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是虚构的。
泰坦尼克号(英语RMS Titanic)是一艘英国皇家邮轮,也是白星航运公司旗下的3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之一,在其服役时间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由贝尔法斯特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建造,号称“永不沉没”、“梦幻之船”。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展开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载客出航,最终目的地为纽约。部分乘客为当时世界上顶尖富豪,以及许多来自英国、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和整个欧洲其他地区的移民,他们寻求在美国展开新生活的机会。
4月15日在中途发生碰撞冰山后沉没的严重灾难。2,224名船上人员中有1,514人罹难,成为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和平时期船难。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最终与船一起沉没;泰坦尼克号总设计师汤玛斯·安德鲁斯也在这起灾难中死亡。
1985年,前美国海军军官罗伯·巴拉德率领团队发现了泰坦尼克号残骸,该船分裂成两部分,并在3,784米的海底深处逐渐瓦解,沉船内成千上万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复原并展示。泰坦尼克号已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
扩展资料
沉没事故——
4月14日23点40分,瞭望员范德瑞克·弗莱特在泰坦尼克号正前方发现了一座冰山,并警告了舰桥。当时值班指挥的一副威廉·默多克下达右满舵及发动机全速反转的指令,尝试“摆动绕行”;但为时已晚,泰坦尼克号右舷撞到了冰山,在水线以下形成一系列的缝隙,船体没有遭冰山切出裂口,而是挫曲凹陷,钢板接合处弯曲成一段段的开口,让海水进入。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并没有做好准备。根据当时公认的做法,船舶不会马上沉没的情况下,救生艇只是用来将乘客接驳到附近船只。泰坦尼克号携带的20艘救生艇只能运载约一半的人员,如果是满载的情形,则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登上救生艇。
船员没有得到充分的疏散训练,他们不知道救生艇即使坐满也能安全漂浮,所以很多救生艇下水时只坐了一半人。三等舱乘客大部分时间都遭到船员留置于下层甲板,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穿越障碍,导致其中的许多乘客受困,而大部分下层甲板都充满了海水。副官在指挥登艇时一般都遵循女人和小孩优先的原则,大部分男性乘客和船员都留在船上。
2时15分,撞上冰山经过2个小时35分钟后,泰坦尼克号在水中的倾斜角度开始迅速增加,因为大量海水从甲板舱口入侵船首内还没淹没的部分。由于船尾从水中升起,露出螺旋桨和后半部船底;船首下沉而船尾上升,导致龙骨要承受两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对抗,达到峰值应力后,船体开始从2号和3号烟囱之间断裂。当船首下坠时,龙骨没有马上断开,将船尾拉向几乎垂直的角度,仍然有数百人在艉艛甲板上抓着栏杆。2时20分,泰坦尼克号完全沉没。
除了救生艇上的人之外,所有乘客和船员都浸入负2°C的海水中,几乎所有落海的人都会死亡,只有2分钟到30分钟的存活时间。尽管四散在周围的救生艇还可容纳近500人,但只有13名落海者被救生艇救助。107公里外的卡柏菲亚号冒着风险全速前进,在沉船约一个半小时后抵达事故现场,大约有710人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登上卡柏菲亚号获得紧急照护;
有1,514人在事故中丧生。卡柏菲亚号船员们回忆太阳升起后的场景“一眼望去是无穷无尽的冰山,好像有无数的金字塔在海面栖息”。卡柏菲亚号船长亚瑟·罗斯特龙环顾现场,看见20个高达60米的大冰山,还有许多小冰山和浮冰,以及来自泰坦尼克号的碎片。
卡柏菲亚号的乘客也说,他们的船好像身处于巨大的洁白平原中间,远处的冰山就跟山丘一样散布着;这片区域现今已经称为冰山巷。卡柏菲亚号原本计划要将生还者们载往哈利法克斯港,因为那里铁路发达、也是离沉船现场最近的大海港;由于西北方仍有大量海冰挡住去路,于是改往西南方的纽约港航行——泰坦尼克号原本的目的地。
本影片的编剧为JAMES CAMERON,取材于下列史实,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为杜撰。
《泰坦尼克号》故事中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1912年4月15日)是真事.。事实上, 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造成1502死亡,仅有705人获救。电影背景是根据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编的,爱情故事是假的。
类似报道有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据《每日快报》和《太阳报》报道,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虚构的爱情感动无数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曾真的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生死恋”美国绅士爱德华和美女作家海伦在搭乘泰坦尼克号时一见钟情,1912年4月14日当船撞冰山并沉没时,海伦登上救生艇,但爱德华却随船沉入大海。1993年后,2人永别时的定情物将可能以1.2万英镑高价拍卖。
是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New
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海难而改编。
扬子晚报8月21日电 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虚构的爱情故事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泰坦尼克号邮轮上的确上演过一出荡气回肠的“生死恋”。 据报道,这一真实版的“泰坦尼克生死恋”的男女主角分别是当时21岁的英国贵族女仆罗伯塔·梅奥尼和“泰坦尼克号”上一名姓名不详的年轻船员。1912年4月,罗伯塔跟随自己的雇主鲁丝·罗西斯伯爵夫人,乘坐“泰坦尼克号”一等舱从英国南安普敦前往美国。 当“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中航行时,年轻漂亮的罗伯塔和一名年轻的船员一见钟情,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 据悉,当“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4月14日深夜撞上冰山沉没时,罗伯塔和她的船员恋人遭遇了痛苦的生离死别。那名船员在邮轮即将沉没时做出了一个无私的举动他将自己身上唯一一件救生衣脱了下来,穿到了罗伯塔身上,并将罗伯塔护送上了一艘救生艇。当罗伯塔乘坐救生艇从“泰坦尼克号”船舷边被放下大海时,那名船员将自己身上一枚白星公司的徽章摘了下来,塞进罗伯塔的手中作为纪念物。 罗伯塔和她的雇主罗西斯伯爵夫人后来都被“卡帕西亚号”邮轮所救,并和700多名幸存者被安全送达了美国纽约。,她的船员恋人的命运却像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角“杰克”一样,当“泰坦尼克号”裂成两半彻底沉没的时候,他也和1500名遇难者一样溺死在了冰冷的北大西洋中。 直到日前,罗伯塔的后人、英国德文郡托特尼斯市47岁女子乔安娜·沃德才在托奎博物馆举办的一个“泰坦尼克文物展览会”上,向世人披露了这段真实版的“泰坦尼克生死恋”。 乔安娜说“这个故事是我们家庭历史的一部分。那位将白星徽章交给罗伯塔的船员,同样将能拯救他性命的救生衣也给了她。由于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罗伯塔的故事曾在报纸上刊登过,所以我相信罗伯塔的故事和电影《泰坦尼克号》有某种联系。电影导演很可能读到过她的爱情故事,并从她的宿命爱情故事中获得了灵感。” 据乔安娜称,罗伯塔从美国返回英国后,在1919年和约克郡商人康利夫·波林结了婚,她于1963年71岁时在一家英国养老院中去世。罗伯塔一生没有儿女,乔安娜只是她的侄孙女。
是真的1912年4月14日晚上,世上最大的邮轮「铁达尼号」(Titanic),满载二千二百零七名搭客,由英国南安普顿首航前往美国的纽约。不料启航后四天,就在大西洋的黑夜里误碰冰山。
铁达尼号这一轰动全球的沉船事件,造成1502死亡,仅有705人获救。1985年,海洋勘察人员在大西洋底终于发现了已沉睡73年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事件是真的,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的美誉 。不幸的是,在它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便遭厄运——它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科夫(Cobh),驶向美国纽约。
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间水密舱进水。次日凌晨2时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体断裂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处。
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逾1500人丧生,其中仅333具罹难者遗体被寻回。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其残骸直至1985年才被再度发现,目前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保护。
扩展资料
事故原因泰坦尼克号残骸再现后,科学考察队采集了金属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要细节造船工程师只考虑到要增加钢的强度,而没有想到要增加其韧性。
把残骸的金属碎片与如今的造船钢材作一对比试验,发现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的水温中,如今的造船钢材在受到撞击时可弯成V形,而残骸上的钢材则因韧性不够而很快断裂。
由此发现了钢材的冷脆性,即在-40℃~0℃的温度下,钢材的力学行为由韧性变成脆性,从而导致灾难性的脆性断裂。而用现代技术炼的钢只有在-70℃~-60℃的温度下才会变脆。
不过不能责怪当时的工程师,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为了增加钢的强度而往炼钢原料中增加大量硫化物会大大增加钢的脆性,以致酿成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