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
长子赵禔。
次子赵祐。
三子赵祇。
四子赵祉。
五子赵祈。
六子赵祯。
后妃
潘氏(968-989)章怀皇后。
郭氏(975-1007)章穆皇后。
刘氏(968-1033)章献明肃皇后。
李氏(即李宸妃,987-1032)章懿皇后。
杨氏(984-1036)章惠皇后。
沈氏(994-1076,即沈贵妃)昭静贵妃。
杜氏杜贵妃。
曹氏曹贤妃。
陈氏陈贵妃。
陈氏陈贤妃。
戴氏戴顺容。
徐氏徐美人。
陈氏陈才人。
宋真宗赵恒一生子嗣凋零,终其一辈子,只有六个儿子,其中六个儿子之中有一个夭折,的三个也是还未长大成人便离开人世了。在这些早亡的儿子之中还有第一任太子赵佑,赵佑死后,便由赵祯继任太子之位,真宗赵恒死后,由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
宋真宗赵恒的儿子
温王赵禔,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禔,追封温王;
悼献太子赵祐,十岁时夭折,母皇后郭氏;
昌王赵祇,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祇,追封昌王;
信王赵祉,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祉,追封信王;
钦王赵祈,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祈,追封钦王;
仁宗赵祯,生母宫人李氏,养母皇后刘氏、淑妃杨氏
宋真宗
宗真宗的一生,可以粗略划分两个阶段,在一个阶段他励精图治,倾尽全力以求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第二个阶段,他便开始迷失自我,希望寻求天数,让证明自己是这个世上最伟大之一的君主,开始背离他的正路,奔向了封禅之路。真宗封禅,为何要封禅,为了封禅,他捏造了哪些事件,做出了何种妥协?封禅与国于民,有什么样的帮助?
宋真宗封禅,只是他自欺欺人的手段而已。封禅的起因还是源于宋朝与辽国的一场大战,其实在这场战争中,因贤臣寇准的一再坚持,宋真宗虽软弱害怕,但依然听从了寇准的要求,御驾亲征。事实证明,真宗赵恒的这一举动实在是及时雨,极其明智之举。宋军士气大振,将辽国打得节节败退,但真宗的政治取向错误,将这场明显的胜利之战的果实拱手让给了辽国,签订了丧权的条约,史称澶渊之盟。
此战役之后,真宗听信王钦若的挑唆,认为寇准功高盖主而将其罢免,开始重用王钦若这个佞臣。为了掩盖他的错误之举,便让王钦若想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王钦若提出攻打燕云十六周,但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真宗让他另想他法,于世王钦若便给真宗指了这样一条自欺欺人之路,利用百姓的迷信和信奉神明的心理弱点,通过封禅这种手段,让百姓让臣民更加臣服于真宗的管理,这在当时的政治管理上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但显然是弊大于利,封禅劳民伤财,渐为百姓所怀疑,为北宋的衰弱之势埋下了伏笔。
宋真宗赵恒是怎么样的人
宋真宗赵恒,何许人也?他是宋朝的第几任皇帝,他的一生有什么显著的功过,他又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印象?让我们走进历史,抛开成见,甩走杂念,重新认识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乃是北宋时期的第三任皇帝,也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终其一生活到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他的性格十分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怯弱,但从他的政绩来说,为宋朝的发展还是贡献出了自己一定力量的。
,从政治角度看待赵恒,他是一个仁德的好皇帝,他一直坚持着用仁政治疗国家,十分体恤民情,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并且赋税方面主张减免,如果当年的粮食收成不太好,或者是当年发生旱灾,赵恒便会要求当地官员开仓放粮,以维持百姓的基本生存需要。
,从文学角度看待赵恒,他除却帝王身份之外,还是一个不错的文学家。宋代人才辈出,尤其是词人,比如说欧阳修、苏轼等。受大环境的影响,赵恒在宋词上也是有一定造诣的,著作有《励学篇》等。可想而知,作为皇帝,他十分赞成并身体力行鼓励广大学子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一定学业后而加入仕途,所以在宋真宗时代,涌现出大量通过科举考试而参加朝政的文人能士们。
,从信仰角度看待赵恒,宋真宗赵恒后期荒废正业,竟一心扑在封禅之上,导致劳民伤财,也为宋朝的后期衰弱埋下了隐患。
赵恒是有着两重身份的,文学家及帝王。他是宋朝早期的皇帝,也是宋朝众多词人中的一名。比起宋太祖、太宗而言,赵恒的性格是怯弱的,毕竟赵恒继位时天下基业已由祖辈、父辈给打了下来,他的重任并非是打江山,而是守江山了,再加上赵恒并非是嫡长子,是因缘巧合才让皇位落在了他的头上,小时候的赵恒并非是作为太子而培养的,所以在性格层面在所难免有所缺失,但赵恒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也可以称为是宋朝时期较为贤明的君主,较为开明的词人。
作为词人,他崇尚学习,提倡儒家思想,没有打压学者,相反地是鼓励寒门学士通过考取功名来一展抱负,故宋朝时期的伟大政治家中有很多也是伟大诗人,伟大词人。他废除了世人对于书生的固有成见,也收获了很多治国的有为之士,如王安石等。
作为帝王,他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关注朝政动态,真正能做到先天下之忧,他虽然缺乏胆量和勇气,但能听取贤臣的谏言,采纳他们的建议实现国家的富强,推动时代的发展。在他为政时期,最伟大的政绩之一便是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让军队得以重新整顿。
人无完人,宋真宗赵恒在年轻时代还能称得上是一代有位的君主,但后期的他开始听信谗言,迷信封禅,从此北宋王朝开始走向衰败。
宋朝赵恒有儿子继位的,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 。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赵祯年仅十三岁就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刘氏(章献明肃皇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才开始亲政。
宋仁宗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原名赵受益,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他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其母为李宸妃。 因赵恒所宠信的美人刘氏(章献明肃皇后)无子,赵恒便对外声称赵受益为刘氏所生。宋仁宗在位时做到了仁厚孝慈,诚信为民,他称得上千古第一仁君,他的庙号为“仁”。“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天下安乐,唯仁治而已。”
宋仁宗虽然没有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没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他是位守成皇帝,身上没有英雄故事传说。上天没有赐给他创造传奇的时运,他不是英雄,但他创造了一段英雄的历史,作为一个平庸的帝王,他开创了非凡的业绩。
在他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志士仁人,政治家有范仲淹,富弼,韩琦,范纯仁,苏辙等人。在科技领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这三项产生于仁宗时期。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得文人辈出,造就了文化盛世。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巅峰之作。北宋重视文化发展,实行文人统治。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大家都成名于仁宗时期。苏轼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赵祯于汴梁皇宫驾崩,享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开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真宗的儿子
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
赵恒的儿子赵祯做了皇帝。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开始亲政。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在东京福宁殿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赵恒其他儿子介绍
1、温王赵禔,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禔,追封温王
2、悼献太子赵祐,十岁时夭折,母皇后郭氏;
3、昌王赵祇,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祇,追封昌王
4、信王赵祉,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祉,追封信王
5、钦王赵祈,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祈,追封钦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赵祯
今天给大家解答宋真宗一生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宋真宗本来有六个儿子,没想到这六个儿子只剩下一个,其中一个没出生就夭折了,几个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只剩下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宋真宗只有一个儿子的理由,可能是后宫的攀登太过分了,在皇子上争夺权力。
宋皇帝宋真宗的儿子是宋仁宗,一生兢兢业业,总是为人民着想。 他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 当时宋仁宗出生的时候,宋真宗已经年龄很大了,而且宋仁宗的母亲身份低下,所以宋仁宗的地位一直不高。 几个哥哥去世后,他才受到重视。
按理说,宋仁宗没有资格代替宋真宗的皇位,轮到宋仁宗做皇帝是因为有几个哥哥去世了,这也是命运的安排。 宋仁宗当上皇帝后,母亲的身份也变得高贵了,以前是有人宰割的王妃,现在成了皇帝的母亲。
宋真宗去世的时候,宋仁宗还年轻,不能管理朝政,只能由刘氏代替他负责。 宋仁宗是皇帝,但没有皇帝的架子,接近部下,宋仁宗很会用人,宋仁宗的部下有很多像包拯一样有名的大臣。
宋真宗是赵光义的儿子,性格平和懦弱,但宋真宗治国很好。 在他执政期间,他停止了一切战争,大力发展农业,休养生息,减税,如果当年粮食收成不好,宋真宗又开仓放粮。
宋真宗除了是皇帝外,还是文学家,宋代有很多有名的语言。 宋真宗对文学造诣很深,也很努力学习。 宋真宗也非常重视科举考试,多次监督科举考试,并与众多文人切磋对比。 宋真宗赵恒(968-1022 ),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
今天的解答就到这里,欢迎评论区交流。
1、 《宋史》 卷二百四十五《宗师二·悼献太子传》
“悼献太子祐,母曰章穆皇后。咸平初,封信国公。生九年而薨,追封周王,赐谥悼献。仁宗即位,赠太尉、中书令。明道二年,追册皇太子。”
史载“生九年而薨”
所以,活了九年。
2、《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宗室传十《宋【三】真宗诸子·悼献太子佑》
“悼献太子佑,咸平初,封信国公。生九年而薨,追封周王,赐谥,仁宗即位,赠太尉中书令。明道二年,追册为皇太子。”
3、“祐”同“佑”
宋真宗赵恒一生子嗣凋零,终其一辈子,只有六个儿子,其中六个儿子之中有一个夭折,的三个也是还未长大成人便离开人世了。在这些早亡的儿子之中还有第一任太子赵佑,赵佑死后,便由赵祯继任太子之位,真宗赵恒死后,由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
宗真宗的一生,可以粗略划分两个阶段,在一个阶段他励精图治,倾尽全力以求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第二个阶段,便开始迷失自我,希望寻求天数,让证明自己是这个世上最伟大之一的君主,开始背离他的正路,奔向了封禅之路。
早年经历
乾德六年(968年)十二月二日(12月23日),赵恒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与楚王赵元佐为同母兄弟,初名赵德昌。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宋太祖喜爱赵恒,将他养在宫中。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改名赵元休。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赵元侃。
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 开封府政事纷繁,赵恒留心狱讼,裁决轻重,没有不为众人称快的。所以开封的监狱多次空闲,太宗多次下诏褒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