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和多尔衮是兄弟关系。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
,努尔哈赤并没有称帝,也不存在“皇位”这种说法。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传位给多尔衮的诏书,也没有留下口喻。故而无法考证皇太极是否夺了多尔衮的可汗位。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皇太极_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多尔衮_百度百科
多尔衮与皇太极是兄弟关系,多尔衮是弟弟,皇太极是哥哥。
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出生,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
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出生,即清太宗,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多尔衮与皇太极有多层关系
1、兄弟关系(同父异母)多尔衮与皇太极的父亲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多尔衮的母亲是乌拉纳喇氏,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
2、君臣关系皇太极登基称帝后,皇太极为君、多尔衮为臣两人为君臣关系。
3、都是同一个女人的丈夫皇太极的其中一个老婆,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后,在皇太极死后嫁给了多尔衮。这在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和蒙古族中常见,皇太极的老婆中还有一个是孝庄太后的姑姑。满族人不讲究这个。
4、政敌关系皇太极登基称帝之前,与多尔衮争当皇帝,两人的支持势力相当。是皇太极棋胜一着,当上了皇帝。
5、情敌关系孝庄太后在嫁皇太极之前与多尔衮是青梅竹马。
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临终前曾召见爱妻乌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遗命。但众贝勒早就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阿巴亥自尽殉夫,声称是太祖的“遗命”。
可以看出皇太极也许并非是努尔哈赤心目中的继位人,但也不能确定就是他篡夺了多尔衮的汗位。所以皇太极是否篡夺多尔衮的皇位无法考证。
1、皇太极简介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2、多尔衮简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皇太极与多尔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共同的父亲是满清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初创时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后来由皇太极改为大清)。
多尔衮与皇太极有多层关系
1、君臣关系
皇太极登基称帝后,皇太极为君、多尔衮为臣两人为君臣关系。
2、都是同一个女人的丈夫
皇太极的其中一个老婆,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后,在皇太极死后嫁给了多尔衮。这在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和蒙古族中常见,皇太极的老婆中还有一个是孝庄太后的姑姑。满族人不讲究这个。
3、政敌关系
皇太极登基称帝之前,与多尔衮争当皇帝,两人的支持势力相当。是皇太极棋胜一着,当上了皇帝。,皇太极之死据传为多尔衮所为(这个正史上没有记载,但记载于各类野史及文献上,为后世所认可)。
多尔衮政治上失败的原因
皇太极平定了天下,满足正式统治了天下四百年。多尔衮也当上了王爷,也就是后来的大将军。由于皇太极对多尔衮也是很放心的,所以把很多兵权都交给了弟弟。多尔衮不这么想,他觉得皇太极小时候就比自己强,所以比较嫉妒哥哥,他想拥有大权,把哥哥打败。
出于血缘关系,他最终还是没有对哥哥下手,而是依旧保持着兄弟的情分。多尔衮的性格比较内向,所以每次有事的时候他都能在心中计划一番,这样每次可以出奇制胜。
清朝的天下统一,是离不开多尔衮的付出的。他内向的性子,加上为人的问题,导致他后来的失败,所以一个人的性子是做事的基础。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兄弟俩都是努尔哈赤的得意皇子。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在历史上记载,多尔衮和皇太极兄弟俩的关系很好,两人平时往来也是挺多的,平日里皇太极很照顾自己的弟弟多尔衮。
相关介绍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是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仰加奴)之女。
杨吉努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称这是天生的“佳偶”。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成婚,时已三十岁,新娘只有十四岁。
当时努尔哈赤有众多妻子和儿女,地位最高的是富察氏衮代,即莽古尔泰之母。努尔哈赤与叶赫那拉氏感情甚笃,喜欢她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预政事。
清太宗常服袍褂像皇太极本人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唯有他识字。当父兄长年累月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
多尔衮与皇太极有多层关系
1、兄弟关系(同父异母)
多尔衮与皇太极的父亲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多尔衮的母亲是乌拉纳喇氏,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
2、君臣关系
皇太极登基称帝后,皇太极为君、多尔衮为臣两人为君臣关系。
3、都是同一个女人的丈夫
皇太极的其中一个老婆,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后,在皇太极死后嫁给了多尔衮。这在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和蒙古族中常见,皇太极的老婆中还有一个是孝庄太后的姑姑。满族人不讲究这个。
4、政敌关系
皇太极登基称帝之前,与多尔衮争当皇帝,两人的支持势力相当。是皇太极棋胜一着,当上了皇帝。
,皇太极之死据传为多尔衮所为(这个正史上没有记载,但记载于各类野史及文献上,为后世所认可)。
5、情敌关系
孝庄太后在嫁皇太极之前与多尔衮是青梅竹马。
6、都是顺治皇帝的老爸
皇太极是顺治帝的亲爹,多尔衮是顺治皇帝的叔叔,也是后爸。
在皇太极争夺后金汗位的过程中,多尔衮是他最大的对手。
按照努尔哈赤临终安排,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势力最大,兵强马壮。如果不是因为多尔衮兄弟年龄太小,不是因为代善父子临阵倒戈,那汗位的帽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落到势力最弱的皇太极脑袋上。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势力最弱的皇太极,在登上汗位之后,才发现自己这老大其实是个傀儡,拥立他有功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与他一起做起了一字并肩王,一起决议朝政。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奇怪的朝会上演了,四个老大端坐龙庭,接受百官朝贺,你说一句我插一语,好不热闹。可以想见,名义上的后金大汗皇太极,脸上的表情有多么尴尬,心中的不满有多么严重。
这一时期,皇权的争夺战不像后来康雍乾时期,赢者通吃,而特别像董事会,谁的股份大谁就厉害,就算他人做了皇帝也照样得受董事会摆布。
当时,董事会一共有八个人,即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大小根据年龄决定,除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个年长的,还有四小贝勒,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
其中,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是一母同胞,团结如一人,以多尔衮为首脑。
以亲疏论,除了阿敏和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其他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这个家族企业中,只有皇太极本人,是支持自己的,其他人都和他不是一条心。
在这种情况下,新上任的皇太极不得不学点《矛盾论》,在所有股东中,抓重要矛盾,在重要矛盾中,抓主要矛盾。所以,年幼的多尔衮兄弟,不仅不再被皇太极视为威胁,而且因为刚刚遭受打击,成为股东中最弱的一支,变成了皇太极需要统战的对象。
于是皇太极积极拉拢,重用多尔衮兄弟,搞两黄旗和两白旗的联盟,对抗代善父子的两红旗和阿敏莽古尔泰的两蓝旗。在短时间内,就相继失去父亲母亲的多尔衮三兄弟,当时还都是少年,需要一个年长的哥哥关心爱护,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结成联盟。
这样,皇太极在董事会便拥有了一个强援,成为多数派。而多尔衮也迅速成长,超越四大贝勒,成为公司的二把手。年轻的多尔衮三兄弟,南征北战,用自己的能干,将其他哥哥和堂兄弟们完全比了下去。
不久之后,阿敏被幽禁,代善父子靠边站,莽古尔泰被夺爵后抑郁而死。皇太极终于当上了真正的皇帝,而不必受人摆布。
,善于化解矛盾的皇太极,也善于制造矛盾,制衡多尔衮的权力。在多尔衮成为公司二把手之后,皇太极的儿子----比叔叔多尔衮还年长三岁的豪格,也进了董事会,对叔叔横挑鼻子竖挑眼,很快与叔叔“打成一片”。
没办法,皇太极很清楚,如果臣子的权力没有其他臣子的制约,臣子就会挑战皇权,只有让多尔衮和豪格明争暗斗,自己从中调节,这个皇位才安稳。
至于野史中被津津乐道的庄妃,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孝庄,当时也还是个小姑娘,作用极其有限。
,皇太极重用多尔衮,一开始是多害相权取其轻,之后是一边用一边制衡,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
可以想见,如果皇太极多活几年,看到日益壮大的多尔衮,一定又会想办法打压的。只因为越能干的皇帝,越看不惯和自己一样能干的臣子,谁强就打谁,谁弱就扶谁,这样的故事,在后来的清王朝,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