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她出生时的名字是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她的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在她的双亲离婚后,她跟随母亲去了伦敦,并在一所私立女子学校上学。她的母亲随后回到荷兰,她在假期也和她的母亲一起到了荷兰的Arnhem。当纳粹进入Arnhem后,赫本经常会营养不良,心情郁闷。(这也许是她这么瘦的原因之一?)解放后,Hepburn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并获得了奖学金。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作为一名模特,她便显得很优雅高贵,而且好像她已经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工作。直到加入到电影行业。
1948年,她在一部欧洲电影《变小七次的荷兰》(nederlands in 7 lessen)里担任了一个很小的角色,随后在1951年的电影《少妇的神话》(young wives‘s tale)里,她终于有了第一个有台词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分量还是很小,于是,赫本赴美国发展。1953年她与好莱坞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一起主演了《罗马假日》,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令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与此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的赫本,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之后,57年的《滑稽的面孔》也是同样的一部引人制作,使她又一次提名奥斯卡。之后的三次提名分别得益于《修女的故事》,《窈窕淑女》,《蒂芬妮早餐》。
50年代她主演了许多影片,表演质朴而富于激情。如《战争与和平》、《滑稽的面孔》、《下午的爱情》、《绿色公寓》、《萨布瑞娜》,其中那些仪态万方、典雅淳厚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60年代初期,她的主要作品有《不能忘记》,《蒂芬妮早餐》,《孩子们的时刻》,《愤怒的巴黎》,《字迷》,《窈窕淑女》等。后期有《爱神》,《怎么偷一百万》《等到黑暗》,之后曾长期息影,复出后又拍摄了《罗宾和玛丽安》(1976年)、《血统》(1979年)、《他们都笑了》,(1981)《总是如此》(1989年)等影片。
1993年1月20日去世,享年64岁!
要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奥黛丽赫本呢?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演员?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女人?都不足以,奥黛丽赫本63岁的一生,影响并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审美和时尚潮流。如今在人们谈到女神的时候,我们最多的时候想到的依然是她,她离世25年后的美还在风靡全世界。今天我们收集了奥黛丽赫本30张最珍贵的照片,来回忆她的一生。
奥黛丽赫本不是美国人,1929年她出生在比利时一个贵族后裔家庭。母亲是荷兰女男爵,父亲是银行家,6岁开始奥黛丽就寄宿在英国的一所贵族学校,10岁进入荷兰安恒音乐学院学习芭蕾舞。可以说奥黛丽赫本一生中,所散发的那种优雅的贵族气质是与生俱来的。
1940年,二战开始后,荷兰迅速被占领,赫本的诸多亲人相继离世。数年间,因为食物匮乏,赫本只能以郁金香球茎充饥,人变得非常消瘦。1948年,19岁的奥黛丽赫本离开荷兰,进入英国伦敦继续学习芭蕾舞。但由于这些年的营养不良影响了发育,赫本被告知无法成为一流的芭蕾舞者。
不能继续跳舞的她,选择做了一些模特工作,在英国拍摄了一些广告。但奥黛丽赫本最钟爱的还是舞台,如果不能跳舞,她想选择以另一种身份在舞台上表演自己,于是她去找一些舞台剧演出。在1948年-1952年期间赫本客串一些舞台剧和电影,到了195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赫本走上了成名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奥黛丽赫本参加了《罗马假日》剧组的演员试镜,《罗马假日》成就了多少人心目中的安妮公主。这是奥黛丽在电影中出演女主角,并与格里高利派克表演对手戏。凭借这部电影,赫本收获了人生第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获奖。
1953年开始,24岁的奥黛丽赫本开始走向世界,人们开始惊叹她的美。但奥黛丽赫本却自卑到从未觉得自己美,她不喜欢自己的脸颊太方、眉毛太粗,鼻子太尖、鼻孔太大、平胸,她觉得根本就不是“完美”的人。
随后奥黛丽赫本出演了《窈窕淑女》、《蒂芙尼的早餐》、《偷龙转凤》、《巴黎假期》,屏幕中的每一个角色,赫本都是一样的俏皮可爱,优雅迷人,她都是和男主角谈恋爱的最佳人选。
奥黛丽赫本是那个时代的最佳时尚代言人,在赫本风靡的岁月,百货公司有赫本的专柜,理发店有赫本的发型头像,从美国到日本,姑娘们疯狂的模仿者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喜欢宠物,自从1959年,赫本出演梅尔执导的《绿厦》时收养了一只梅花鹿,取名依比。那个时候小鹿还没有断奶,赫本亲自给它喂奶,此后依比和赫本形影不离,同居一室,跟随赫本一起旅行和逛街。因为和依比共处的时间太长,此后赫本的一生对其它的小动物也都心生怜爱。
赫本一生的感情坎坷,她热爱孩子、热爱生命。在她21岁的时候她谈了第一场恋爱,对象是29岁的詹姆斯汉森。二人本准备结婚,但母亲的坚决反对,几年后赫本宣布与未婚夫汉森解除婚约。说到母亲,赫本一生对母亲感情浓厚,在赫本小的时候,父亲抛下了妻子离家出走,母亲一夜白头。当时战乱饥荒,家庭的贫困,但这些都没有阻挡母亲对赫本的爱和支持,她尽所有能力让赫本接受最好的教育。
1953年《罗马假日》结束后,赫本认识了费勒,费勒有过两次婚史,两人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相恋1年后,她俩在瑞士的教头举办了小型婚礼。
婚后几年,奥黛丽赫本因身体太弱曾两次流产。婚后第五年诞下一子取名肖恩。1968年秋,两人相聚于瑞士,赫本又一次经历了流产,此后多年二人只有一个孩子。
在赫本的这一段婚姻中,是赫本影视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段时间。长时间的聚少离多,在携手走过14年后,这段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不过在这段婚姻中,赫本度过了相对平静和快乐的14年。
在这段婚姻中,赫本与费勒留下了许多甜蜜珍贵的照片,我们在这些照片中能感受到他们温馨的那一刻。
离婚后,在前往希腊散心的游轮上赫本遇见时年30岁的安德烈多蒂,并与他相恋。随后赫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二人闪婚,一年后诞下次子卢卡。在这段长达13年的婚姻中,赫本基本淡出演艺圈,为维系家庭赫本息影专心扮演妻母角色,但多蒂这位意大利花花公子常年流连花丛热衷夜场。1982年赫本与多蒂的第二段婚姻关系宣告结束。这段婚姻二人留下的照片极少,看得出赫本并不幸福。
在1980年冬赫本与罗伯特沃德斯相识于朋友的书房,这个时候对婚姻感到失望的赫本与刚经历丧妻之痛的罗伯特互相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赫本离婚后,此后10多年,两人一直没有领结婚证,但相依相伴十多年,互相照顾,心心相印。赫本称罗伯特为自己的灵魂伴侣。
在赫本生命中十几年,她找到了生命的寄托,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关注贫困地区的生命和孩子。她亲赴拉丁美洲和非洲,看到了不幸的生命,营养不良的孩子,这种痛苦刺痛着她。她开始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奥黛丽赫本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的形象,十几年来为这些贫困地区呼声呐喊。
奥黛丽赫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仅有一美元薪金的工作中,她从不把自己当作大发善心的欧美贵族,她把自己当成受到二战伤害,那个灵魂深处饥饿的小女孩,紧紧地拥抱着贫病无依的孩子们。在1992年底,奥黛丽赫本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半蹲在地上给孩子们喂饭,那个时候她疼痛难忍,医生说你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腹部了,她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冷静地说“哦,倒霉。”
在奥黛丽赫本生命的时光,她把生命、爱和希望都给了孩子们。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享年63岁。2002年5月,联合国在纽约总部竖起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以表彰她为联合国做过的贡献,她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决定,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坦然的接受生活;虽然如今我已拥有许多我不曾奢望过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那么悄无声息的降临到我的生活中,我甚至都不曾去寻找过。”--赫本。此文献给奥黛丽赫本美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