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清迈兰姆医院去世的。
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1953年6月,邓丽君随家人迁往台东县池上乡,次年迁移至屏东县眷村。1959年,邓丽君随家人移居至台北县芦洲市,就读于台北县芦洲市芦洲国民小学,表现出音乐和表演天赋。
1966年,邓丽君接受台视《艺文夜访》节目访问并献唱歌曲,与听众见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以第一名成绩结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1967年,邓丽君参加台视《群星会》节目,于电视节目中表演。
扩展资料
社会活动
1968年8月17日,邓丽君于台北中山堂中正厅为济助菲律宾震灾举办的义演义卖大会上献唱,义卖中邓丽君唱片一套卖得一万一千元。
1969年10月23日,邓丽君于台北中正堂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2月9日,邓丽君赴新加坡参加慈善义演 。
1969年12月27日,邓丽君参加香港工展会为“救童助学运动”义卖活动,以最高义卖金额获得“慈善皇后”头衔 。
1970年9月25日,邓丽君于港九明爱中心举行慈善义演。1972年2月,邓丽君参加香港工展会义卖活动,以最高义卖金额二度获得“慈善皇后”头衔。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病逝于泰国清迈.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中国河北省邯郸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开始其演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湾电视连续剧《晶晶》同名主题曲于台湾成名。70年代初期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1974年以《空港》一曲奠定其日本演艺事业基础。1980年当选台湾金钟奖首位最佳女歌星,80年代初期先后受邀于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举行个人演唱会。80年代中期于日本开创流行唱法与日本传统演歌相结合的全新音乐形式,1984至1986年间,先后以《つぐない》、《爱人》、《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获得日本有线大赏和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两项日本音乐颁奖礼大奖的最高荣誉。1987年起呈半隐居状态,1989年宣布除慈善义演外不再公开表演。
邓丽君1995年死的。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追认授予邓丽君“金针奖” 。
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日本有线大赏、日本唱片大赏分别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功劳赏”。1996年,台湾金曲奖追认授予邓丽君“特别贡献奖”。2007年,邓丽君成为日本古贺政男音乐博物馆“大众音乐殿堂”表彰者。
邓丽君的人物评价
邓丽君的音乐结合东西方音乐元素,将民族性与流行性相融合,创造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影响了很多后世的著名歌手。气声是邓丽君的一个重要演唱特征,在此基础上她形成了独特细致、变化微妙的颤音和具有个性特点的泣声。
她吸取了中国民间歌曲和戏曲中注重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过程,擅于使用倚音、波音、滑音等润腔技术表现歌曲的不同韵味,形成一种委婉动人、清新明丽、优美流畅、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
她的嗓音温婉、圆润、细腻而不失韧性,音域宽广,演唱时各声区过渡自然,声音连贯统一,几乎听不出任何换气痕迹。对不同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规律的把握,音色的雕琢,力度的强弱对比,感情的收放等方面,邓丽君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即使是一句小转弯,她都处理得精细、适当。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与世长辞,享年42岁。有报道称她是因突发气喘而死,但坊间有传闻称,邓丽君死前脸上有掌痕,不过由于外籍男友保罗要求遗体完整,当时并没有进行遗体解剖,一代歌后真正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与世长辞,享年42岁。有报道称她是因突发气喘而死,但坊间有传闻称,邓丽君死前脸上有掌痕,不过由于外籍男友保罗要求遗体完整,当时并没有进行遗体解剖,一代歌后真正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