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2、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3、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4、高滔滔
高滔滔(1032年—1093年),大名正仪,小名滔滔,北宋英宗皇后,史称宣仁圣烈皇后,1085年―1093年临朝称制。勋戚之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5、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娄勤俭,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男,1956年12月生,汉族,贵州桐梓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8月参加工作。
1973.08—1978.03 贵州省桐梓县复兴公社知青
1978.03—1982.02 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外部设备专业学习
1982.02—1985.09 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85.09—1988.07 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07—1990.10 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工业自动化研究室工程师
1990.10—1993.04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工业自动化研究室副主任
1993.04—1995.03 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工业应用研究室主任、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
1995.03—1998.03 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兼太极计算机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电子工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委员、计算机专家组组长(其间1996.09—1997.07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8.03—1999.02 信息产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所长、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主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计算机专家组组长
1999.02—1999.04 信息产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兼任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99.04—2008.03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2002.12—2012.04),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1999.11—2011.04)(其间1996.09—1999.07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8.05—2003.12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03—2001.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7.05—2007.07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8.03—2010.08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0.08—2010.09 陕西省委常委
2010.09—2012.12 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
2012.12—2013.01 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2012.04—2015.11)
2013.01—2016.03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6.03—2016.04 陕西省委书记
2016.04—2017.10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7.10—2018.01 江苏省委书记
2018.01起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省委委员、常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
从目前的消息看,梁保华直接退休,朱善璐未有变动。罗志军省长职位料将由科技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李学勇接任,正等待江苏人大任命。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正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期间,许多刚从战火硝烟中胜利走来的将领,也迅速转赴地方担任领导职务,而官至副国级,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彭冲,便也是其中之一。
彭冲,1915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的贫民家庭。青年时期,考入龙溪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在校学习期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34年,彭冲受中共漳州工委委派,加入由左翼知识分子组织的进步文艺团体虹桥文艺研究社,并逐步将其改造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芗潮剧社。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他凭借机智、勇敢,屡次摆脱敌特跟踪追捕。
抗日战争期间,彭冲促成和建立了闽南抗日文艺联合战线。1937年,彭冲与其他同志一起,组织发起了民众救国服务团,参与领导漳州抗日救亡运动。两个月间,服务团便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个分团、3000多人的抗日救亡组织。
1938年11月,彭冲任当芜县委书记。此后历任新四军独立团政委,新四军第1师18旅、华中野战军第6师18旅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彭冲率部参加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并出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彭冲历任福建省委秘书长,江苏省委秘书长,南京市委第一书记等职,
1974年11月,彭冲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主政期间,他针对当时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领导改建和新建了一批工业企业,积极推进南京城市和环境建设,为南京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还力排众议,为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保存古城风貌做出了贡献。
1976年后,彭冲赴上海工作,历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市委第一书记等职。期间,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历史难题和遗留问题,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讲究策略,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恢复生产,稳定局势。
1978年3月,彭冲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9月,补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88年4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政治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杰出领导人彭冲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向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冲同志致敬!
缪建新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缪建新,男,1957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荣誉称号有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名校长,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主要社会兼职有南通市教育学会会长,南通市美学会会长,省教育学会高中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代表性论文有《“难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0期);《理解“难忘教育”》(《人民教育》2005年第20期);《试论新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5期)等,多篇论文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代表性著作有专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获南通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人格教育课程论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该书获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主编《辉煌人生从这里起步》(共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获南通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代表性科研项目有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人格教育课程研究”,该课题曾被列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于2007年4月结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难忘教育研究”,该课题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报道推广,学校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典型”,其德育范式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经中央媒体报道向全国推广。
南通特级教师--缪建新
缪建新同志, 现任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党委书记。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南通市名校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通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 缪建新同志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已二十多年,是我市目前现职校长中经验丰富、实绩显著、资历最长的 “名校长”。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二十二年来,刻苦钻研,发奋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在2004年被南通市教育局评为“名校长”,2005年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缪建新同志在治学方面颇有建树,近五年来就有几十篇教育管理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特别是在学校德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验证上成果斐然。近年来,结合自己大量的德育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塑魂为主旨”的建构新的德育课程结构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出版的《德育新论》专著,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根据这一新理论的设计,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以缪建新同志的德育课程新理念为指导的通中德育创新实践引起高层关注,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200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亲临我校视察,对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办学业绩和德育创新给予了高度赞扬,把南通中学誉为“中华名校”;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雒树刚、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等高层领导和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等著名教育专家对我校办学改革实践作了充分肯定;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我校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三十余家媒体对我校“难忘教育”予以宣传报道。缪建新同志本人在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九批德育特级教师。 缪建新同志在治校方面才干突出,特别是在学校办学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建设上业绩卓著先后在普教、职教、一般学校与重点中学等学校担任党政“一把手”,以他的魄力胆识、韬略智慧、敬业奉献和人格魅力,锐意进取,苦干拼搏,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质量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德育创新、课程改革等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在全省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出版和主编的论著、文集 论著、文集 何年何月何出版社出版
出版论著《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论》(16万字) 2004年6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论著《学习与学习品质研究》 (20万字) 2001年10月 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德育科学与艺术的探索》 (42万字) 2002年8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人格教育课程论稿》 (26万字) 2004年01月 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反思与建构—基于新课程的中学德育》(30万字) 2004年4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编论著《文化书写与人格诠释--通中教学特色》(30万字) 2004年04月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主编文集《青春风铃----全国名校作文选 江苏省南通中学卷》(26万字) 2002年10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缪建新同志近年来发表论文目录 论文题目 何年何月在何刊物发表
《关于“人格教育的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理论思考》 2001年第12期《江苏教育研究》
《基于人格教育的校本课程探索》 2001年第23期《江苏教育》
《论人格教育的德育课程结构》 2002年第2期《苏东学刊》
《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核》 2002年第3期《东南大学学报》
《经验课程中学德育的主导课程》 2002年第8期《江苏教育研究》
《结构重组人格取向的德育课程的必然选择》 2002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德育科学与艺术的探索》
《坚持与时俱进,开创名校未来》 2002年8月17日《南通日报》 “理论专版”
《试论中学德育的主导课程》 2002年8月南京师大出版社《走进新世纪中学教育改革》丛书
《实践教育创新重要思想 实现名校跨跃式发展》 2003年第1 期《江苏教育》
《新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 2003年第12 期《江苏教育》
《校本培训名校跨越发展之路》 《教师教育--新课改导刊》 2003年第6期
《开发德育隐性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江海晚报》2004年1月16日 “校长论坛”
《解读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核人格教育》 2004年第01 期《中国教育研究》
《系统开发德育隐性课程的思考》 2004年第02期《中国创新教育》
《德育课程结构重组的价值取向论析》 2004年第03期《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与时俱进 增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 2004年第03期《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教育思想引导学校特色发展》 2004年第02期《教育发展研究》
《学校建筑的文化文化自觉》 2004年第02期《南通教育研究》
《 探寻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新路》 2004年第7、8期《教育发展研究》
《站高起点 出新思路 开创学校 德育工作新局面》 2005年第01期《江苏教育研究》
《课程理念引领德育改革》 2005年第04期《班主任》
《理解“难忘教育”》 2005年第20期《人民教育》
《“难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0期《上海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