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厘米
周琦,1996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南新乡,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效力于CBA新疆伊力特篮球队。
2011年2月13日,代表国家队参加土耳其U16国际男篮邀请赛,中国队获得当届冠军;
2013年7月7日,代表中国队参加2013年U19世青赛,追平了国字号球队在世界大赛中的最佳战绩,个人封盖占赛会榜首;5月入选国家队;8月随U18国青队出征U18亚青赛;9月20日,随国家队出征2014年仁川亚运会,身披7号球衣。
2017年4月7日帮助新疆队以总分4-0击败广东队,夺得2016-17赛季CBA联赛总冠军,并荣膺该赛季CBA年度最佳防守球员。7月8日,周琦正式签约休斯敦火箭队,成为继姚明之后第二位效力休斯敦球队的中国球员。
人物评价
周琦作为内线长人,他拥有极快的移动速度,进攻端具有很大破坏性,同样在低位的防守和协防能力也很出色。控球能力和传球功底也非常棒,投篮手感柔和,攻击范围可达国际篮联的三分线。运动能力出众,基本功也扎实,还具备后卫线球员的技术特点。
对弱侧的防守比大多数中国的内线球员都要优秀,这也是为什么他总能敏锐的把握到盖帽时机。他的身体素质算不上顶级水准,但他的技术非常出色,球场上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他还要提高反应能力,背身技术有待提高,主要问题是侵略性不够,也需要提高抢篮板前的卡位意识。
周鹏 206cm,孙悦 205cm(NBA注册身高206cm),易建联 213cm,周琦 217cm,王哲林 214cm。
易建联,1987年10月27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鹤山市,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大前锋/中锋,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效力于CBA广东东莞银行队。
2002年,阿联入选中国国家青年篮球队。12月,作为中国青年队主力大前锋参加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U18),夺取冠军。
同年,还代表中国参加德国篮球队曼海姆为美国以外U18选手举行的训练营,阿联以平均有15分,6篮板和2封盖的成绩结束训练。
2005年,易建联随国家队参加了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场均得到11.7分、4.5个篮板,迅速成为了中国男篮不可或缺的一员。
李慕豪刚出道时被媒体一致看好,小伙子身材高大,长得也帅气,自然能吸引很多篮球迷的眼球。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李慕豪每场比赛得分和篮板还都是个位数,这么高的天赋为什么数据却打得如此糟糕呢?
李慕豪核心力量太弱了,虽然身高有2.18米,可是他的上肢力量连小外援都扛不住。做为一名中锋球员,力量弱就在内线站不住脚,防守和进攻都会受到限制。这跟平时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有关系,还是需要加强力量方面的训练。
第二是他的平衡能力非常差,经常看他比赛的朋友都能感觉到,李慕似乎动作非常僵硬,有时候感觉他自己做完动作自己都差点摔倒。这就是平衡能力差的表现,一个高水平运动员,平衡能力非常重要,这方面通过训练很难提高,只能说是先天不足。
第三是他的性格原因造成的,李慕豪性格腼腆,比较内向。这样的性格很难统治内线,优秀运动员没有脾气好的,脾气好的人做不了优秀运动员。如果他不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很难成为优秀的中锋。
就是他的投篮能力,投篮不是靠的天赋,而是靠训练。练多了自然就投得准,李慕豪投篮不准还是练得少,这也是目前我国男篮运动员的通病。十几年前的中国男篮罚球很少能罚失的,现在的男篮到了关键比赛罚球很少能罚进,这就是差距,练得太少了。甚至男篮的罚球还不如女篮好。
在深圳男篮另一名内线球员沈梓捷的强力崛起下,李慕豪在队内的战术地位越来越低,进入CBA历练八年时间,但赛季场均数据依然是10.6分6.5篮板1.6盖帽,甚至还不如上赛季的场均11分。李慕豪今年26岁,当初跟他同样被寄予厚望的内线球员,比如王哲林、周琦等人,已经成长为联赛数一数二的球员。李慕豪在深圳这几个赛季,场均数据维持在10分5篮板左右,很难再进一步,不能说是走下巅峰,只能用止步不前来形容。
两人的出场时间相差不多,沈梓捷的打法更加强硬,每场都要贡献2.1次扣篮。在护框能力上,沈梓捷的场均篮板球比李慕豪多2.6个,犯规数上李慕豪每场3.2次,沈梓捷每场1.8次,沈梓捷总体也是好于李慕豪。王建军依然坚持让李慕豪担任首发中锋,不让沈梓捷打首发,有点让人想不通。像沈梓捷这样的年轻球员,只有让他打更多的时间,担任更重要的角色,才有可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浙江广厦男篮的胡金秋就是很好的例子
李慕豪还未迎来真正的巅峰,可深圳男篮在他的率领下,战绩一直难有起色。近些年也是随着队内球员沈梓捷的觉醒,深圳男篮的战绩才有了起色,沈梓捷目前已经成为了深圳男篮队内比李慕豪更为信赖的球员了。李慕豪生涯不像邹雨宸那样遭遇了重大伤病,他继续打磨技术、提高自己的球商,未来还是有望迎来进步的,甚至迎来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巅峰。
李慕豪的身体条件确实够好,但这只是天赋好的一方面,天赋好还包括运动能力天生强,球商天生高。
如果这些都具备了,还得加上后天的训练场的刻苦训练,生活中的自律,赛场上争强好胜不服输的精神。
就是每一个球员都必须有国家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
希望每一个天赋异禀的球员都不要浪费了自己好的天赋,为自己,为球队,也为国家争光。
态度。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要是有阿联的认真态度,认真训练,保持好自己状态。还有场上的专注度。还有伤病问题。不是很清楚就不做评论啦
国内还是阿联周琦大王好,其他差一些
身体天赋只是篮球的一个方面而已,篮球环境,球商,最重要的努力程度,面对篮球的态度,竞争的意识
身体天赋和球商不匹配。
截至目前为止,深圳男篮已经进行了三轮比赛,三战皆墨。不得不说,上赛季还打进了四强的深圳男篮,退步非常明显。
在进攻端,贺希宁完全没有了上赛季季后赛的风采。三场比赛,场均只有3分入账,投篮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只有40%和14.3%。
,不止贺希宁,整个深圳队的状态都不甚理想。尤其是内线,三场比赛下来,李慕豪场均只有4篮板入账。这对于身高2.21米的李慕豪来说,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要知道,李慕豪的体型非常标准,身高2.21米,体重125KG,有身高有吨位,李慕豪在内线,应该是只手遮天的存在。虽然我们一直批评周琦,但回到CBA的周琦,真的就是大魔王一般的人物。而李慕豪,不光没有进步,还退步明显。
至于说他是否被高估,的确,在他生涯早期,他的确被高估了。但他现在的定位就只是蓝领球员,在这个角度而言,并不是高估。而是,李慕豪表现实在糟糕。
在内线,抢不到篮板。球感和位置感都非常不好。他的静态天赋,的确是顶级水准。可是他的动态天赋,着实一般。移动速度慢,场上存在感弱。
虽然说,对阵辽宁,韩德君的确给了他太大的压力。可对阵广州,李慕豪单场1篮板,这就有些说不过去。对阵北控,还会被新秀王少杰单吃。
,这样说,并不是黑李慕豪。他已经27岁,他的打法和技术特点已经定型。再去指望着他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很难,而且他现在也开始在外线投射三分,这说明他也在努力适应现在的比赛节奏。
,无论如何,这么大的体型,在内线不能保护好篮板,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论如何,深圳队目前还没有拿到赛季首胜,还是希望深圳队能够赶紧找到比赛状态。毕竟,上赛季打进四强,给了很多深圳球迷希望。而且,他们的球迷氛围也在越来越好。希望,深圳男篮不要让人失望吧!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像李慕豪这种球员就是典型的“中国式选材”,空有身高,核心力量弱,特别是成为优秀运动员必备平衡能力非常差,平衡能力差的运动员典型的特点就是运动起来速率很慢,看起来四肢不协调。这样的选手居然成为了职业运动员就是因为他的身高突出,让人从外观上觉得他适合打篮球,俱乐部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他,还是失败了。
提问者说的是李慕豪身高2.21米,不过我记得是身高2.18米,刚出道时甚至有人说他可以接姚明的班,这都是外行人看篮球。李慕豪和孙喆都出自东莞新世纪青训,东莞男篮选人的标准也都一样,只看身高。孙喆的身高是2.20米,两个年纪都差不多,李慕豪是1992年出生的,孙喆是1990年出生的。东莞男篮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去培养他们,结果都失败了,两名高大的中锋没有一个成材的,他们的缺点都一样,核心力量弱、平衡能力差。
球队给李慕豪的投入非常大,专门的训练师、美国特训,还是不行。总有媒体说李慕豪天赋高,以后成就会很高,其实打篮球不只是看身高的,孙明明身高2.36米,在篮球 历史 上身高超过他的有几个?不还是饮水机管理员嘛。2014年,22岁的李慕豪参加NBA选秀,那时候NBA没有中国球员,NBA球队非常想要有一名中国球员来打球,就算打替补也可以。听说李慕豪来试训,好多球员都派球探来观看他的训练,结果看完连句话都没说,都直接都回家了,李慕豪随后也回国了。
孙喆早就被俱乐部放弃,如今他去到了福建队,今年已经27岁的李慕豪在CBA得分个位数,篮板个位数。这么大的个子得分不行,当蓝领抢篮板也不行,这样的表现让球迷和俱乐部失望。其实这不只是李慕豪的错,只是他不适合这项运动,这跟我们青训选材体系有很大关系。希望以后CBA会越来越职业一些,选材不要只看身高,让更适合打球的人来参与进这项运动。
李慕豪挺有天赋的,以前最有希望的内线球员之一,身体条件比易建联,周琦不差,甚至有人说将来姚明接班人之一。
为啥没打出来呢?原因就是最好的年龄在东莞坐了几年板凳,没有锻炼机会,毁了李慕豪。虽然到了深圳队有了上场机会,最佳年龄过了,伤病等原因,已经没有了上升空间,很难达到预期成绩了。
当年李慕豪有机会去NBA,东莞没同意,想让李慕豪多锻炼几年,结果东莞队没培养李慕豪,静坐冷板凳,才导致李慕豪状态下滑。不是高估了,而是耽误了。
现在是神州大个子们的“阵痛期”。
大个子如有“中等个”——2米左右的技术,是人们所期望的,,这需要相当的大个子数量“基数”做铺垫。也就是要有一代一代的大个子在前面“蹚路子”,才能出现像约基奇一样的既有身高(210左右)又有“中等个”的技术(三分、助攻、策应等等)大个子。
当年穆铁柱是2.28米,快20岁才第一次接触篮球,训练异常刻苦,能有后来的辉煌实属不易。姚明是个案,父母都是篮球业内人士,从小就有目的的练习篮球了。现在神州大个子们慢慢地参加快攻、三分、助攻等等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很有了些浓眉哥的意思。相信很快,诸如李楠的儿子这一拨上来以后,男篮一定会在大个子这个位置上大放异彩。
李慕豪(们)可能也是这个路途中的“基数”之一,不用对某一个大个子苛求,俗话说水到渠成,相信今后具有“中等个”技术的李慕豪(们)会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奔涌而来!
太软,怕对抗,怕受伤,受伤影响未来!
很多天赋高的球员都是半路才入行,从训练的基本功到各个技术动作标准都不够扎实,导致高对抗下拼的太狠容易受伤。
伤了之后医疗保障和收入保障也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球员一旦拿到大合同之后就特别在意 健康 !
我来回答吧。李慕豪的篮球智商很一般,对这个篮球并不是很热爱,只是当做一个工作,所以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态度并不积极,所以,得分和老板都非常一般!但他的身体条件确实太好了,真是浪费了!
篮板和身高有一定关联,像本·华莱士、魔术师、罗德曼这样的“矮个”篮板巨兽也同样存在,所以我认为是技术和态度加身高三重因素决定的。
篮板是国内球员的通病了,无论高矮,都没有篮板保护和卡位的意识,之前世界杯上这问题暴露的很明显,现在国内联赛开始了,问题继续暴露。
我就很奇怪这些大高个儿平时是怎么在练习的?也算是科班出身了篮球智商是怎么培养的?还有在场上打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好好跟罗德曼前辈学学,人家街头混混出身,身高才两米出头,但刻苦钻研篮板技术,都练成精了,能准确判断球的落点,能充分用身体去占据抢篮板的有利空间,还能积极的拼抢。回头看我们的球员,很多都是人家一出手就光注意看球,不注意对方球员的位置和动向,结果往往丢掉了篮板。
这又扯到平时的训练水平了。咱们的训练水平应该还是很落后的,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去锻炼提高球员的球感和意识,光是当任务在完成,练久了人就废了。不信看看之前好几个大个子比如苏伟张兆旭还有王哲林,被认为身高优势明显的这几个要么脚步不稳,要么球感很差连球都拿不稳护不住,李慕豪也是类似的。所以国内球员能走出国门去多接受一下外面尤其是美国的训练体系熏陶非常有必要,不然就一直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今年一直在关注CBA.说句老实话,李慕豪的自身条件和后天的努力还不是成正比的。,他的球感不是努力无聊就能出来的。要有十个一百个姚明相当难。所以,别苛求每个球员都有稳定和高效的输出
虽说身高优势但他不会站位影响自己人配合!因为李反映慢,又是技术条件差!
深圳篮球队员李慕豪的身高是2.19M.
李慕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贵州贵阳
出生日期1992年6月2日
身高219cm
体重111公斤
运动项目篮球
所属运动队深圳
技术特点中锋/大前锋
还是那句话,不管人们再怎么质疑周琦,他都是继易建联之后,中国男篮最有实力的内线,就连王哲林都比不了。
周琦身高臂长,虽然很瘦,防守覆盖面积大;低位能力有限,可是能够运球,可以在外线投三分,在强度不太高的比赛中,他就是一个大杀器。
有传言称,周琦的年龄虚报了很多岁,但不管是不是真的,他的状态都还可以维持5年左右,作为同龄人的王哲林也是如此,两个人都将镇守中国男篮的内线很多年,只要没有大的意外,5年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从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开始,麒麟组合就开始发挥出巨大威力,在亚运会上帮助中国男篮夺得了冠军,两名在国青时的队友已经配合了很多年,2014年仁川亚运会是他们首度联手代表国家队出战,所以相互间非常默契。
所以说,即便是易建联退役,只要有麒麟组合在,中国男篮依然是亚洲顶尖的水准,这个不用太担心,只不过离世界水平又远了一些,毕竟两个人都不具备易建联的统治力,很难在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上稳定得分。
要说两个人的接班人,肉眼可见的范围内,目前是没有的,历来以出中锋著称的中国男篮,竟然没有好的内线苗子,不禁令人唏嘘不已。看看现在稍微年轻点儿的内线,胡金秋、沈梓捷,各有各的缺点,他们别说接近易建联,就连麒麟组合的实力都很难接近,再后面一些的余嘉豪,更是移动非常慢,没有太大潜力。
所以只希望,麒麟组合能够再多坚持五六年,等到有好的苗子出来再说淡出,也希望球迷能给两人,尤其周琦多一些宽容。
中国再出一个周琦和王哲林并不难,中国有身高的球员一抓一大把,我相信几年就有一个,比如周琦和王哲林没出来之前的李慕豪和张兆旭,中国从来就不缺有好条件的球员。
缺少的是像姚明,易建联这样天赋加训练的球员,如果说CBA的球员都能像易建联一样自律,一样训练保持身体状态,五个易建联这样的球员不敢说能有多厉害,至少不会差,不至于奥运会都打不进去。
还有就是 体育 制度了,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姚明也在积极的去改变,希望不要埋没基层的篮球人才,效仿NBA平民窟出来的球员,这些人反而比花钱送去训练的人更加努力,更懂得珍惜。
中国篮球加油!
你觉着周琦上限很高吗,认真审视这名球员,依照奥运会上的表现,恐怕连饮水机都看不上吧。不过有定论的高度,现在也很难给,毕竟周琦还年轻,还有时间去打磨,得看他自己。
周琦说他不在意质疑,这个心态还是可以的。不在意质疑的前提是自己有明确的方向和未来规划并正在为之努力,否则就是耍无赖……
打法从青年队到现在国家队看不出丝毫的改进和明确,倒是身体对抗上一如既往的差使得现在随着对手对抗层级的提高越来越被赶出了篮下。对,就是“赶”,不是挤,因为对手还怎么没用力,周琦就歪了。3,4年过去了,你的提高在哪里?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优缺点在哪里呢?
那么周琦你想走什么样的路,至少要有雏形并且要有专项训练了吧。如果进攻端打算走空间内线三分加空切的路子,那就去研究这方面优秀的球员像是弗莱等的打法选择和走位,去专门下死力恶补强化空位或半空位投篮的稳定性和出手速度。如果防守端打算主打4,强调延误和协防,那么就去研究穆托姆博的防守移动和对位打法,下工夫强化身体协调性以及横移脚步和速度。不在意质疑,那就玩命练去啊……
说些非懂球帝的一家之言,不同打法所需要的核心力量都是需要专门特别规划和长期锻炼提高的,而看起来现在国内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所有球员好像接受的都是统一的制度化的训练,强调的是全面锻炼多补短板而不是及早去发现球员个人的特点并安排专项训练。而且年轻球员自己也很少有这方面的意识,及早去确定自己的打球模板并专项提高。球员团队也是经济方面“专家”云集,运动生理学,训练顾问,营养规划之类人才反而极少被提到,这些东西被自然的全推给俱乐部去统筹了。篮球这个运动是个团队运动,其中每一个球员个体,和那些奥运体制单项选手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规划自己的运动生涯。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职业的团队应该就像游泳的4X百米混合泳一样,团队负责磨合和培养默契,制定比赛战略战术,而每个运动员自己又由各自的指导教练负责安排训练保证发挥出各自最大实力。该怎么打是需要自己去寻找,不能等着俱乐部或者其他人来告诉你你该练什么才说一项练一项的。不负责任的说一句,中国篮球和NBA的差距就在于休赛季,你干了什么……
所以,下次还是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培养出一个王治郅,易建联? 周琦,不配。
我觉得他们和当年的三大中锋,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中国男篮还想靠什么“麒麟”组合?完全是自己炒作出来的。想靠他们有所作为根本就不可能,他们与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前辈,差距太大了。
不谈当年的三大中锋,就说易建联,现在易建联33岁,周琦24岁,王哲林26岁。
我们先通过几张照片看看这几位球员的状况,想来大家自己就有了判断了。
再来看看易建联24岁时的表现。那时候他在NBA的篮网队,场均可以得到12分+7.2个篮板的数据,拿到过单场20分+19个篮板,也拿到过31分+5个篮板的数据。在国家队,在没有姚明的情况下,以场均20+10的数据带领国家队,成功打进了世锦赛的前16强。
再看看目前周琦的表现。今年他正好也是24岁,第43顺位被选中后在火箭效力了两个赛季,身体单薄的他难得有上场的时间,场均数据也仅仅只有1.3分+1.2个篮板,最终还是被火箭无情的裁掉了。在世界杯上场均也只有10分+6.7个篮板,发挥极其不稳定。即使回到CBA,也并不能大杀四方。
这样的表现,还谈什么领军人物?谈什么“麒麟组合”?
所以说,我们还是清醒一些吧,不要臆想了,要面对现实,从零开始,抓好青训,做好基础,组织维护好联赛,看看若干年后,会不会有真的领军人物出现!
虽然很多人看不上周琦,我觉得下一个周琦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出现呢,未来没啥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