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得了男子单打世界冠军,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的个人简介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中国女队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1957年年底,容国团在国家体委的邀请下,回到了内陆,并在广州体院接受了专业训练。1959年4月5日,这是容国团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他以3:1的成绩,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得了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这一天,容国团以他长久以来的坚持,成为全中国人的骄傲。
在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他又和队友夺得男子团体冠军。
之后,他又奉命担任了乒乓女队的教练,并帮助她们夺得了女队团体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位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老将,还是没能躲过那段特殊时期。这场风波波及到体育界,有国外经历的容国团也遭到了审查、批斗。
眼见其中有些顶不住压力的运动员接连自杀,容国团的内心渐渐支撑不住,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容国团决心慷慨赴死。1968年6月20日,容国团慷慨赴死,年仅31岁。
容国团(1937—1968),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937年8月10日生于香港工人家庭,籍贯中山县南屏镇人(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从小喜爱乒乓球运动。民国30年(1941)底,因日寇侵占香港,容全家迂回家乡南屏。民国32年(1943)就读于甄贤学校。在校期间,容国团课余沉迷于打乒乓球。十五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他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文革期间遭到批判,不堪受辱自杀身亡,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悲情人物。
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联乒乓球队参加全港比赛,一举夺得了男子单打、双打和男子团体三项冠军。1957年进入广州体育学院学习。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1959年获得锦标赛男单冠军,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4年后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带队获得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十年动乱中,容国团遭受诬陷,被扣上“特务嫌疑”等帽子,于1968年6月含冤自尽时,年仅30岁,遗一女儿。1978年,国家体委为容国团恢复名誉。1987年在容国团的家乡珠海市建立一座容国团铜像。
容国团,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937年8月10日生于香港。籍贯中山县南屏乡(今属广东省珠海市南屏镇)。从小喜爱乒乓球运动。十五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7年,二十岁时从香港回来,同年进广州体育学院学习。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他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并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在比赛中,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中国乒乓球近台快攻的技术风格,就是在了他的技术经验之后,由原来的“快、准、狠”,发展为“快、准、狠、变”。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后他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在他和其他教练员的指导下,中国女队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195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1961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56年容国团以2∶0击败来港访问的世界乒乓球团体冠军日本队的主力队员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联乒乓球队参加全港比赛,一举夺得了男子单打、双打和男子团体三项冠军。这一年他随父亲回广州定居,考进广州体育学院。1958年他代表广州参加全国九城市乒乓球锦标赛,获全国男子单打冠军。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入选国家队后,苦心练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并很快形成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西德多特蒙德拉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乒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者。 196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在3∶4的不利情况下,容国团淌下了眼泪。女队员丘钟惠见了就问他,他回答说已负了两局,随即激动地说“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他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力挫素有“凶猛雄狮”之称的日本队员星野,以5∶3战胜日本队而问鼎斯韦思林杯,为我国立下战功。从此“人生难得几回搏”这句名言便流传开了。 十年动乱中,容国团遭受诬陷,被扣上“特务嫌疑”等帽子,于1968年6月含冤自尽时,年仅31岁,遗一女儿。1978年,国家体委为容国团恢复名誉。1987年在容国团的家乡珠海市建立一座容国团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