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黎明妻子朱隶简介(《山河月明》朱棣为何不愿

  • 生活知识
  • 2023-05-22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山河月明》朱棣为何不愿意娶徐妙云呢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如何发展的

《山河月明》朱棣不愿意娶徐妙云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朱棣调皮捣蛋,不想接受父皇母后的安排,第二个原因是徐妙云女诸生的称号吓退了朱棣。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通过时间慢慢相处发展而来,属于先婚后爱,朱棣慢慢爱上徐妙云的聪慧大义,感谢妻子的无私帮助。朱棣的叛逆和徐妙云的早慧是最好的搭档,共同谱写永乐盛世。

一、朱棣不甘心接受家人的安排。

朱棣散漫惯了,在皇宫喜欢到处闯祸,这种性格的人不可能乖乖听从家里人安排婚姻大事。他尚且年幼,处于叛逆期,去战场逃避结婚。等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皇子的责任和义务,才能配合迎娶徐妙云。

徐妙云女诸生的名声在外,朱棣并不曾见过徐妙云本人,他以为有这样名声的女孩应该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不可能会符合自己对妻子的设想。即便不是个之乎者也的女学者,肯定也是个厉害角色,结婚后被她管着一定不自由,所以他不想结婚。

二、朱棣和徐妙云日久生情。

朱棣是个聪明人,他会明白徐妙云的好处,日久生情。在凤阳,徐妙云跟随他成为一个农妇,给他提出很多建议,让朱棣成为一个爱护士兵的好皇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徐妙云阻止朱棣做傻事,朱棣一意孤行差点入狱,徐妙云又请出各路人马营救,保护朱棣人身安全的又保住了他皇子的身份。朱棣被救出后对妻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回到京城之后,朱棣进入锦衣卫,成为大家都害怕并痛骂的人物,徐妙云知道这是父皇的安排,并不觉得委屈。

你觉得《山河月明》朱棣为何不愿意娶徐妙云呢?欢迎您到下面的评论区发表您的宝贵意见。

《山河月明》徐妙云和朱棣是何时开始有感情的你如何看待这两人的感情

徐妙云和朱棣是在结婚后开始有感情的,两人在结婚之前根本都没见过面,也都不认识对方。我觉得这对夫妻的感情很让人羡慕,两人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很真挚。

一、    朱棣对婚事的反抗

当初朱元璋让朱棣和徐妙云结婚的时候,朱棣是经历过反抗的。让朱棣到徐府和徐妙云见面的时候,朱棣便在十二弟的帮助下逃走了。后来还跑到秦王府拿走了令牌,直接跑到了军营里。徐达原本是看不上这个女婿的,知道朱棣跑到军营后,便用军法打了朱棣几十大板。后来,徐达和朱元璋许诺朱棣从战场上回来之后便会和徐妙云结婚了。后来,朱棣从战场上回来后,仍旧逃不过和徐妙云的婚事。

虽然他也反抗过,被太子打了几大板,被迫和徐妙云结婚了。而婚后的徐妙云在结婚的当晚便给了朱棣一个下马威,让朱棣睡在地上,两人夫妻间的感情也是婚后的相处中建立的。

二、    朱棣对徐妙云的感情

朱棣结婚之后,对于妻子徐妙云也是言听计从的。在家里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是听从徐妙云的,后来朱棣被派到地方当百户的时候,朱棣不想徐妙云跟着受苦,徐妙云却主动要跟着朱棣。

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朱棣很感动,两人夫妻间的感情更加好了。后来两人到了地方之后,完全抛弃了王爷和王妃的身份,就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和周围村民的关系也很好。

两人还时不时的撒糖,朱棣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有时候拿不定主意的话也会征求徐妙云的意见。后来朱棣入狱之后,徐妙云也是跪在皇宫门口请求朱元璋原谅。这对夫妻本身就是患难与共,朱棣有什么危险的话,徐妙云作为妻子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助丈夫,朱棣在哪里,徐妙云就在哪里。

朱元璋几个妻子朱棣是哪个妻子生的

都说皇帝的后宫有三千佳丽,为朱元璋生儿育女的嫔妃屈指可数。

1.大明孝慈高皇后马氏,是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关于马皇后的子女,众说纷纭。正史记载,马皇后前后生五子二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二女宁国公主,四女安庆公主。有的说,朱元璋那些嫡子一个也不是她生的,而是她的养子,她只生了两个女儿。也有说法明成祖并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她人所生;也有说法是朱棣的母亲并不是马皇后而是妃。

2.妃,妃是高丽国进贡的女子,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她才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生母,这种说法目前还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开的迷。

3.汇费郭氏,郭氏是郭子兴的女儿,生下的子女有蜀献王朱莼、代简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以及汝阳公主。

4.美人张氏,张氏生有宝庆公主,朱元璋驾崩的时候,她由于女儿年幼而幸运地成为唯一一个免于殉葬的幸运儿。

5.成穆贵妃孙氏,孙氏是朱元璋的一位宠妃,生有临安公主、怀庆公主。

6.宁妃郭氏,郭氏生有鲁荒王朱檀。

7.贵妃赵氏,赵氏生有沈简王朱模。

朱棣一生最爱的女子是谁她死后朱棣做到了永不立皇后吗

摘要仁孝徐皇后,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燕王妃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至徐家,为儿子朱棣聘为妃。父亲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母谢氏(谢再兴次女)。

徐皇后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闺名徐妙云,比成祖小2岁,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后来,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在朱棣前往大宁“借”兵之际,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本人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位居中宫

建文四年七月成祖登基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为皇后。 做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 除此之外,徐皇后还曾经向朱棣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并对她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徐皇后年寿不永,她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着当年在‘靖难之役’初起时,为守住北平城而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子,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想要趁着皇帝日后北巡的机会,亲自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只可惜我再也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11

朱棣一生最爱的女子是谁?她死后朱棣做到了永不立皇后吗?

仁孝徐皇后,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燕王妃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至徐家,为儿子朱棣聘为妃。父亲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母谢氏(谢再兴次女)。

徐皇后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闺名徐妙云,比成祖小2岁,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后来,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在朱棣前往大宁“借”兵之际,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本人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位居中宫

建文四年七月成祖登基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为皇后。 做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 除此之外,徐皇后还曾经向朱棣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并对她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徐皇后年寿不永,她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着当年在‘靖难之役’初起时,为守住北平城而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子,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想要趁着皇帝日后北巡的机会,亲自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只可惜我再也

仁孝徐皇后,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燕王妃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至徐家,为儿子朱棣聘为妃。父亲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母谢氏(谢再兴次女)。

徐皇后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闺名徐妙云,比成祖小2岁,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嫁给17岁的燕王朱棣为燕王妃。徐氏仁孝温和,马皇后不只一次当众称赞这位儿媳妇。

洪武十三年三月,燕王妃随成祖就藩北平。

后来,建文帝削藩,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在朱棣前往大宁“借”兵之际,面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燕王妃本人亲自登城督战,与世子朱高炽成功保卫了北平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燕王妃踏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女主人了。位居中宫

建文四年七月成祖登基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为皇后。 做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 除此之外,徐皇后还曾经向朱棣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并对她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徐皇后年寿不永,她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直惦记着当年在‘靖难之役’初起时,为守住北平城而应命作战的将士妻子,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想要趁着皇帝日后北巡的机会,亲自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只可惜我再也

四年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长陵地下玄宫落成,朱棣将仁孝皇后的梓宫从南京迁至北京葬于长陵。自永乐五年皇后去世时至永乐十一年下葬,这期间徐氏的棺椁一直被置于南京皇宫内未葬,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十五年后,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七月十八日,壮心未己的朱棣病逝于征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五岁。同年十二月,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评论收起

朱棣有几个老婆 永乐大帝朱棣的老婆资料介绍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人们称之为的永乐大帝。那么朱棣有几个老婆呢?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
  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欲赠爵,后力言不可。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终弗谢。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官僚宜择廷臣兼署之。一日,问“陛下谁与图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币。谕曰“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尝采《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
  永乐五年七月,疾革,惟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皇帝北巡,一赉恤之也。”是月乙卯崩,年四十有六。帝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十月甲午,谥曰仁孝皇后。七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又四年而陵成,以后葬焉,即长陵也。帝亦不复立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永乐七年封贵妃。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为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十八年七月薨,礼视太祖成穆孙贵妃。
  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姿质穠农粹,善吹玉箫。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命其父永均为光禄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凯还,薨于临城,葬峄县。

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之贤妻--徐皇后

徐皇后是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她从小记忆力非凡,所以父母都特别对她上心,请最好的老师在家教她学习,她喜爱儒学,当时被人称颂为‘女诸生’。

后她的才华和名气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就和她的父亲徐达说明了有意成为儿女亲家,徐达乐意至极,后来顺利成为了明成祖朱棣的妻子。
婚后他们十分恩爱,这也赢得婆婆马皇后的喜爱,特意教授她如何管理家庭大小事务的技能。马皇后也是经常夸奖自己这个漂亮孝顺的媳妇。
后来他们被派到地方做了藩王,朱棣就做了一段时间的燕王,期间作为王妃的徐氏便用上了马皇后教授的管理家的能力,把王府管理的井然有序。

在朱元璋没有去世时一直相安无事,后来不满他的侄子朱允做皇帝,而且朱允性格优柔寡断,相比于他的那些拥兵自重的藩王叔叔而言,他就是一只待宰割的羔羊。
在朱棣的努力和强势攻势下,朱允被夺了皇位,其他藩王也被大大削弱势力。在他征战的岁月里,没有徐氏的付出就不会有他如今的地位。
当时宁王朱权势力比较大,朱棣打算先攻下他的军队,随后改变联合在一起抵抗朝廷派来的大军。这期间需要时间进行调和。在朱棣不在王城的这段艰难岁月里,她和世子朱高子炽留守城池。在朱棣走之前就万般叮嘱只能死守不能强攻,为拖延敌人进攻速度,他特地命人将通往城池的索桥斩断。
毕竟来着不善,敌方拥有五十万大军,而领军将领也是名将李景隆,他们到达城池时发现端倪就兵封几路去攻占城池,在猛烈的攻势下,城内官兵情绪十分低昂,眼看就要被攻破,敌人还日日到城下劝降,有好多人都动了投降的心思。
徐氏在这样千钧一发之际,她毅然决然的披上马甲,手拿武器,号召着守城的妇女们一起奋力抗敌,她的抗争精神让城内人无不感动涕零,与其投降被俘虏欺凌,倒不如拼个你死我活博一线生机。
在他们是在撑不下去之际,朱棣领着大军来解围,不出几日,朝廷的军队就被击垮,朱棣就顺利做了皇帝。做了皇帝的朱棣心里十分感念夫人恩情,就更加疼惜她。登基不久后就册封徐氏为皇后。
在徐氏当皇后的岁月里,她和她婆婆用包容大度和以身作则赢得大臣和百姓们的尊敬和敬仰。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照顾丈夫衣食住行和子女教育之外,她还身体力行想着如何给生在深闺的女子多一些书籍阅读,好修身养性。
于是这个‘女儒生’废寝忘食的读先人留下的书籍,编写了两本传世之作《内训》和《劝善书》。
《内戒》听着名字就是写给女性看得,书中教授女孩们要修养德行,孝顺父母之类的处世之道,被当做教材来教育女孩儿。

《劝善书》听着名字就感觉这有点想佛家用于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部书籍也确实含有佛家的思想,但不仅仅限于佛家,实际上它是儒释道三家和合体,可见徐氏是多么的博学和有文采。书中也没有多高深的言论,就是收集和改编历代三家留下的劝善之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汇编而成,可见徐氏是一位心地善良之人,还有着普度众生之心。
古往今来最忌讳的就是外戚干政,在徐氏活着的时候,就没有发生过一起,这与她自身的见识和修为分不开的,她严格要求贵胄们要遵纪守法,想取得成就和嘉奖就必须靠实力获得,而不是倚老卖老,靠资历获得。
据说皇帝朱棣在徐氏的劝谏和感召之下,在官员选拔上不在看门第和资历,而是看实力和才敢,在他手中出现了一大批破格录用的官员,是他在战争后调养生息的时间大大的缩短,国家和百姓也开始富裕起来了。
这个尽心尽力的皇后,在费劲心血辅助朱棣的,身体健康也大大受损,当了十多年皇后就去世了,悲痛不已的朱棣伤心不已,随后没有再续弦了。
一个人能被世人所敬仰和佩服已经是不易,还能留下作品被传颂就更了不得了,时候徐氏得了‘仁孝皇后’是实至名归,不像很多人是假的。

朱棣一生为什么只立一位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的后宫嫔妃数量居多,身强力壮的朱元璋即使在处理政务时“日入而休,星存而出”,依旧没有放下繁衍子嗣的重大事业。朱元璋一生总共有二十四个儿子,最钟爱和宠信的儿子是太子朱标,为培养这位继承人,朱元璋专门派名儒宋濂做太子老师,加以教育培养。朱标在儒学文化的熏陶下,一言一行都竭力效仿仁爱的圣贤之君,对朱元璋杀戮过重、不近人情的冷血手段常常出言劝告阻止。朱元璋认为自己是在给儿子铺路,他想要将一个打造得太太平平的江山交到儿子手里。

即使朱皇帝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依旧没有得到朱标的理解,愤怒的朱元璋眼见儿子油盐不进,抄起一把板凳使劲掷了过去。其实就我个人意见而言,朱标的性格比较像母亲,仁爱的马皇后,常常为他人着想。完美继承朱元璋性格的是四子朱棣,也就是后来起兵靖难的燕王,智勇双全的朱棣,也有着和父亲一样阴晴不定的心理。

1376年,朱元璋亲自为十七岁的朱棣挑选王妃,对象是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的长女,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奇女子。当朱元璋召徐达入宫商量的时候,徐达惊讶地表示自己正有此意,朱棣的文治武功完全能够独当一面,自己对他十分欣赏。就这样朱棣和徐氏结为夫妇,两人共同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也是一对难能可贵的患难夫妻。

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至死不肯见朱棣一面,朱棣没有处死他,也都是看在徐皇后的情分上。朱棣和父亲朱元璋一样好命,都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同样朱棣至死也没有再立皇后,在他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替代妻子的位置。

朱棣的老婆是谁

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1407年),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生母谢氏。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人称“女诸生”。徐氏自幼入宫,选在燕王朱棣之侧,洪武九年(1377年)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得孝慈高皇后喜爱;洪武十三年,随朱棣就藩北平,夫妻情深,王府内政肃然;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使朱棣无后顾之忧;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谥号“仁孝”。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徐氏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