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张艾嘉已经60多岁,儿子也步入三十岁的年龄,有了工作和女友,母子二人感情深厚,过着低调幸福的日子。
娱乐圈一直都很复杂,但每次发生一些爆炸新闻,大众还是很好奇,不管哪个国家的演艺界,只要有艺人出现与本人不符的新闻事件,一般都会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
例如,67岁的张艾嘉分享了一组自己给儿子拍的艺术写真,不少人反应过来,原来当年那个被绑架的孩童,现在早已成人,从这张照片上的侧脸来看,还和彭于晏有几分相似。
从其他图片上我们不难看出,褪去女强人光环的张艾嘉,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有了几分老态,身穿粉裸色长裙的她,知性端庄,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母亲模样。
不过说到张艾嘉这个人,不知道大家对她的故事有没有了解,她一生的感情经历比许多港台女星都要精彩,连王菲都要让一步。
她和罗大佑谈过恋爱,和李宗盛纠缠不清,还曾经成为别人口中的“小三“,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人,这样的传奇女人,一切还要从她成名前开始说起。
1953年,张艾嘉在台湾出生,她的家庭背景还是有一定势力的,父亲是军官,母亲是名媛,不过父亲在张艾嘉一岁左右,就不幸去世,后来母亲改嫁,张艾嘉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
1996年,张艾嘉的母亲还是希望女儿能有大家闺秀的那种端庄温婉气质,所以在张艾嘉13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往了美国念书,这个时候,刚好是美国嘻哈文化正流行的时期。
在美国生活的张艾嘉,没用多久就被美国的这种新兴文化所吸引,她在这里释放天性,剪短了头发,和不同的美国男生谈恋爱,还在公园里赤脚放声歌唱,在这里,张艾嘉活出了另一个人生,她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由于张艾嘉的男友频繁更换,还没开始上一段恋情分开的难过,下一任男友就接踵而至,简言之就是张艾嘉根本没有空窗期,男友不断。这件事被母亲得知后,母女两人大吵了一架。
之后张艾嘉还意气用事,赌气去了香港发展,没想到这一无心的选择,却改变她的人生轨迹。张艾嘉决定去往香港娱乐圈闯荡后,就被嘉禾电影公司签下,并且还恰逢经历了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
由于那时候的港星层出不穷,帅哥靓女又多的数不胜数,张艾嘉的颜值就显得平淡无奇,不过张艾嘉也没有气馁,她很快接受了这一事实,从性格和演技上入手,突出重围,在一众女星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她的实力有多强。
1976年,张艾嘉获得了最佳女配,仅隔一年,她又因为和林青霞合作《红楼梦》,而被观众熟知,演技也得到了导演和观众的认可,从此,张艾嘉对表演的热情更是一腔热血。
1981年,张嘉佳凭借影片《我的爷爷》赢得了金马奖的最佳女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艾嘉的演艺事业正式迎来第一个顶峰,她在业内的人气也越来越高,她也不止一次的感谢当年那个只身闯荡演艺圈的自己。
再说到张艾嘉的感情生活,也是值得好好提一提。
1974年,张艾嘉和罗大佑发展成了恋人,在此期间,罗大佑还把自己认真创作五年的歌第一时间分享给了张艾嘉,还送给了她让她演唱。
不过在外界看来这样一对恩爱的恋人,也还是因为性格不合而分手,尽管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两人一直藕断丝连,有过几次复合,但还没未能修成正果。
包括在2006年,张艾嘉的儿子遭遇绑架,罗大佑也第一时间赶往张艾嘉身旁陪伴安慰,还在演唱会上表示张艾嘉是个伟大的母亲致以敬意,但两人终究是无法回到过去,只能成为彼此青春年华里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1985年,张艾嘉认识了王靖雄,两人交往五年后,张艾嘉怀上了王靖雄的孩子,王靖雄终究还是无法抵挡张艾嘉的魅力,和自己的妻子离婚后,转身就把张艾嘉娶进了门。
之后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也很美满,王靖雄对张艾嘉依旧宠爱至极,对两人的宝贝儿子也是视为心肝宝贝。可2006年的绑架,也从此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
在2006年的夏天,张艾嘉的儿子遭遇绑架,绑匪以1500万元的赎金要求进行威胁,好在通过警方的调查搜索,于一个星期以内将绑匪捉拿归案,儿子也被从行李箱中救出。
在经历了绑架一事的儿子,从此也变得自闭不再说话,至此,张艾嘉才醒悟,一切的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家人的健康平安才是最重要的。从此以后,张艾嘉便辞掉工作,专心照顾儿子,终于在三年后,儿子开口说话,张艾嘉喜极而泣。
如今的张艾嘉已经67岁了,儿子也步入三十岁的年龄,也有了工作和女友,母子二人感情深厚,过着低调幸福的日子。
《明天会更好》创作背景如下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明天会更好》的创作者们希望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为公益而唱的模式,来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于是,罗大佑、张艾嘉等台湾歌手共同创作了这首歌曲,并出面召集了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共60位华人歌手共同演唱。
这些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签约限制,其中有李宗盛、蔡琴、苏芮、潘越云等歌手和艺人。罗大佑等发起人还邀请到了飞碟、滚石、宝丽金等公司参与了单曲专辑的制作。
歌曲信息
2005年,该曲收录在为“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制作的专辑《真情暖人间》中。
2008年11月15日,罗大佑凭借该曲获得第六届东南劲爆音乐榜华语乐坛杰出贡献奖。
2020年2月27日,为传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明天会更好》作为公益曲被群星重新演绎。
贾樟柯拍《山河故人》时,因中文老师一角有大年龄跨度的师生恋戏份,选角迟迟定不下来。
请来了张艾嘉。
贾樟柯被她身上那股跳脱年纪的自由吸引。
55岁,张艾嘉和郑元畅在舞台剧上演贴身;
62岁,和年纪更轻的董子健在《山河故人》里 ;
到了68岁,她还可以和“国民老公”彭于晏在《热带往事》里暧昧不清。
女演员的戏路,普遍随着年纪增大越走越窄。
张艾嘉却不。
同龄女星都在演奶奶了,独她一个还能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少年感是属于青春的。
但在年近七十的张艾嘉身上,它竟毫不违和地并存着。
最近,她在自己监制兼的综艺《念念青春》里,和周深、五条人、李雪琴等谈论起青春这个话题。
弹幕里有人说张艾嘉越活越年轻了。
没错,但我更愿意这样形容——
“青春”这两个字,从来就没离开过张艾嘉。
不认命的“小妹”
如今的张艾嘉,是人们知性优雅的“张姐”。
50年,观众更替了几轮,足以让人忘却——
“张姐”也曾是的“小妹”。
上世纪50年代,张艾嘉出生在书香门第。
是军官,母亲是政要魏景蒙之女,还是当时两岸皆晓的名媛美人。
一出生,张艾嘉的人生道路已经被铺设得很漂亮。
她却要把这漂亮的路打碎了重来。
13岁,太贪玩像个“坏女孩”,被母亲送往美国念书。三年后,又因为太喜欢谈恋爱,被母亲拽回。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谈恋爱
其他都不喜欢的
活在保守年代,生在传统家庭。
张艾嘉把短裙穿在身上,以示对命运的反叛。
她不想成为被保护的公主。
人生的之一次不认命,是她放弃学业、与家世叫板,进入“轻浮的演艺圈”。
谁也拦不住,母亲也就无奈地由她去闯。
1971年,张艾嘉18岁。
她离开,飞往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不巧的是,一代林青霞的演艺生涯,也在那时准备拉开序幕。
凭借73年银幕处女作《窗外》,林青霞一夜成名。同年,张艾嘉也在《飞虎小》中初亮相,却没有激起多少水花。
年轻时的张艾嘉容貌灵俏,但哪挡得住林青霞的光芒。
4年后,张艾嘉才在《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和林青霞同担主角
那个年代,是琼瑶片的鼎盛时期。
林青霞迅速走红,和林凤娇并称琼瑶片“二秦二林”中的“二林”,很多男女明星都要为她做配。
张艾嘉却只能充当武打片中的“背景板”,在男明星上演戏份时,在旁边机械地作反应
他们在那边打打打,你就在这边啊啊啊
当她终于等到出圈的机会时,又与林青霞撞车——
丁善玺写信找她出演《八百壮士》的女主角杨惠敏。因制片方的顾虑,最终,更有人气的林青霞拿到片约,张艾嘉反倒成了客串的配角。
张艾嘉客串的军
频频撞车,次次被压,这际遇换谁也气不过。
张艾嘉默默接受。
但,不代表她认命了。
林青霞凭杨惠敏一角,在亚太节封后;张艾嘉也凭她的配角,接到让她真正翻身的片约——
她卖力演出的光芒,被在该片饰演男主角的柯俊雄注意到。
后来他自导自演《我的爷爷》,便邀请张艾嘉担任女主角。
这部片,让张艾嘉捧回人生中之一座金马影后。
这是她第二次不认命。
即便笼罩在巨星的光环下,即便不被四周看好,她也绝不服输,势要争一口气。
把角落里的自己,推向了聚光灯的。
张艾嘉演艺生涯的精彩篇章,这才刚刚翻开。
演员时期,她还是一名歌手。
开了公司,把许鞍华从一众青年导演中挑选了出来。
封后不久,她又多了一个身份——新艺城分公司总监。
这时候的张艾嘉12年,年满30岁,来到了一个世俗上普遍求稳的年纪。
,她没有一点要消停的意思。
从武打片的“背景板”、琼瑶式的娇滴滴,成长为召集杨德昌、柯一正等一众导演拍摄本土文艺片的大boss。
刚开始风风火火,杨德昌的《海滩的一天》、九个导演合拍的《十一个女人》都是在这个计划的推动下拍出来的。
《海滩的一天》中的张艾嘉
如张艾嘉形容,那是令人回味的黄金时代。
但好景不长,第三年就迎来了内部矛盾。
她在失意下辞职而去,也暂时从的世界淡出,和李宗盛 了专辑《忙与盲》。(这名字你细品,受了多少委屈)
谁也想不到,专辑发行后的第二年,张艾嘉又满面春风地回来了。
这一次,她带着新的身份出现——导演。
自导自编自演《更爱》,获九项金马提名。当年,金马、金像影后都颁给了她。
这是她第三次不认命,也是她人生路途续不灭的一团火。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常常是痛苦完、忧伤完,带着一身伤又再奔赴战场。
最终,在众星捧月的时代。
杀出了一条属于张艾嘉的路。
反叛的“张姐”
82年,林凤娇嫁给成龙,自此退圈;12年后,林青霞嫁给富商邢李源,逐渐淡出银幕。
彼时,“二林”都为婚姻放弃了各自的演艺事业。
张艾嘉至今有过两段婚姻。
但婚姻对她来说,更像是体验人生的一种方式。
她怕极了像“嫁入豪门,自此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这种既定叙事。
79年,她不顾家里反对,坚持嫁给大她16岁的刘幼林。当年,她开了自己的公司。
91年,她与商人王靖雄奉子成婚。
次年,她就推出专辑《爱的代价》。并在安顿好家庭后,就把事业重心移到了,参演李安的《饮食男女》。
可以说,“小妹”成长为“张姐”的过程,和反叛二字唇齿相依。
而她的反叛,又离不开她的身份——女人。
张艾嘉既不愿在感情生活里做世俗意义里的女性,也不愿在事业上做千篇一律的女明星。
她的角色身份,在不断地被打破。
在《我的爷爷》前,张艾嘉的选择不多。
这个时期,她饰演的女性角色不是没个体性而言的“背景板”,就是依附男性的贤良女性。
比如前不久因病逝世的李行导演的作品,《碧云天》。
改编自琼瑶作品,是一出现在看来十分狗血的爱情故事。
张艾嘉饰演的角色为了,借腹给林凤娇饰演的角色生子,造就了一出两女一男的三角恋。
有了这个角色的铺垫,便更能理解张艾嘉的导演处女作《更爱》,在当时界别树一帜的地位。
那年一同入围金马更佳剧情片的,有杨德昌的《 》、柯一正的《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吴宇森的《英雄》、尔冬升的《癫佬正传》、李行的《唐山过》。
都是男性导演拍的,以男性视角为主的故事。
而在张艾嘉的故事里,男主角林子祥反成为了“背景板”,主角是由张艾嘉和缪骞人饰演的一对好姐妹。
虽然和《碧云天》一样,是两女一男的三角恋情,但核心已经变了。
在这个故事里,张艾嘉饰演的白芸,在几乎没有婚姻自由的年代,有了说不的自主性。
这是演员张艾嘉的反叛。
而后,无论是《饮食男女》里爱上老男人的锦荣、《山》里的绝望主妇常月琴,还是《山河故人》里和学生 的Mia,张艾嘉都在不断打破自己在银幕中的形象。
从贤良女性到独立女性,再到自由女性。她在一边倒的男性叙事中,寻找女演员自主的可能。
不过,最有力的,还是导演张艾嘉自身的反叛——
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创作环境里,往女性的内心挖掘,讲述女性故事。
如果说,《更爱》还在张艾嘉本身所属阶层的女性,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到了95年的《少女小渔》,张艾嘉开始把镜头延展到了自己阶层外的女性,完成探索的突破。
片子的主角,是刘若英饰演的孤儿小渔。
她前二十四年的人生,都在“她没有选择,ok?”的处境下度过。
成为孤儿、被院长选作儿媳、为了男友到纽约做劳工,甚至后来为了取得绿卡,被男友强塞给美国老男人假结婚。
小渔都是默默接受命运安排的被动者。
剧本的底,严歌苓的同名,由李安在美国找制片人负责改编。
之一版出来后,张艾嘉直接傻掉。
她发现,这个美国男人完全走不进女性的内心。
在他的视角下,这个一生都在被别人选择的女孩,在美国的生活无非是日复一日的等待,以及doi。
两人在餐厅大吵一架后,张艾嘉把小渔的部分接过己写。
他大骂我
然后 我突然就觉得
我自己是“少女小渔”
在她的笔下,小渔除了等待,还有思考。
她会在无人知晓的时候用读书来消解孤独,她的英文甚至讲得比男友还好。
在故事的结尾,小渔也终于做出了人生中之一次的自主选择。
尽管这部不是张艾嘉的剧本,但很贴合其一贯的故事风格
无论女性角色的境遇多么窘迫,她们总还保留着女人的温情。
仁慈地为她们的生活,留有一束向阳的希望。
你看,后面的《心动》《20 30 40》《相爱相亲》都是如此——
独属张艾嘉的色彩。
优雅的反叛者
许知远形容张艾嘉是“每个时代的介入者”。
回过头看,她真是一名很厉害的长跑选手。
90年录制《今夜不设防》的时候,同期的林青霞已经出演了百来部作品,张艾嘉还是两位数。
在那个人均高产、奋力就极可能成功的年代,张艾嘉算是慢跑一族。
但,慢不代表不拼。
有人拼命跑快,有人拼命跑远。
张艾嘉早早就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绝不可能被定格,她对世界有太多的好奇。
只要是我没有做过的事
都会很吸引我
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
她每次都像个静悄悄的介入者,不争不急。
你不会从众星中一眼注意到她,但你会一直看到她。
从上世纪70年代琼瑶片的鼎盛时期,到如今由年轻人主导话语权的多元文化语境。
张艾嘉从未离开过大众视线。
和她同期的创,有的因为身体不堪重负离开,有的已经渐渐淡出这个圈子。
还在出作品的,少之又少。
而张艾嘉的创作生命,就好像源源不断有补给似的,燃烧不尽。
或许,好奇便是她的燃料。
因为疫情,去年很多项目都停拍了。张艾嘉和陈冲、李少红一起,完成了《世间有她》的拍摄。
拍之余,她还尝试把古典音乐和剧场演出结合,和进念·二十面体合作在进行了《魅》的公演。
今年录制《念念青春》时,她正担任FIRST青年展的评委会。
张艾嘉在FIRST,图源见水印
录制的间隙,她要看完所有的参展。,几部新作也正在筹备当中。
从她身上,你看不出一点疲惫。
《念念青春》有一期,她要去五条人的家乡海丰。那天飞机延误,清晨从酒店出发,辗转多次后才在深夜抵达目的地。
和仁科在机场偶遇的时候,张艾嘉还精力充沛地和对方谈笑逗趣。
68岁,按世俗眼光,应该是一个早该知天命的年纪。
,张艾嘉还和年轻时的反叛无二,内心仍然护着出发时的那团火。
去年在《八分》和梁对谈,张艾嘉说到她正在向专业的老师学习声音表演。
透过她的声音,就能感受到她那股比年轻人还活跃的热忱劲儿
其实我很高兴有人还愿意教我
我多希望有人多教我
未知的,她始终好奇。
好奇和热忱,正是她人生路途中的燃料。
将她塑造成了优雅的反叛者,让她的路走得比别人都长和久。
也让她一直把青春携带在身,越活越像个年轻人。
《念念青春》之一期的嘉宾,是90后周深。
两人见面前,周深紧张得不行。
在他的想象中,张艾嘉应该是会问出“你的人生有意义吗?”这类问题的严肃长辈。
为了不尬场,周深提前学习了杀猪叫的声音(?),来拉近和长辈的距离。
没想到,张艾嘉立马就模仿了同款猪叫来“回礼”。
周深惊到一时失语,不知所措。
眼前的“严肃长辈”,明明跟熊孩子无异。
那个罗大佑的“小妹”、倪匡“很皮的小男孩”,依然住在张艾嘉的身体里。
节目里,她总以低姿态和年轻人对话、学习年轻人的语言。
当嘉宾是年纪相近的老朋友周华健时,两个人因为青春糗事笑到前仆后仰,就像是还没长大的小青年。
没皮没脸,肆意妄为。
在周华健的读诗会上,刚毕业的年轻人把求职看作人生的交叉路口。
张艾嘉答这位年轻人
你才刚刚开始,怎么会到交叉路口
你还远得很呢
对年轻人说的这番话,在17年的《十三邀》里,她也对自己说过同款。
那时的张艾嘉64岁。
许知远问她会不会觉得,她这代人在舞台上待的时间太长。
张艾嘉脱口而出“不会”。后续,她又补充道
我才不过是64,跑起来,路仍长
她形容周华健是几十年不变的赤子之心,她自己又何尝不是?
张艾嘉的大半生已很精彩。
不过,故事远没有完结。
68岁的张艾嘉,前面的路还很长。
她依然青春叛逆,还会像刚出发的少年一样,继续往前奔跑。
她的人生。
至今,尚未有定论。
今日打工人假章刻制中心科长
以上就是与六十多岁属马的是哪年出生的相关内容,是关于张艾嘉的分享。看完属马的分别是哪些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天会更好的创作背景如下所示。
1、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明天会更好》的创作者们希望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为公益而唱的模式,来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
2、于是,罗大佑、张艾嘉等台湾歌手共同创作了这首歌曲,并出面召集了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共60位华人歌手共同演唱。
3、这些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签约限制,其中有李宗盛、蔡琴、苏芮、潘越云等歌手和艺人。罗大佑等发起人还邀请到了飞碟、滚石、宝丽金等公司参与了单曲专辑的制作。
《明天会更好》原唱版由中国台湾群星演唱的歌曲,由罗大佑、张大春、李寿全、邱复生、徐乃胜、张艾嘉、詹宏志作词,罗大佑作曲,陈志远编曲,收录在1985年发行的单曲专辑中。2005年,该曲收录在为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制作的专辑《真情暖人间》中。
2008年11月15日,罗大佑凭借该曲获得第六届东南劲爆音乐榜华语乐坛杰出贡献奖。2020年2月27日,为传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明天会更好》作为公益曲被群星重新演绎。
《明天会更好》创作背景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明天会更好》的创作者们希望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为公益而唱的模式,来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于是,罗大佑、张艾嘉等台湾歌手共同创作了这首歌曲,并出面召集了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共60位华人歌手共同演唱。
这些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签约限制,其中有李宗盛、蔡琴、苏芮、潘越云等歌手和艺人。罗大佑等发起人还邀请到了飞碟、滚石、宝丽金等公司 参与了单曲专辑的制作。
《爱的代价》歌词表达了一种经历过爱情后,变得更加成熟的一个过程。正是因为自己深深爱过,才会痛苦。爱都有是代价的,不是凭空来的,而代价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付出。
要知道的是,爱本来就是无私的,所以当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得到什么,也不要后悔。如果两个人之间不能再继续爱了,那就放手吧,放手让他幸福也是一种爱。以后的路终究是自己走下去,就算自己放不下,也要劝自己放下。
歌曲简介与创作背景
《爱的代价》是由李宗盛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张艾嘉1992年12月31日发行的专辑《爱的代价》中。该曲是1993年电影《哥哥的情人》的主题曲。2009年,李宗盛凭借该曲获得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颁奖典礼全国音乐成就大奖。《爱的代价》并非是一首情歌,而是李宗盛写给他姐姐的歌。
作为创作人的他认为自己写的歌是清晰的,但他的情感却是晕乎乎的,他对女性同胞了解很少,不敢教人家怎么去恋爱,因为爱着自己的那个天使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魔鬼,所以每一段恋爱都是独特的案例,所有爱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收录在1982年发行的《之乎者也》专辑中。1994年该歌曲所在的专辑获“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2009年,罗大佑凭借该歌曲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创作背景
词曲作者罗大佑为张艾嘉创作了这首歌。创作《童年》的时候罗大佑正在医科大读书。写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边,更不是在榕树下,而是一个普通的地方。罗大佑写歌的时候,脑海中全是粉笔、黑板、便当、课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写下《童年》这首歌。
《童年》欢快的节奏,让成年人回想起过往的童年,其中的歌词也颇为贴切,而那段口哨,更是让成为众多怀旧小青年怀旧的方式。绝大部分人认为《童年》是一首描写童年纯真的一首歌,其实,这首歌是罗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来就是一首批判歌曲。
1981年首度担任唱片制作人,制作歌曲《童年》 。1982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打破当时流行的民歌曲风,带领台湾流行音乐走向毫无前例的批判与省思风潮。
世间有她虽然是以疫情为大背景的,细节的部分真的没有做好,以至于看过的观众们都给了差评,即便是有自己喜欢的演员,那又怎么样呢?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是核心,如果这个核心没有了,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诚然,有一部分的网友也打出了3到4星的好评,这一部分的网友觉得演员的演技还算是在线,所以也没有忍心打低分,基于这样的情况,最终,电影评分就呈现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为什么会两极分化,离不开以下的几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争议性人物易烊千玺,易烊千玺拍这部电影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的。虽然他之前考试的事情是被压下去了,之后还是可以继续拍作品的,他本人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观众们的心目当中,他已经不值得信任了。有一部分的观众看都没看就直接给易烊千玺参演的电影打了一星差评,就是想要这样的行为来抵制他,希望易烊千玺以后别再出现在观众们的视野。,作为易烊千玺的粉丝,怎么能不给自己的偶像打高分呢?正是因为看见了那些低分,所以他们才硬打五星的好评,这些评分都不算是特别客观的,但也是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原因。
第二点原因就是故事节奏不太行,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部电影里面分为三个小故事,在大家的眼里就是拼盘电影,电影本来就没有多长的时间,而且还拼盘,那怎么能把细节拍的好呢?所以有很多观众们看这部电影都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就是没什么意思,又郁闷又无聊。
建议导演们如果想要认真讲故事的话,那就别搞这些拼盘电影了,因为拼盘电影真的很难讲好故事,就算是演员的演技特别好,也没有办法拯救了。
《童年》原唱张艾嘉
填词罗大佑
谱曲罗大佑
歌词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歌曲创作背景
词曲作者罗大佑为张艾嘉创作了这首歌。创作《童年》的时候罗大佑正在医科大读书。写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边,更不是在榕树下,而是一个普通的地方。罗大佑写歌的时候,脑海中全是粉笔、黑板、便当、课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写下《童年》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