十万梁军,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转入了战略反攻。

在与朱梁大战的,李存勖抽出一支兵力,猛袭幽州,将刘仁恭之子刘守光团团包围。李存勖则亲临城下,一举拿下了幽州,完成了第一支箭的遗命。

此时朱温已被儿子杀死,梁末帝即位,势力大衰。李存勖乘乱袭取河北重镇魏博镇,拿掉朱梁的河北屏障,兵锋直指河南。但河北仍是诸侯林立,契丹大军也不时进扰。李存暂时转兵向北,连续剿灭河北各地诸侯,又连经大战,将契丹军队赶出长城,完成了第二支箭的遗命。

随后,李存勖挥兵河南,与梁军展开决战。在决定性的夹河大战前,李存勖将全家集中一屋,外置柴草,决心一旦战败便举家自焚。在如此的义无反顾之下,李家军大破梁军,直指梁都开封。在一战中,李存勖生擒铁枪大将王彦章,一举袭破开封,灭掉朱梁,完成了第三支箭的遗命。李存勖将三箭还于祖庙之上,即位为帝,国号唐,以示续唐正统,史称后唐,李存勖称唐庄宗。

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是,李存勖将三支箭还于祖庙,也将自己的志气、锐气、豪气全都还掉了。打天下时玩了命地打,一旦坐了天下,却又玩了命地玩。他是皇上,本不缺钱,却将懒财置于头等大事,和皇后一起接受臣下的贿赂,拼命充实内库,甚至贪污军饷。他大召宦官,广采美女,有千人之多。他宠信伶人,让其出入宫禁,凌驾于百官之上。他还听信宦官和伶人的挑拨,滥杀当年打天下的功臣,弄得朝廷人人自危。李存勖本是才子,成天歌舞游乐,不理政事。朝廷上行下效,一片乌烟瘴气,当年的良好政治一去不返。

李存勖的胡作非为终于激起事变,各地纷纷反叛。李存勖命大将李嗣源去平叛,李嗣源的部队反而倒打京城,乱军之中杀死了李存勖。一代有为帝王,遭此下场,成为千古教训。

李存勖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李存勖这个历史人物吧,李存勖是梁太祖朱温的儿子,李存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而且非常的有才华,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李存勖在战场上非常的英勇,在平常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就是唱戏。李存勖从小就非常喜欢看戏,因为平常要打仗,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看戏。等到自己做了皇帝之后,就开始整日沉迷戏曲。李存勖每天都和戏班子的人混迹在一起,而且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叫做李天下。

李存勖不仅喜欢听戏,而且也经常自己登台唱戏。有一次李存勖化好妆穿上戏服准备登台唱戏的时候,刚准备好就上来,一个演员随手就给了李存勖一个耳光,李存勖也没有想到自己都已经当了皇帝了,竟然还有人敢打自己,所以非常的生气。就在边上的大臣准备把打李存勖的人拖出去斩首的时候,这位打人的人却说您就是李天下,李天下在这个世上只有您一个人,怎么能喊两声呢。

李存勖听了他这样说也觉得有一些道理,于是便让旁边的人把这个打人的人给放了。不知道这个人打李存勖是真的这样想,还是借机发泄一下自己的怒火,反正全身而退也证明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了。后来李存勖在戏曲上花费的心思越来越多,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再管理国家了。再加上后来又被奸臣所蛊惑,更是无心朝政,所以很多正直的大臣也越来越疏远他。

所以我认为前期的李存勖的确是一个英勇过人,文武双全的人。可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李存勖在年纪大了也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所以才会越来越迷恋戏曲,就不愿意再花费心思在朝政上面了。

李存勖的事例

天祐五年(梁开平二年,908)正月,李克用病死,24岁的他袭位为晋王。二月即杀其觊觎王位的叔父李克宁以稳定内部;四月又从潞州(今山西长治)前线调回周德威以麻痹梁军。他对诸将说“汴人闻我有丧,必谓不能兴师;又以我少年嗣位,未习戎事,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随即亲率大军分三路进攻,李嗣源等率先破除梁军所建“夹城”,从东北面进入潞州城与守将李嗣昭会师,杀梁兵万余,俘梁副招讨使符道昭等将领300人,取得了潞州解围战的全胜。朱温闻讯慨叹不止。接着,李存勗又乘王建、李茂贞合攻朱梁大安(今陕西勉县西南)之机,派周德威进攻晋州(今山西临汾),在神山(今浮山南)大败梁军。
  天祐六年,镇守同州(今陕西大荔)的后梁大将刘知俊叛附李茂贞,要求增援,李存勗亲率大军到阴地关(今山西灵石南关),派周德威攻打晋州,在蒙阬(今曲沃北)击败梁军。次年,朱温派王景仁攻打唐昭宗所封赵王王镕的镇(今河北正定)、定(今属河北)二州,王镕向李存勗求援,李存勗力排众议率兵往救,在赵州(今赵县)境内的柏乡(今属河北)一带与梁军对垒。天祐八年正月,装备精良的梁军被打得大败,斩首2万,缴获马匹3000,辎重无数。经此柏乡之战,梁军元气大伤,被迫从深(今深县)、冀(今冀县)二州撤退。晋军则接连南攻邢(今邢台)、魏(今大名北)、博(今山东聊城东)、卫(今河南汲县)等州,一直打到黄河北岸。次年,梁军北攻,屠枣强(今河北枣强东),围蓨县(今景县),结果又被晋军打得大败,朱温狼狈南撤。
  正当李存勗南攻之时,幽州(今北京)一带的刘守光打算乘机谋取镇、定二州。李存勗担心重蹈当年吴王夫差争黄池之会和楚项羽贪伐齐之利的覆辙,回师对付刘守光。他先用骄兵之计,促使庸愚无赖的刘守光忘乎所以,然后派周德威统兵3万联合镇、定二州之兵,围攻幽州。经两年作战,终于俘杀了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这样,幽冀一带也都处在李存勗的控制之下。
  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梁末帝乘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死之机,将其所辖六州分为两镇,以图削弱藩镇势力,结果引起魏博兵变。变兵请降附晋,李存勗乘势占领魏州,杀变兵首领张彦,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接着又攻取德州(今山东陵县)、澶州(今河南清丰西)。次年在大败梁援军之后又攻取了卫州、磁州(今河北磁县)、洺州(今永年东南)、邢州。而相州(今河南安阳)、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和贝州(今清河西)均不战而取。这样,黄河以北除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一地外,尽为晋军所占。
  天祐十四年李存勗攻占博州在黄河南岸的杨刘城(今山东东阿东北),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并一度攻入郓州(今东平西北),胡柳陂(今山东鄄城西南)一战,周德威战死,后反败为胜。次年,又在澶州之南夹黄河筑德胜南北两城,并架浮桥相通,成为晋军南进的又一桥头堡。梁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晋军势力大为发展。李存勗身为晋王,作战常身先士卒,喜欢自引轻骑迫敌营挑战,常陷险境。有人劝他,他说“定天下者非百战何由得之,安可深居帷房以自肥乎?”
  天祐二十年(梁龙德三年,923)四月,李存勗在魏州称帝,以天祐二十年为同光元年,国号不用晋而用唐,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以增强反梁的号召力,史称后唐,李存勗庙号庄宗。
  李存勗即位后,得知后梁郓州防守空虚,就派李嗣源乘虚而入,占领郓州。这使后梁朝廷大恐,急派大将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率精锐沿河东下。后唐军在德胜失守后坚守杨刘,李存勗亲率援军赶到,几度激战,终于保住了杨刘并迫使梁军撤退。接着又趁梁军(时王彦章已被段凝取代)渡河北上和各路梁军分兵作战导致汴梁地区防守空虚之机,决定不顾归路被断、后方不稳等不利因素而直捣后梁首都开封,以李嗣源为先锋,接连获胜,擒王彦章等梁将多人,轻骑兼程顺利攻入汴梁。梁末帝自杀,李存勗就此完成了灭梁大业(参见后唐灭后梁之战)。废开封府为汴州,后定都东都洛阳(今属河南)。同光三年灭前蜀(参见后唐灭前蜀之战),达到后唐全盛时期。
  李存勗骁勇善战,胆略过人,战绩非凡,堪称杰出的军事家。他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称帝三年而终至众叛亲离、身死族灭。
  李存勖弊政之一是重用伶人和宦官。他幼善音律,常自傅粉墨与伶人共戏,因而伶人们恃宠怙势,出入宫掖,侮弄朝臣。其中为害最烈的是伶官景进,“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将相大臣都因忌惮而去讨好他。
  李存勗除了以伶人为耳目外,还用宦官为心腹。同光元年(923)十二月定都洛阳后,恢复唐朝旧制,“诏天下访求唐时宦者悉送京师,得数百人,宦者遂复用事”。于是宫内各执事和诸道监军都用宦官。他采纳宦官的建议,“分天下财赋为内外府,州县上供者入外府,充经费;方镇贡献者入内府,充游宴及给赐左右。于是外府常虚竭无余而内府山积”。唐代后期宦官跋扈之势俨然重现,引起朝臣的不满。
  李存勗弊政之二是允许皇后干政。他的皇后刘氏,本来不是元妃,是一个连亲生父亲都不肯相认的势利小人。因为有宠于李存勗,后来进封为皇后。伶官如景进、降将如段凝、张全义、袁象先都通过厚赂刘氏而得到重用。同光四年,因军粮不足军心动摇,宰相请发内库供应诸军,刘氏竟交出妆具银盆两只和三名幼皇子,说宫中别无积蓄,让朝廷拿去卖了以充军需,吓得宰相赶紧退出。大将郭崇韬于同光三年带兵伐蜀,仅用70天就迫使蜀主王衍出降,立了大功。但他与宦官不合,宦官诬告他有异心,李存勗还在犹豫之际,刘氏竟出手教,密令杀郭崇韬父子。后又牵连杀大将朱友谦及其部将史武等7人,皆灭其族。
  这些杀戮导致后唐功臣宿将人人自危,诸镇怨愤,流言四起。伐蜀建功的骁将康延孝为郭、朱复仇而反唐,尽管很快兵败身死,魏博方面的兵变终于酿成了后唐历史上的重大事变。
  魏博军队是后唐的一支精锐部队,攻灭后梁,屡建战功,却反而受到李存勗的猜忌。同光四年(926)二月,戍守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南)的魏博士兵期满回镇,到达贝州,接到敕令要他们就地留屯。于是人心浮动,发生兵变,指挥使杨仁晸被杀。变兵奉赵在礼为帅,焚掠贝州后兼程南下,攻占邺都(今河北临漳西南)。李存勗急派元行钦带兵进讨反为所败。危急之际,不得已起用向来为之所猜忌的宿将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去镇压。兵至邺都城下,亲军哗变,拥李嗣源入城与赵在礼联军。李嗣源本无此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在无以自明的情况下率变兵南下。李存勗得知情况大变,急忙率扈从兵2.5万从洛阳东进大梁,途中得知大梁失守,只好下令回师,沿途士兵逃亡一半。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士兵们说他赐与太晚,人亦不感圣恩。好不容易回到洛阳,亲军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率众哗变,在混战中李存勗为流矢射中身死,终年43岁。
  李存勗能词,有3首传世。其《一叶落》云“一叶落,搴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著。”表明这位能征惯战的代北健儿并非普通的一介武夫。 李存勖战争故事柏乡之战
  开平中,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晋王李存勖为争夺河北,相互攻战不息。四年十一月,朱全忠乘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屯兵涞水(今属河北),欲南下攻占定州(治安喜,今河北定州)之机,以助王镕抗拒刘守光为名,派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监魏博(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兵3000分别屯驻深、冀(治今河北深县、冀县),企图兼并成德、义武两镇势力。王镕察其谋,遣使向晋王李存勖求援。适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亦遣使至河东,乃共推李存勖为盟主,合兵抗击后梁。李存勖早欲图占河北三镇,遂命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领兵出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北)进屯赵州(今河北赵县)。十二月初,朱全忠获知晋、赵已联兵,即令王景仁为北面行营都指挥招讨使,领兵4万出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北上,会魏、洺(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邢(今河北邢台)兵3万北进柏乡。李存勖闻讯即率主力进抵赵州,与周德威会合,向柏乡挺进。以王处直所部5000兵以援,形成晋、赵联合抗击后梁军进攻的态势。十二月底,晋军进抵柏乡,于野河(柏乡以北约五里)北岸,与后梁军夹河相峙。晋王数命出兵挑战,后梁军按兵不动,李存勖乃采纳周德威诱敌离营、掠其馈饷、伺机破敌的建议,即令退军高邑(今属河北)待机。五年正月,周德威率精骑3000迫近后梁军阵前挑战,王景仁率军出战。周德威示弱,且战且退,诱后梁军追击。及至高邑南野河,后梁军势盛,争先夺桥,遭晋王军抗击;李存勖欲乘势出击,周德威劝止,并建议待其疲而后战。自中午至傍晚,两军对峙。及后梁军饥渴、士气顿减,其东阵兵稍退。周德威见决战时机已到,即与李嗣源分率军从东、西两面夹击。后梁军惊恐、溃退,晋将李存璋亦领兵奋力追杀,歼后梁精锐部众2万余人。乘胜追击至漳河一线,使后梁在漳河以北仅剩邢、洺两个孤立据点。 杨刘之战
  同光元年五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德胜南城失守后,担心后梁加兵杨刘,急令宦官焦彦宾先赴杨刘与镇使李周共同防守杨刘,又令蕃汉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拆屋做筏,载兵沿黄河东下,帮助杨刘守备,将储存在德胜北城的粮草等物资运往澶州,耗损将近一半。后梁北面招讨使王彦章也拆德胜南城的房屋做筏载兵浮黄河而下,与后唐军沿河各行一岸,每当至黄河弯曲处,两军便在河中相战,飞矢如雨,一日往往相战百次,互有胜负,及至进抵杨刘,双方各伤亡近半。五月二十六日,王彦章与段凝合兵10 万,从四面向杨刘发起进攻,昼夜不停,又连接巨舰九艘,横置于黄河渡口,以阻止后唐援兵。杨刘城数次几乎被攻陷,全赖后唐镇使李周与士卒同心协力顽强抵御,方才得以保全。王彦章难以破城,只好退屯城南,连营而守。六月二日,李存勖亲率援军到达杨刘,见后梁军重重营垒,防备十分严密,很难深入,十分担忧。经与枢密使郭崇韬商议后,李存勖当即面派郭崇韬率军一万连夜兼程赶赴博州昼夜修筑城堡;,在杨刘日夜苦战斗以牵制后梁军。郭崇韬筑新城六天,王彦章才得知郭崇韬修筑新城的消息,立即率领数万大军直奔新城,十五日急攻新城并将十余艘巨大的战船连接起来置于河道中间,以断绝后唐的援兵。郭崇韬依托刚筑完尚无守备的新城抵抗,并派人向李存勖告急求援。李存勖亲自率领大军来援,在新城西岸摆开阵势,新城守军望见后斗志倍增。后梁军砍断连接战船的绳索,收回战船,退往邹家口 (今山东聊城西南)坚守。七月五日,李存勖领兵沿黄河向南开进,王彦章放弃了邹家口,又奔赴杨刘。十二日,后唐游奕将李绍兴在清丘驿(今濮阳东南)南击败了后梁的流动部队,北面招讨副使段凝以为是后唐大军已从上游渡过了黄河进逼汴梁,惊恐万状,当面责备王彦章不应深入郓州境内,在黄河下游与后唐相持。十六日,李存勖派骑将李绍荣直抵后梁大营,抓获了梁军的哨兵,又焚烧了后梁军连接在一起的战船。十七日,王彦章听说李存勖已到达邹家口,立即撤军逃往杨村。后唐军尾随追击,驻扎于德胜

唐庄宗李存勖的故事有何历史借鉴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宋代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承李克用的遗志,励精图治,身先士卒,先后击败了后梁,燕和契丹,可以说所向无敌。

建立后唐皇朝后,他荒废朝政,任用戏子伶官当政,结果兵败如山倒,很快就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笑柄。

欧阳修用两句话了庄宗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意思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2、“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扩展资料

出处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

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