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生平及故事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扩展资料
武则天建立了不世伟业,不仅破天荒地当了女皇,开创了自己的王朝,而且令人惊异地稳稳坐了十四年皇座。这在绝对男权的封建社会中,真是不可想象。
,就是这样一位女皇,在接班人问题上却始终处于两难抉择。她可以通过造神运动把自己置于半神半人的超人状况,从而成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但她无法改变整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
况且,在她自己的内心,也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男权影响。她虽然非常宠爱女儿太平公主,但她从来没想过要把自己的帝位传给女儿。接班人的竞争主要是在武则天的侄子与武则天的儿子间展开。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专权,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必须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这一集团的主要力量往往是娘家人。
武则天也是如此,武氏家族是一个大的家族,在武则天的后辈中,最出类拔萃的是她的侄子武承嗣与武三思。尤其是武承嗣,称得上武则天造神运动中最重要的功臣和始作俑者。
武则天称帝后,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为武氏的始祖,尊为文皇帝,尊自己的祖先平王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太原靖王为严祖成皇帝,赵肃恭王为肃祖章敬皇帝。
魏义康王为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为显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为太祖孝明高皇帝,这些人的夫人均称为皇后。
然后,她大封武氏家人为王,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攸归、武重规、武载德、武攸暨。
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绪、武攸止等都被封为郡王,诸姑姊均被封为长公主。如此一来,武氏的力量顿时空前。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来到洛阳宫(紫微城)后,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来到神都,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武则天未准许。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计六万余人,俱上表请愿,睿宗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扩展资料
武则天在位政治举措
1、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2、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
3、广开言路,注意纳谏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群臣上书言事。
4.任用酷吏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武则天一生经历了入宫后分别做了李世民和李治的妻子,后来成为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君主,担任期间中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赋税徭役简便,在去世后,她立了一块无字碑,好过任由后人评定。武则天确实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介女流,做到如此这般,其胆量与才华实在让人叹服,人生有起有落,实为正常,身在深宫的女君主。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更不用说了。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武则天人生中经历的做了父子妻子和成为君主的起起落落。
一、当李世民和李治的妻子按照历史上的记载,一个女子入宫后就服侍君王,在君王驾崩后,就被迫出家,吃斋念经,为君王祈福,祈祷旧君王黄泉路好走,祈祷新君王治理国家政治清明。在武则天当上才人之后没多久,李世民就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李治也在一旁伺候,武则天在煎药。就在这段时间,李治与武则天苟且厮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进入寺庙念经抄经,李治频繁与其苟且,最终,武则天以某种手段被接了会宫里,成为了李治的嫔妃。这是她日后在宫里站稳脚跟的关键。
二、死后立无字碑按照人们的惯性思维,人死后要立碑,碑上要记载生平,记录一生所做过的时候,或是褒扬或是批评。一代君王,陵墓和碑文更要尊贵无比,但恰恰相反的是,武则天立了一块空白碑,碑上无字,她自己这样说,自己的行迹等后人自己评价,是好是坏后人自有定夺。确实,在她任君王期间,政治和军事,民生各方面都很优秀。
武则天从一个小小的宫女摇身一变君王,这期间吃了很多苦无人知,冒了很多险,无人知,在做君王期间,她也经历了许多大起大落,这样的人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膜拜。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huo 或),山西省文水县人氏。本来,他是一个经营木材生意的商人。由于在生意上的关系结识了李渊,后来李渊登基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于是,武士彟就利用这层关系走上了仕途。
一开始,李渊任命武士彟为太原留守。因为山西本是隋朝时候李渊掌管的地盘,他当上皇帝以后要去西安了,于是就想把自己的这块地盘交给一个信得过的心腹来掌管,所以这个肥缺就落到了武士彟的身上。从此,武便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吃国家俸禄的官僚。几年以后,武又被派到湖北荆州任荆州都督。在武士彟47岁那一年,他的第二个老婆武杨氏(隋朝宰相杨达之女)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武瞾(zhao照)。这就是后来名声显赫的武则天。
相传武士彟曾请来当时名闻天下的星象家袁天罡(gang刚)到家中为自己的孩子们看相。在给别的孩子看相的时候袁就是挑主人爱听的话恭维逢迎一番。但看到刚刚会走的武则天时,袁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接着又围着武则天反复地审视了半天,随后既惊奇又遗憾地摇着头说可惜是女,若为郎君,当为天下之主!
武则天12岁那一年,武士彟因病去世。没有了依靠的武杨氏只好带着子女举家迁往长安居住。武14岁时成了长安城内尽人皆知的美女。消息很快传到了皇宫,唐太宗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便把她召进宫中,让她当了一名才人(嫔妃中的第五级)。赐名武媚娘。太子李治得知父亲新招了一个美女以后便也偷偷地进宫和武结下了情缘。
贞观23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死,李治即位。按当时的习俗皇帝死后,嫔(pin拼)妃中凡是没有生育过的一律削发为尼。于是武媚娘只好哭哭啼啼地随众嫔妃一同到郊区的感业寺当了尼姑,从此,告别了昔日的幸福生活,每天在寺庙中吃斋念佛,为死去的先皇祈福。过着索然无味的平淡日子。
,高宗李治并没有忘记昔日的情人。只是碍于父王刚死,还在守丧期间所以不便前去看望媚娘。,高宗的皇后却因妒忌高宗过于宠爱身边的萧淑妃,所以经常怂恿高宗尽早将媚娘接回宫中。王皇后心中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把媚娘接回宫中以后,她一定会感恩于自己,成为自己的心腹,这样便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萧淑妃了。
皇后的意思正中高宗皇帝的下怀,于是高宗便在太宗忌日那一天以为先皇祭祀为名去感业寺焚香,然后与媚娘重温旧梦并使媚娘怀孕。临走时嘱咐媚娘重新蓄发,准备回宫。
守丧刚一结束,高宗便迫不及待地把媚娘接回了宫中。武媚娘回宫以后立刻得到了皇帝的百般宠爱,而昔日受宠的萧淑妃则受到了冷落。王皇后因妒忌媚娘受宠,便冰释前嫌和萧淑妃又结成一伙,转而共同对付武媚娘。,他们都低估了媚娘的能力。
此时,心比天高的武则天她所追求的已经绝不仅仅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了。
回宫不久,武则天生下了一个女孩,孩子如母亲一般漂亮,惹得人见人爱。
一天,武则天从外面回来,看到皇后正在逗自己的孩子,于是她便躲在暗处,这时她的心中迅速地编织好一条恶毒的计策。等皇后走后,见屋内没人她迅速走到床前,用双手死死地掐住了孩子的喉咙!几分钟以后,一条幼小的生命便葬送在自己亲生母亲的手下!看着自己的孩子断了气,乘着没人,她连忙从后门溜了出去......。
若无其事地在花园里赏花的武则天见皇帝向自己走来,笑盈盈地迎了上去。皇帝问怎么不见孩子?武则天笑着说孩子在屋里睡觉呢。两人拉着手往屋里走。当看到死去的孩子以后,武则天立刻疯了一般扯乱了头发,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地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谁这么狠心啊,害死了我的孩子!皇帝啊,您可得为奴家做主啊!高宗立刻喊来了下人,下人们被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个跪在地下叩头不止,高宗怒问刚才谁和孩子在一起?!一个丫鬟抬起头来战战兢兢地说刚才王皇后在逗孩子玩,......,武没容丫鬟继续说下去便扑天抢地地哭喊着皇后啊!淑妃啊!我和你们有什么仇啊?!你们要对我的孩子下如此毒手啊......。看着自己的骨肉死于非命,心爱的妃子哭的如泪人一般,此时的高宗也是怒火中烧!立刻喊来了皇后和淑妃。这时,二人纵有一百张嘴也是难辨是非了。被愤怒烧的失去理智的高宗认定这一定就是面前跪着的这二人所为。于是,立刻下诏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打入冷宫,永不赦免!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10月,高宗皇帝立武则天为皇后,立武则天四岁的儿子李弘为太子。消除了竞争对手的武则天日子过得可谓是春风得意!没过多久,偏偏高宗皇帝又得了一种眩晕症,史书上称眩风头重,目不能视。于是朝中的大事自然就都交给了武则天代为处理。这正好比困了的时候又送来了一个枕头,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万事遂心!从此,武则天手中的权力便日益巩固、日益扩大。
,随着儿子李弘的不断长大,武则天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威胁。
渐渐懂事了的李弘深深地同情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悲惨处境。他看到皇后和淑妃被关在冷宫中,门窗都封的死死的,大小便都不得外出,只在墙上掏了一个小孔用来往里送水和饭菜,过着非人的痛苦生活,心中实在不忍,便悄悄地求父亲把她们二人从冷宫里解放出来。,他哪里知道此时就连高宗皇帝对武则天也是畏惧三分了。李弘也反对母亲过多地干预朝政,只是碍于母子关系不便明说。儿子的这些心思没有逃过母亲的眼睛,为了到手的权力不致旁落他人,武则天又一次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李弘食用了母亲为他准备的饭菜而命丧黄泉!没过几天,王皇后和萧淑妃也因食物中毒失去了生命,这也是武则天的杰作。因为她怕夜长梦多,她清楚地知道这二人日后一旦被解放出来,必然会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李弘死后,高宗立二子李贤为太子(这也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李贤也同样反对母亲执政,于是没过多久,武则天借故把李贤废为庶(shu熟)人流放到四川省巴县。然后又立三子李显为太子。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12月,高宗死,李显即位。但没过多久,武则天又设计废掉了中宗皇帝李显,把李显发到江西吉安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但武并不交权,睿宗皇帝实际上是被武则天软禁在宫中,且不许理政。这时,武又派人去四川把已废为庶人的二子李贤害死。看着母亲毒辣的手段,睿宗李旦也不敢再与母亲争权,索性改李姓为武,以示顺从。
击败了所有政敌的武则天从此便更加无所顾忌地发号施令。大概过了三年左右,武则天不再满足于这种有权无名的现状,于是便想了一条计策她命僧人法明大师编造《大云经》称其是弥勒佛转世,然后又让心腹大臣发动数百人“劝进”。一时间,朝廷上下、京城内外纷纷效仿。武见条件已经成熟便废掉了睿宗,自己做起了皇帝。改唐为周,自称大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大唐的天下从此改为周姓。
武则天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了‘殿试’、‘自举’、‘武举’等制度。她广纳人才又奖励告密。她要求凡是想要上京举报的,各地官员要为其提供马匹,举报人享受国家五品官员待遇,路上在国家专设的馆驿免费食宿。凡刁难阻拦者,格杀勿论!在皇宫院内设一举报箱,由他亲自审阅这些信件。这一政策虽使一些贪官得到惩处,但也使得诬告之风盛行,朝中上下人人自危。她重用忠臣,如狄仁杰、徐有功、杜景俭等。但她也任用酷吏奸佞,纵容男宠,如薛怀义、张易之、张宗昌等。她打击士族权贵,防止权贵结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确保政权稳固。
在她执政的近50年的时间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改善了国家与边疆及少数民族的关系。但也令阿谀谄媚之风猖獗,冤狱遍于国中!
武则天的晚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朝中大权由其侄儿武三思把持,政宪大乱!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此时被贬至江西吉安的太子李显的地位日益巩固,但武仍不肯让位。于是,宰相张柬之联合杨元琰等人发起政变,无奈之中的武则天被迫传位于李显,史称唐中宗。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则天病故于洛阳上阳宫,临终立遗嘱“祔(fu付,意死后入祖庙,合葬)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
次年五月,武则天灵驾由洛阳回长安。八月合葬于高宗皇帝的乾陵玄宫。
据说当年高宗选定乾陵位置的时候,袁天罡便仰天长叹代唐者,必武昭仪!因为乾陵所在的梁山位于长安城的西北,八卦中属乾,乾为阳,若北面的乾陵为阳则位于南面的长安则为阴,这不是注定长安城内要由女人为帝吗?但他怕因言获罪,所以没敢流露,于是便辞官不做,云游天下去了,而事后的一切发展却都应验了袁的预言。
武则天死后,围绕她能否与高宗合葬一事,朝中也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多数大臣认为合葬之说史无前例,怕惊扰了先帝。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对武带有强烈的怨恨情绪所以才反对合葬。但宽厚仁慈的中宗李显并没有记恨母亲当年废太子,把自己赶出宫中发配江西的事情,还是希望能够圆母亲的一个愿望。于是他力排众议,使母亲临终遗愿得以实现。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她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有的说是七个)长女无名,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就是太平公主。为了权力,这六个孩子竟有三个死在她的手下。三个也是由于屈从于母亲的权力,隐忍退让才得以保全性命。尤其是最小的太平公主,乖巧伶俐,有着和母亲一样的聪敏心机。她深知母亲的手段,绝不去触动母亲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所以在兄妹之中她应该是活的最为幸福的。但即使这样,日后的她也没能逃过自己亲人手中的屠刀,被李显的儿子李隆基断送了性命。因为李隆基当了皇帝以后,他深怕女人执政的历史重演,所以,对身边位高权重的女性就尤为小心,甚至连自己的母亲也没有逃过他的手掌。
如今,在位于陕西省乾县的乾陵墓内静静地躺着两个人,这两个人既是夫妻,又都当过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座皇陵!陵墓的旁边矗立着一块高七米有余的巨大石碑,这是一块无字石碑。相传当年是根据武则天的遗愿立下的。之所以无字,可能是‘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之意。正如她的意愿,如今这块石碑上已被无数的文人墨客用各种文字写满了对她的评价,只是这位通文史、善权谋、手段残酷的则天大圣皇后已无福去拜读了......。
1、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2、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3、宗教上,武则天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皇,不但会将汉字中的佛字简化为“仏”,而且还会将国字造成“圀”。而无字碑就是东亚蒙古人种对时空概念的一种表现而已即将过去放在身前,而将未来放在身后,也就是“无”代表未来,而“有“则象征过去。
4、政治上,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家,善于察言观色,在太宗时期不是特别得宠,就转向了储君李治,后来李治当了皇帝,就把出家为尼的她又接进宫去,拜为昭仪。此后因为高宗体弱,武则天就借机一步步地干涉朝政、收买人心,在690年,以周代唐,当上了皇帝。
5、对外交流上,武则天为保障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积极收复安西四镇,使唐朝与欧洲的东罗马帝国联系在一起;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使唐朝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的国家连接在一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武则天
折叠出生
武氏为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帝都长安,一说生于利州。武氏是武士彟和杨氏的次女,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武氏的本名没有被记载下来,今有人推测为武元华。
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父亲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
折叠初入入宫
武则天贞观十一年(638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氏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宫中生活,晚年的武氏曾回忆为太宗驯马一事。当时,太宗有名马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武氏侍候在侧,对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武氏之志。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折叠削发与入宫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谣言,传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她们想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昭仪诅咒而死亡。但这不利谣言无所证据下传到皇帝耳里后,在唐高宗大怒之下,听信并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升为一品宸妃(唐朝后宫四夫人中本来并无宸妃此封号,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额已满,唐高宗为了武氏,才创宸妃封号),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不能成事。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废皇后而立武昭仪消息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萌生。
折叠为后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0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充满艰辛。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做出一系列举动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折叠掌政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诏皆施行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太子李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武后怒,不久太子死于合壁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
折叠废立与称制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后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后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后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武后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殿中侍御史。是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后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这年命令僧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买人心,但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
折叠武后称帝
次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河南博物馆所藏武瞾金简,中国唯一的皇帝金简。武氏在久视元年(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同年九月,武氏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玆,发兵戍守。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后的功德。武后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氏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武氏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魏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则天唯一长大成人的亲生女儿),又欲诬皇嗣(唐睿宗)及庐陵王(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后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后召还庐陵王(中宗)。武后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睿宗)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后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后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
中宗长子邵王李重润(中宗第二次为太子时封为邵王)与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宫”,易之投诉于武后,武后敕李重润、永泰郡主、武延基皆赐死。
折叠退位
武则天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李重润一起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处死。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氏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无字碑位于武则天和高宗和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
武则天出身大贵族大官僚家庭。她的父亲武士彟,由于参与李唐建国有功,封太原郡公、应国公,任工部尚书,食实封800户,赐田300顷。
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她入感业寺为尼。后来高宗又把她召到宫里。
武则天入宫时,谦虚谨慎,“卑辞屈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美于上”,于是她当了宸妃。
武则天做了宸妃并不满足,还想当皇后。在封建社会,废立皇后是国家大事,必须得到朝臣的支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表示反对,却得到李勣、许敬宗、李义府的支持。永徵六年(655)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
关于武则天,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她的为人。唐太宗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骢,性情暴烈,谁也不敢骑它,也没有人能制服它。武则天说“我能制服它,但须有三件东西。“
太宗说“要哪 、三件东西?“
武则天说“我要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把匕首。马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锤它;还不听话,就用匕首刺死它。”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武则天的性格。她执政后,就是用驯马精神控制群臣,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唐高宗去世后,她进一步又想夺取皇位。
,她利用佛教制造登基的舆论。当时和尚法明等编了一部《大云经疏》,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应当称帝。为此,她下令全国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藏一部《大云经》,由高僧向群众宣讲,利用宗教迷信为她夺取皇位制造舆论。
,武则天又叫酷吏付游艺纠合数百人“劝进”。后来,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六万余人也跟着上书,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执政以来,继续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压抑部分士族,扶助新兴庶族;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
她虽然没有重大建树,但并没有把唐朝引向衰败。
在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出现了数百位皇帝,其中,武则天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位。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一个女人就能统治世界,这其中肯定隐藏着无与伦比的传奇。那么,武则天?有多传奇看看她人生的这些阶段,你就会明白了。
贞观十,年间即公元637年,14岁的年芳武则天被选入宫中,取名“五才”,赐名“武媚”。后世称武则天为“武媚Niang”,即由此而来。如果说武则天在十四岁之前只是一个大家闺秀,那么在十四岁之后,她就开始接触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武则天和他们的他个无子女的妃子被“送”到长安,的甘叶寺出家当尼姑。按理说,女人当尼姑,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过一辈子。,武则天的命运充满了传奇。事实证明,“出家”只是她走向更高位置的跳板。因为武则天和高宗李治已经断交,武则天没有在甘叶寺待太久,仅仅两年后,武则天入宫。也正是因为这个时候,武则天似乎有了先天的手段和算计,终于可以用上了。入宫后,她凭借自己的手段和算计,打败并残忍杀害了、地位日益上升,甚至到了后来,因为唐患病,开始被委以参政之职,这是一个可怕的局面。从此,皇帝上朝,而武则天则听取政务。
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登基。李显虽然贵为皇帝,他的权利完全被他的母亲所掌控。李显是悲哀的,他的一生做了皇帝又被母亲夺走,之后还是在朝臣帮助下才得以复位,可以说他在武则天眼中只是她登上皇位的一块垫脚石罢了。不久之后,武则天将朝中的势力全部换成自己的人,这些人拥护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就这样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诞生了。武则天虽然在某些事情上过于狠毒,要讨论起她做皇帝的功绩而言,确实她比她的儿子对唐朝的繁荣做出的贡献大。
武则天虽然做过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情,虽然她不是一个好母亲,但她确是一个好皇帝。她的一生,她的作风既可以说是生活所迫,但也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她在死后,自己的陵墓之前立了一块无字碑,让后人来评价她的是非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