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欣是道光皇帝的儿子,也是咸丰皇帝的母亲的弟弟,奕欣也被受封恭亲王。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咸丰任命奕欣为与英法议和的大臣。在这位皇帝去世之后,他偷偷与慈禧偷偷密谋,开始暗里发动政变。因为太过聪明,受到慈禧猜忌,所以罢去他等一切职务。那么历史上恭亲王奕欣外号“鬼子六”,到底是如何而来的?
第一,就是他商办开设天文算学馆。这个人看到外国人制造机器枪轮船行军等一些东西之后,便开始虚心请教求仿造洋人的轮船等事情。因为这样求学也不是办法,所以他请求在同文馆内另设一馆,专门学习天文、算学,也开始招生扩大学府。这件事在士大夫中间引起了很大坏的影响。
在这本记载中,倭仁与恭亲王奕欣外号鬼子六常常意见不合。在与他多次对抗中,奕欣非常气愤,又上奏折,指责他聚党私议,煽惑大众,阻拦招生。这也有了当初历史上的一幕,奕欣果断地把他前次奏折中说的天下之大,不患无才。这样说出的话请朝廷任命他找几个老师开设学馆,另开一馆,进行教学,以观其成。这样才把倭仁败下阵来。
奕欣誓不罢休,继续上书告诉皇帝,准备乘势进逼。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有人要去投靠,就会遭到士大夫的唾弃。从这件小事上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出奕欣外号“鬼子六”怎么来的。
鬼子六是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介绍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中文名爱新觉罗·奕欣
外文名Aisin Giorro Yi Xin
别名鬼子六,太岳,乐道堂主人
国籍大清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833年1月11日
逝世日期1898年5月29日
职业政治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与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洋务运动的中央主要代表
王爵和硕恭亲王
谥号恭忠亲王
旗籍镶蓝旗
历史上恭亲王奕欣被叫作鬼子六的原因是。
历史上恭亲王奕欣为道光帝第六子,内称“六爷”,加之精于洋务,与西方人(清人鄙称为“鬼子”)接触较多,故得到“鬼子六”的称号。又因他被封为恭亲王,故人因其王号称“恭邸”,死后谥号“忠”,后世称“恭忠亲王”。
恭亲王奕欣的生平经历
奕欣自幼与咸丰帝奕詝一同成长,深受道光帝宠爱。道光帝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到咸丰五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时废时起。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咸丰帝逃往承德,奕欣以全权钦差大臣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与之签订《北京条约》。次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确立了两宫垂帘听政、亲王辅政的体制。
此后直至光绪十年,长期为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大部分时间身处权力中心。后逐渐倦怠政事,终在“甲申易枢”中被罢黜。光绪二十年再获起用,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善后。
此后至去世前,一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但暮气已深,无甚作为。光绪二十四年,奕欣逝世,享年六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