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朝(907年—1125年)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2、宋宋朝(960年—1279年)领土范围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
3、西夏(1038年—1227年)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
4、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扩展资料
辽朝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与渤海国。938年辽太宗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1005年辽圣宗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定了与宋的边界。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王朝,党项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带。唐高宗时期受吐蕃压迫,在唐廷协助下迁移到河套陜北一带,分为平夏部与东山部,至此建立西夏的龙兴之地。
对于契丹族的起源,相传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一条从大兴安岭南端奔腾而下,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亦称“黄水”,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来,名为老哈河,亦称“土河”。契丹民族就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民族的迁徙、融合呈现出十分频繁复杂的状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辽朝
百度百科-宋朝
百度百科-西夏
百度百科-契丹族
契丹族属于已经消失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
辽国疆域
辽朝全盛时,辽国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
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
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扩展资料
契丹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游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000年。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西西徐亚人,被称为斯基泰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辽朝
百度百科-契丹族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发现历朝历代都曾经受过边境少数民族的侵袭,而在这些少数民族当中,契丹族可以说是非常勇猛的一支民族。契丹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辽国,在宋朝经济实力强盛的时候,辽国曾经多次入侵宋国,每次都打得宋国毫无还手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勇猛异常。不过后来辽国被金国吞并后,就再也没有看到契丹族了,而且现在中国56个民族里面也没有契丹族。
一、历史上的契丹族契丹族的政权最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建立起来,因为南北朝时期属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所以契丹族才得以发展,不过后来元朝建立政权之后,契丹族逐渐走向了消亡,共存在了200多年的时间。虽然契丹族是一个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他也非常注重农业和牧业的发展,它的疆域领土曾经扩张到日本海的区域。后来建立辽国政权之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繁荣发展,而且辽国的军事力量涵盖西域一代。
二、辽国跟宋国我们从中国的历史上可以发现,两国的军事力量要远远强盛于宋国。也不排除因为宋国不想发生战争,所以以求和的姿态面对辽国的进攻。不可否认的是,在宋国时期辽国的军事力量属于当时最强悍的一支。不过后来出现女真族建立的一个金国政权,再加上辽国内部统治者昏庸无度,导致金国的军事实力增强。连同宋国一起将辽国走向灭亡。而且也是这次合作让金国清楚的知道宋国的军事实力低下,于是不久之后宋国也走向了灭亡。
三、辽国灭亡辽国是契丹族所建立的,也是历朝历代众多少数民族当中军事实力最为强盛的一支民族。而且辽国的统治者还不断的开疆辟土,扩大了辽国的军事领土政权。虽然辽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它也给中原统治者强大的威慑力。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凶狠的民族,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确实曾经挥斥长城内外,辉煌一时。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
契丹是大体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相邻的西部地区。
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写的《魏书》。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
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也称“辽朝”)。
扩展资料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契丹的历史
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契丹人作为一个比较弱小的部落联盟,先后隶属于北魏、突厥、唐朝、回鹘等势力。在唐朝时期,契丹人首领窟哥被任命为第一任松漠都督。松漠都督府管辖的区域为今天的赤峰、通辽一带,位置跟契丹人的传统发源地相吻合。
到了唐朝末年,北方的回鹘灭亡,南方的唐朝又陷入了内乱,这为契丹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契丹人迅速征服了奚、室韦等部落,牢牢地控制住了长城以外的广袤地区。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可汗。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开疆拓土。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在全盛时期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
由于契丹人的疆域横跨了整个中国北方,隔断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直接联系,西方许多人误以为在这一时期,契丹人统治了整个中国。即便到了今天,在斯拉夫语世界中还用Kitaia、Cathaia、Cathay等称呼来称中国,而这几个词翻译过来的意思其实就是“契丹”。
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契丹余部西逃,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建立了西辽政权。到了十三世纪,蒙古人迅速崛起,并于公元1218年攻灭了西辽。
此后,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辽贵族八剌黑的带领下,在今伊朗南部临近波斯湾的克尔曼地区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这也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一个政权,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
,当年随耶律大石西逃的契丹人后裔都融合于蒙古、中亚的众多民族之中了。而那些没有出逃的契丹人则成为了金国的臣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依然留在故地,即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和辽宁、吉林一带。
后来蒙古攻灭金国和南宋,许多契丹人纷纷加入到了蒙古军队中,随军征战各地,其中有不少契丹人被安排留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就在这些地方定居了下来。到了元朝时期,元朝统治者将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金人,将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宋人,所以契丹这个民族就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朝
契丹留给今人的一份历史记忆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现在的达斡尔族是契丹族后裔,居住在云南的“本人”也有契丹人的血统。
契丹族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早期分契丹八部, 后来形成部落联盟,先后依附于突厥、回纥。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国后来被金朝所灭,之后耶律大石又建西辽,一度成为中亚强国。西辽最终在1218年被蒙古所灭。
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有10余万人,,为阿、莽、蒋姓,现在分属10多个民族。
扩展资料
服饰契丹与周边各族各国的交往甚为密切,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与汉文化的交融最为深入。以服饰为例,契丹人传统的服装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
发型契丹人男女皆佩戴耳环,并同乌桓、鲜卑人一样,也有髡发的习惯。其发式不一,有的只剃去颅顶发,颅四周发下垂并向后披;有的在颅两侧留两绺长发,自然或结辫下垂;有的留双鬓上两绺,自然或结辫下垂,或使其从耳环中穿过再下垂,即沈括所说的,“其人剪发,妥其两髦”。 辽墓壁画提供了髡发的形象资料,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豪欠营出土女尸又提供了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女性髡发样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契丹族
在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不少。提起女真族(满族),我们会想到金朝、清朝,而提起蒙古族,我们会想到元朝。唐朝灭亡之后、元朝建立之前的中国处在一个多民族竞争的时代,辽、宋、金、元4个朝代由不同的民族建立,其中,建立辽朝的契丹族显得格外“神秘”。
女真族今称“满族”人人皆知,汉族和蒙古族也至今存在,但这“契丹族”的名称却没有保留下来,辽朝灭亡之后,契丹人究竟变成了哪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契丹人,比如汉化契丹人,又改成了什么姓氏呢?
契丹族源出古老的东胡鲜卑,最早生活于中国东北地区。在辽朝建立之前,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契丹人曾臣服依附突厥、唐朝、回纥等。唐天祐四年(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了新的可汗,耶律阿保机是少数民族太祖中的一股清流,他特别钟爱汉文化,对汉人,他还给自己整了个汉名刘亿。
除此之外,耶律阿保机还为契丹人找了个祖宗黄帝。耶律阿保机学习了汉人的王位终身制度,改变了契丹族以往的选汗制,把反对他的弟弟和首领全部诛杀,统一了契丹八部。公元916年,也就是唐朝灭亡九年之后,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大契丹国”。
在辽朝的历史上,国号几经变更,起初是“契丹”,后来变成“辽”,再改成“大契丹”,复改成“辽”......虽然辽朝曾经强盛一时,女真族也处于其压制下,但随着女真的崛起,金朝的建立,辽朝走向了衰落,辽天祚帝沦为金人阶下囚,辽朝宗室耶律大石带着一帮人跑到中亚,建立了西辽。
尽管辽朝的耶律皇族多番想复国,还是失败了,一度在中亚地区称雄的西辽,也亡于蒙古人之手。契丹族的王朝陆续灭亡后,跟着耶律大石跑到中亚的契丹人,渐渐融入了回鹘、蒙古和中亚地区的人(如波斯人)族群中。
依然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在金朝崛起后,自然大部分沦为金朝臣民。据现代史学家推算,辽朝末年,契丹人的族群约有400万,这些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其他势力灭掉,蒙古人崛起后,一部分契丹人又协助蒙古人,灭亡了女真人的金朝。
《元史》记载,最先助蒙攻金的契丹人叫做耶律阿海,他与弟弟耶律秃花一起投奔了成吉思汗,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契丹人要么融入蒙古人中,要么已经融入女真人中,要么融入汉人中,据学者陈述等人考证,现在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与锡伯族都可找到契丹遗民痕迹,云南的本人更被视为契丹族远征军的后裔。
而在两宋时期,契丹拔里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都曾改成汉姓“萧”;契丹人还有改成汉姓阿、莽、蒋、杨、李等。萧这个汉姓因为电视剧的原因比较为人熟知一些,其他契丹后人的汉姓就显得低调点。若你是这几个姓,可能属契丹后人。
历史上的百万契丹人应该是随着蒙古王朝的建立,连年征召入伍,已经消失殆尽了,还有少数的人在现今的东北辽宁省一带,在四川也有一只契丹人的蒙古军后代居住,其他的零星散布在内蒙古、及北方的一些省份,而有些契丹人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已经被当地民族同化了。像满族中就有些是契丹人。历史上的古契丹应该在在中国的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一带。
据史料记载,契丹人创建的辽国被金国灭掉的时候,应该有数百万的契丹人,但以后的资料中很少见到关于契丹人的只言片语,这样大数目的一群人仿佛一下子凭空消失了一样,于是民族学家们开始艰苦卓绝的研究寻访的工作。在一些武侠小说中,契丹人是非常勇猛擅骑射的,虽然在北方,他们时常会对中原边民有骚扰,但毕竟是远亲不如近邻,长久的交往与通商中,内地与契丹人还是较融合的。
古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在鼎盛时期其疆域非常辽阔,往南到了日本海,往北到了今蒙古国的楞格河。中原的霸县、天津还有海河都是辽国的疆域。这与他强硬的军事能力是分不开的,这也造成了中原大地上连年向边界扩军、开展军事活动的原因,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就是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侵入。
可惜看似强大坚不可摧的辽国也被金国灭掉了,后来建立的西辽又被蒙古灭掉了,北方民族哥哥都是骁勇善战,稍不留神,马上成了别人嘴里的羔羊。而战败后的辽国契丹人纷纷如鸟兽散了,还有部分被蒙古看重,充军,常年征战伐武,对契丹人种数量也是一种消磨。据民族学专家的研究比照,现今东北的达斡尔民族适合契丹最相近似的民族,在四川也是古契丹人的后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