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史籍记载
晋室南迁,士人平民纷纷相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族南迁和多民族融合,影响汉晋政治格局,占据经济文化舞台的士族,侨姓有王、谢、司马、殷、何、庾、桓、郗、许、曹、 江以及阮籍的后裔,江南士族有周、贺、顾、纪、孔、戴、袁、虞、干、葛等。
其中多数游止或世居会稽(绍兴),史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第一大都市。会稽城“多诸豪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1,《梁山伯与祝英台》千百惠,贾宏声主演1995 这是武侠版的!
2,《七世夫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赵擎、贾静雯1999
3,《少年梁祝》梁小冰、罗志祥主演2000
4,《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电视剧2002
5,《梁山伯与祝英台》何润东、董洁主演2007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由徐进等根据传统戏和民间传说改编。发表于《人民文学》1951年12月号。写祝英台扮男装去杭州求学与书生梁山伯之间的爱情悲剧。英台与山伯同窗三载,情谊深厚,而山伯一直不知英台为女子。后英台奉父命返家,事前留下玉坠托师母作媒。
下山途中,又假九妹自许山伯。山伯从师母处得知英台一片深情,前往祝府求婚,而祝父贪财恋势,已强将英台许配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在与英台书楼相叙后气绝身亡。英台抗婚不从,出嫁途中经山伯墓前,哭开坟墓,纵身跃入坟穴。后二人化作蝴蝶,双双飞去。
剧目特色
“十八相送”是本剧中很有特色的一场重头戏。山伯送英台下山,二人边走边唱,祝英台连用了10个比喻暗示山伯,唱词通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从书房门前到观音堂跪拜,经过一连串比喻之后,英台见山伯仍不领悟,不免有些急躁,她唱道“只可惜对牛弹琴牛不懂,可叹梁兄笨如牛。”象是讲给山伯听,又像是自我感叹。
待山伯露出怒容,她又赶忙唱“请梁兄,莫动火,小弟赔罪来认错”,节奏上一板一字,显得异常诚恳。这段表演,把山伯的憨厚和英台的热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山伯临终”的一段唱,在唱腔设计上颇具特色,是越剧小生流派之一“范(瑞娟)派”的一曲成功之作。
她以越剧老调为基础,吸收了京剧曲调中“二黄”及“反黄”转调的手法,创造了“弦下调”,唱起来深沉凝重,从“待儿看来”到“儿死后要与她同坟台”前后30多句唱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梁山伯忠厚笃诚、温文尔雅的品格。听起来如泣如诉,九转回肠,令人感动。
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越剧。
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途中邂逅求学的梁山伯,在草桥亭义结金兰。二人到杭州拜师同窗共读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不知她是女子。祝父思女,英台只得回乡。临行前对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山伯家贫待去祝家求婚时祝父已将英台许给太守之子马文才。二人凄别立下誓言生不同衾,死要同穴!
后山伯被朝廷沼为县令,然忧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被迫出嫁时绕去山伯墓前祭奠,就在此时墓碑崩裂,英台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蹁跹飞舞。
越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