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美国现代主义三位黑人作家?美国黑人文学作家

  • 生活知识
  • 2023-05-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美国现代主义三位黑人作家

爱丽丝·沃克(英语Alice Walker,1944年2月9日-),是一位美国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代表作为《紫色姐妹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2月18日-),美国非洲文学的重要作者,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选集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一些作品被归入美国文学,包括《最蓝的眼睛》。莫里森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评论奖、普利策奖,以及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大部分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生动逼真,想象力丰富。2012年5月8日,81岁高龄的托尼莫里森又出版了新作,《家园》。《家园》则讲述了一个赴朝鲜战场的美国老兵自我救赎的故事。
歌劳莉亚.奈勒 《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和《林墩区》中,通过“井“的意象描述了生活在井底又无力揭开井盖的城市黑人的生活境遇,这种境遇是美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所造成的。

美国黑人文学作家作品都有哪些

19世纪及其以前的时间里,黑人文学较有名的是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假如我是黑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或《汤姆大伯的小屋》。

美国文学史的划分认可了许多文学史学家赋予独立战争(1775—1781)、南北战争(1861—1865)、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的重要性。在这些粗略的划分下列举了一些被更广泛应用的术语,以区分美国文学的时期和其中的细分时期。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术语种类繁多;它们可能代表一段时间、一种政治组织形式、一种显著的文化或想象模式,或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文学形式。

陈建州为什么叫黑人

陈建州总是会被别人叫他为黑人,有点很奇怪,陈建州是个地地道路道路的中国人,又不是老外,陈建州为什么叫黑人?很多朋友对此特别感兴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陈建州被告称之为黑人吧。

 陈建州叫黑人的原因

第一,陈建州喜欢打篮球,晒得很黑,在他以前打篮球的时候,被叫过小黑,后来发现打篮球的绰号小黑的太多了,又改叫黑人。

第二因为陈建州曾在篮球界叱咤风云,身体素质很好,不像是黄种人,像是黑人的身体素质!所以给他起外号黑人。

黑人陈建州的个人资料

陈建州,1977年5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冈山区,中国台湾男艺人、Love Life公益创始人、台湾啤酒篮球队副领队与行销总监,曾为职业篮球队运动员。

21岁时被选入中华台北男篮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选手,翌年参加新加坡职业篮球比赛时,因十字韧带两度断裂,被迫放弃球员生涯,加入金星娱乐经纪人公司成为旗下艺人,俗称“伟忠帮”。2002年,因主持《TV三贱客》、《TV搜查线》等节目而成名,2003年起,主持《娱乐百分百》、《我爱黑涩会》等节目,2008年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主持人。

黑人陈建州的演艺经历

1999年,陈建州因十字韧带两度断裂,而被迫放弃球员生涯,之后被制作人王伟忠相中,签约金星娱乐,成为旗下签约艺人。

2000年,与陈晓东、罗志祥、容祖儿合作主演爱情喜剧电影《苹果咬一口》,在片中饰演活泼可爱且有男子气概的花有伦,这是他的首部电影作品。

2001年,与徐熙娣、柳翰雅、李威合作主演青春偶像剧《青春六人行》,在剧中饰演小巴,这是他的首部电视剧作品;之后,客串徐熙媛、言承旭、周渝民主演的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剧中饰演道明寺生日宴会上的来宾;同年,担任台视综艺节目《太阳计划》的外景主持。

2002年,与徐熙媛、言承旭、周渝民合作主演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Ⅱ》,在剧中饰演早餐店三人组的大信 ;同年,与杨千霈、张孝全、徐怀钰合作主演青春偶像剧《紫色角落》,在剧中饰演男主角章石川,这也是他在影视剧中担任男一号。

2004年,客串佟大为、范玮琪、孔令奇、苏慧伦主演的都市爱情喜剧《醋溜族》;之后,与应采儿、谭俊彦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剧《候鸟E人》,在剧中饰演汪立昕;同年,为迪士尼电影《超人特攻队》配音。

2005年,与尹子维、钱韦杉合作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天生绝配》上映;同年,出演梁修身执导的年代情感剧《再见忠贞二村》,在剧中饰演男主角邵战生;同年,入围“第40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男配角奖。

2006年,担任Channel 综艺节目《我爱黑涩会》的主持人;同年,与蔡裴琳、李佳颖合作主演爱情偶像剧《米可GO》,在剧中饰演月美公司的摄影师彼得。

2007年,客串翁瑞迪、小草、丫美主演的校园偶像剧《18禁不禁》,在剧中饰演光复高中的校董;之后,出演徐国志执导的喜剧电影《奇妙的旅程》,在剧中饰演阳光开朗且有冒险精神的男主角李斌;同年,担任青海卫视明星养成类节目《青年汇》的主持人,这是他在中国内地的主持首秀。

2008年,其执导的台啤篮球队的纪录片《态度》上映,这是他担任导演;之后,与徐熙媛搭档主持中视舞蹈选秀节目《舞林大道》;同年,其执导的纪录片《态度》入围“第27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同年12月10日,其执导的纪录片《态度》获得“新加坡亚裔首作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old folks at home属于黑人还是白人作品,作者是谁

这是白人作品。作者为Stephen Foster,1851年《Old Folks at Home》。
史蒂芬·柯林斯·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年7月4日-1864年1月13日)是19世纪美国民谣作家,产量丰富。
史蒂芬·福斯特出生於美国宾夕凡尼亚州的中产阶级家庭,出生当天正好是美国独立日五十周年。他从来没受过正统音乐训练,於16岁时作成了第一首歌曲《恋人请打开窗》,18岁时正式踏入作曲生涯,但一直都没有太好的际遇。後来更因为喜欢喝酒,於37岁时因喝醉了,在纽约市一家旅馆中不幸跌倒,失救致死。
福斯特死後,众人在他的皮包中发现一些尚未发表的作品手稿,当中有一首《Beautiful Dreamer》就是福斯特死後才被发表的,到现在亦为人所熟悉。
美国民谣之父─史蒂芬.佛斯特(Stephen Foster,1825–1864)的原创歌曲“Old Folks at Home“(故乡的亲人/老乡亲) 或称 “Swanee River“, 此曲也是美国佛州的州歌(State Song of Florida)。中国的李叔同也将之填词翻唱 歌名:梦
1851年,佛斯特在辛辛那提州工作,感到远离家乡与亲人的孤寂落寞,於是创作了这首曲子并自己填词,以慰思乡之情,全曲弥漫著黑人灵歌的旋律。
乡村歌手戴维·鲍尔(David Ball) 从“way down upon the Suanee“有点忧郁的娓娓道来,特别好听。
Old Folks at Home_David Ball
Way down upon the Swanee River,
Far, far away.
That’s where my heart is turning ever,
That’s where the old folks stay.
All up and down the whole creation,
Sadly I roam.
Still longing for the old plantation,
And for the old folks at home.
All the world is dark and dreary,
Everywhere I roam.
O brothers, how my heart grows weary,
Far from the old folks at home.
When will I see the bees a-humming
All around the comb?
When will I hear the banjo strumming
Down in my good old home?
All the world is dark and dreary,
Everywhere I roam.
O brothers, how my heart grows weary,
Far from the old folks at home.
中文释译:
沿著斯瓦尼河而下 千里迢迢
那儿是我心想念的地方
那儿是我老乡亲住的地方。
我浪迹天涯 满怀悲凄
依旧怀念那古老的庄园与故乡的亲人。
我浪迹天涯 倍感世态炎凉
哦,老哥们
远离故乡的亲人 我心是如此疲惫。
何时我将可再看见蜂群嗡嗡绕著蜂窝,
再听见班卓琴悠扬於我美好的故乡。

有谁知道一些黑人作家的好作品!

1、查尔斯·切斯纳特(1858——1932),美国小说家。生于克利夫兰,在北卡罗莱纳教过书。短篇小说集《巫婆》(1899年,41岁)出版后,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作品。作者对黑人生活,观察入微。尤其善于刻画黑人内部矛盾。他的第二部短篇集《青年时代的妻子》,写的全是肤色界线问题。作者认为“混血问题更复杂,更难于处理。”1900——1905的五年间,他写了三个长篇《杉林后面的屋子》、《传统的精髓》、《上校的梦想》。深入地探讨了上世纪末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
他还写过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道格拉斯传》。
1928年(70岁),他因为“创造性地描绘美国黑人生活与斗争”,获得了斯平根金奖。
2、保罗·邓巴(1872——1906)全美国一致公认的诗人。他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当了电梯司机。1896年(24岁),他把从前的两个诗集《橡树和长春藤》、《大调和小调》中的诗,结集为《下层生活抒情诗》出版,一举成名。
后来,邓巴又陆续写了《炉边抒情诗集》(1899)、《爱与笑抒情诗集(1903)、《阳光与阴影抒情诗集》。他的方言诗,受到特别欢迎。,邓巴还写过4个短篇集、4部长篇小说。他的最好的方言诗,描绘了农村黑人生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他能透过抒情的表象,捕捉悲剧性的成分,比如《我们戴着面具》、《闹鬼的橡树》。他的小说接触的生活面很广,从种植园、小市镇到大城市;从恋爱到罢工;从改良主义到私刑。
他对人民怀着厚爱,所以他笔下的人物绝非丑角。
邓巴死时才34岁。
3、 詹姆斯·约翰逊(1871——1938),美国弗罗里达人。先在亚特兰大大学、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他教过书,编过歌剧。
1906——1913年期间,他在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当过领事。还当过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的秘书长。1930年,他在费克尔大学做文学教授。1938年(67岁)因车祸离世。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一个改了籍的黑人自传》。是第一部描写“过关”的纽约黑人浪漫生活的小说。诗集有《五十年及其他》(1917)、《上帝的长号》(1927),都是用韵文写的讲道集。
他编的《美国黑人诗选》,极获好评。
1933年,他写了自传《这边走》。
4、兰斯顿·休斯(1902——1967),生于美国密苏里,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到过世界各地。他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自传,记录下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方面。诗歌集有《疲乏的布鲁斯》(1926)、《好衣裳给犹太人》(1927)、《做梦的》(1932)、《新的歌》(1938)、《哈莱姆区的莎士比亚》(1941)等。他采用布鲁斯(黑人民歌)的形式,写自由体的诗。他的主题是酒吧间的欢乐,街头音乐家的悲歌,弃妇的哀怨,慈母的叮咛。有时,他简括地、象征性地抒发整个民族的感情,像他的名篇《黑人谈河流》、《歌手》。
他要用他对生活的理解,来打动黑人的心。
所以,他的诗朴素有力。
5、弗瑞德里克·道格拉斯(1817——1895)美国马里兰人,生下来就是个奴隶,后来逃往北方。从那以后,终生从事反对奴隶制的组织宣传工作,成为黑人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不作家,而且是出色的演说家,出版过许多本演说集。
他的自传,最先出版于1845年。10年后,补充了材料,改名为《我的奴隶生活和自由》。1892年,又有所扩大,包括了他晚年的材料,定名为《弗瑞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活和时代》。
美国“内战时期”,他帮助组织了两个黑人团参战。
晚年,道格拉斯出任过驻海地的公使。
6、杰西·弗赛特,女作家。出生于美国费城,在彭西尔维亚大学法语学院肄业。曾经在华盛顿、纽约两地的中学教法文。她写小说,也写诗。作品有《混乱》(1924)、《梅饼》(1929)、《栎树》(1932)、《喜剧——美国风格》(1933)。
7、吉恩·杜默(1894——)华盛顿人。在威斯康辛大学读过书。他的速写、诗歌、评论、散文,见于各种杂志。他的第一部著作《甘蔗》(1923,29岁)是短篇小说与诗歌、速写的合集,其题材和创作手法很新颖,让美国文艺界感到震惊。有人将他的作品叫作“现实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结合,散文与诗的混合体。”
1934年(40岁)以后,就不再见他发表什么作品了。
8、克劳德·麦凯(1889——1948),诗人,小说家,生于牙买加。1911年(22岁)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牙买加之歌》。不久到美国,在堪萨斯大学学农。以后,又去了英国。1920年,在伦敦出版《新汉布什之春》。
回到美国后,任《解放者》杂志,1922年出版《哈莱姆阴影》。他还去过苏联、德国,在法国也呆过多年。
他写过三部小说《回到哈莱姆》(1928)、《班卓》(1929)、《香蕉谷》(1933)。第一部的背景在哈莱姆;第二部在马赛;第三部在牙买加。他的小说,带有自然主义色彩,但他创造的人物,不加雕饰,很有生气。
9、杜波依斯(18

有一对黑人兄弟的小提琴hippop专辑名是什么

组合名称Black Violin

专辑名称Black Violin

发行时间2007-11-27

歌手简介

Black Violin(黑色小提琴)是由Fac Joe 和Akon所组成的2人组合,整张专辑给大家带来的是小提琴演奏与黑人音乐元素结合起来的作品,可以说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是不可多得佳作。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