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
不知道你找的是那部电影,给你介绍几部参考:
大陆拍摄的国军抗战电影
一《血战台儿庄》——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
简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事迹搬上银幕。1938年春,侵华日军为一举打通津浦线,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抵达徐州,布置战略,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重镇济南,日军主力矶谷乘虚南下。日军坂坦师团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临沂激战,张自忠部队增援,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抢先入关,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的川军一二师展开激战,王以身殉国。日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陷入重围,被全歼于台儿庄外。
(《血战台儿庄》的经典不用多说了,在网上的投票中,这部影片的人气居位前列,与《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相当,但在国际上,只有《血战台儿庄》是中国二战结束六十多年以来,唯一一部能够影响海内外的抗战影片,从它出产以来的20年里,只有《紫日》勉强能够在国际上得到较高的评价)
二《铁血昆仑关》——杜聿明、董盐官、田十圆
简介一九三九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头。在日寇的铁蹄的践踏下,大半个中国沦陷了。这年秋冬,趁二次大战在欧洲爆发,侵华日军派出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第五师团,在华南北部湾突袭登陆,攻占南宁,长驱直入,妄图切断当时我唯一畅通的西南国际交通线,而威胁陪都重庆。刚刚装备起来的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奉命南下抗敌于古战场昆仑关下。该军军长杜聿明、所属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及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皆为杰出的黄埔系青年将领。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结集各路兵马十五万人,发动了以昆仑关战役为核心的桂南会战。
(本片为《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同样为杨光远导演。本片以两个视角来展开故事,一为杜聿明、郑洞国等将领与日军的斗智斗智,一为普通士兵们的浴血奋战和爱国情怀。相比起《血战》,本片多了些煽情色彩,总体水平也不如《血战》,但放在国内所有的抗战影片中,它依然是较为出色的)
三《血战南宁》——杜聿明、戴安澜
简介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本侵略军在我南海地区调动频繁,正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企图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同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19日由钦州进击南宁。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奉桂林行营电令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进击由钦州、防城登陆北进之敌。杜聿明奉命后,即令第200师戴安澜部以步兵两团先遣部队,向南宁前进。该师第600团先出发。11月23日桂南日军过郁江,24日南宁失陷。我第600团23日始抵二塘附近。24日该团即与敌人遭遇,激战两日。此时,第200师主力,亦用汽车输送逐次到达。为防敌北犯,乃于七、八塘附近与北犯之敌激战一周,毙敌甚重,迄12月3日晚,第200师血战旬日,伤亡颇大,急待整编补充,遂奉命向宾阳以北地区转移阵地。12月4日,日军进占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
(这是《铁血》的一部分内容,网络上流传的只有昆仑关部分,本片在网上难以查找得到,倒是一些网络商业有出售,但删减了不少内容,只有一个多小时……杨导说他还想拍一部远征军的抗战电影,以凑成自己的抗战影片三部曲,十分期待)
四《七七事变》——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何基沣
简介1931年9·18事变后,日军侵战了东三省,进而虎视华北各省。宛平县是当时的华北要道,驻守在这里的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领导下,对日军日益加剧的军事挑衅毫不畏惧。为了避免和日军正面冲突,宋哲元主张从丰台撤出,日军软硬兼施,企图让29军交出防区。中国军人识破这一阴谋后。日军向宛平城芦沟城进逼,29军各战士做好了迎战准备。
(比起《铁血》遭禁十年的命运,本片幸运了许多,播出时引起较大反响。不过本片的制作水平显得不及《血战》和《铁血》,在剧情上详略不当,吉星文于泸沟桥上奉勇作战一事没有得到明显表现,赵登禹牺牲的场景略显做作,居然要旋转两圈后倚着石像再仰天望一下,佟麒阁家人哭丧的场景简直是台湾偶像剧式的……但片中的战斗场景还是能够让人为之振奋,面对这些热血的爱国战士,我们不能不表示敬佩)
五《兵临绝境》——梁皖育、白云森、李兰、周浩
简介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新编22军被日寇重兵围困在陵城。军长梁梦征决心守住城池,等待援兵抗战到底。孰料,增援的部队一部叛变,一部被阻无法增援。为了保住全城百姓和全军将士的生命,他违心地签署了投降日军的命令,并委托副军长执行,而后饮弹自尽。围绕军长一纸手令的真伪,构成了一个迭宕曲折、大起大落、引人入胜的故事。
(本片与其说是抗战片,不如说是分解人性的影片,只不过以抗战为背景罢,当中并没有多少中日军队交战的场面。不过片子本身的水平制作还行,一些剧情很生动,正义感强的白云森和欺世盗名的梁皖育形象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主角梁皖育在小说版里是姓“杨”)
六《雄魂》——郭威、大鹏
简介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军侵占沈阳,以东北军三零五团团长郭威为首的全体官兵,决心抗战到底。被迫沦为草寇的大鹏,在救国会成员周校长和老同学、地下党员许文娟的启发、撮合下带领兄弟下山,与三零五国联合抗日。由于叛徒的出卖,致使这支队伍还是失败了,郭威战死沙场,大鹏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投江自尽。
(七七事件和九一八事件都是抗战史上的重要事件,本片以九一八事件以背景,我没有看过这片子,不好评论)
七《血誓》——余崇文、马慕援
简介影片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前线张自忠将军部820团团长马慕援以抗日为重,不循私情,在严整军纪中大义灭亲,毅然将犯罪的养子与养女严加处决,杀一儆百,使军心大振,以血的誓言和行动同疯狂进攻的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故事。
(自从1986年《血战台儿庄》出炉后,和国军有关的抗战影片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片出产于90年代期间)
八《大捷》——段仁义、方向公
简介在日军和伪军的屡屡进攻下,国民党23路军总司令韩培戈下令,把缺乏作战经验的新编第三团提前结束编练,调往前沿参战,而让他的嫡系1761团驻守下岗子村。战斗打响后,新三团伤亡惨重。团长段仁义、参谋长方向公请求增援。但司令部不让1761团增援,也不让新三团后撤。于是方向公下令血战,副团长霍杰克编了新三团团歌鼓舞士气。在民族义愤的激励下,取得小胜。但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总形势面前,在日军与1761团的夹击下,新三团终于全军覆灭。,在“阻击日军有功”的授勋仪式上,新三团的幸存者段仁义、霍杰克和铁匠出身的士兵欧阳贵,义愤填膺,拔枪向韩培戈射去。
(影片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情怀较为精彩,作品对国民党存在的内部斗争作了批评,而对下层官兵则进行歌颂,故事的结尾充满了悲剧色彩)
九《浴血疆城》——凤丫、严思鹏
简介1936年秋,侵华日军向国民党驻守在马家铺一带大举进攻,傅作义调拨军火支持陶城,途中遭到土匪黄老漂的劫持。驻守陶城的国民党团长严思鹏知道后,想要收编这股力量共同抗日。共产党游击队政委老张也力劝黄将军火送回。而严怕黄归顺共产党,派人亲自拜访黄,并转告将黄劫持的军火作为黄部的装备,黄高兴地同意收编。不料,严却将黄部剿灭,并将黄抓获。游击队派人救出了黄。黄老漂认清是非,毅然带队加入游击队,并捐躯沙场。
(故事的就是,日军疯狂地向陶城大举进攻,黄老漂、红果子随同游击队前去增援困守在陶城的国民党军队。枪林弹雨中,黄老漂、红果子都牺牲了。英勇壮烈的场面使身负重伤的国民党团长严思鹏愧疚万分,不禁热泪盈眶)
十《喋血黑谷》——王朝宗、宋克森
简介1939年夏,国民党中原前线的84军第1师被日寇重兵包围,军情险恶,军长王朝宗请求增援,蒋介石只给了他一纸密令,指使他“曲线救国”。王对此无比愤慨,他虽奉命与日军谈判,但决不准备妥协。谈判消息被报界披露,蒋介石为逃避联日反共的罪责,忙令中统与军统特务向王朝宗收缴密令……
(这是第一部涉及到国民党抗战的影片,出产于1984年,讲述了共产党鼓励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故事。虽然有些内容值得商榷,但总体上情节处理得还算不错)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宜昌保卫战》第13集。张自忠没有选择撤退,而是与日寇血战到底,最终壮烈牺牲,成为了当时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张自忠的铁胆忠魂感染着全体将士。一支200人的敢死队在黄维纲和胡宜生的率领下,杀入日军阵营,抢回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捍卫者》电影被广电禁很可能是因为电影本身存在的问题,具体的电影和广电并未向外透露,实际的情况不得而知。
电影《捍卫者》主人公姚子青,平远人,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率全营官兵在上海宝山与日军血战,壮烈阵亡,追授少将。2014年8月29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姚子青名列其中。在《捍卫者》公映之际,我以其故居游记,缅怀抗日先烈。
扩展资料
《捍卫者》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编,讲述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中日的淞沪会战中,率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上海宝山县,在敌众我寡,火力悬殊,装备落后的极端艰难困境中,与敌浴血鏖战七天七夜,全部壮烈殉国的故事。
拍摄历时两个月周期,竟然遭遇了6个台风吹袭,于2016年11月关机杀。电影《捍卫者》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共耗时一年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捍卫者》
电影血战台儿庄1986
别名The Bloody Battle Of Taierzhuang
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主演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
血战台儿庄电影简介1938年,日寇占领民国首府南京之后,计划由南北两面包抄津浦路遇陇海路的枢纽——华东重镇徐州,以实现对华东的全面占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邰宏来 饰)临危受命,指挥保卫徐州、抵抗日寇。日寇入侵山东,陆军上将韩复榘畏战逃跑,将济南拱手让与日军,蒋介石(赵恒多 饰)整饬军纪将韩某枪决。为了增强作战实力,李宗仁将四处受排挤的川军将士纳入麾下,又力劝蒋介石恢复张自忠指挥权,构筑了强有力的抗日统一战线。与此,日寇矶谷师团南下临沂,屠杀当地百姓,张自忠(初国梁 饰)为一雪前耻,率部奔赴临沂,与庞炳勋部死战日军,拉开了台儿庄大捷的序幕
《血战钢锯岭》主要讲的是二战时期美、日双方在冲绳岛战役时期,最为惨烈的钢锯岭大战期间发生的事情,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在战争中英勇抢救队友,不顾自身安危,硬是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救出了一个连队的故事。
电影对战场描述的非常真实题目中说到的是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就是美军上钢锯岭的时候攀爬的网,日军一直没有破坏掉,按照正常的作战,应该是破坏掉那个网,不让美军上来,这样日军就能更好地守住阵地。其实一开始我也很疑惑,为什么日军不破坏那个网呢?是不是电影里面没有想到这个细节呢?或者这个情况是不是不符合事实呢?
后来想了一些,也参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才发现这个情况确实符合史实,但也有不符合史实的地方。电影的描述夸张了一些,实际上的网要比电影中的网低了十多米,这样就可以解释了。因为如果真的是电影中的那么高的网,我想日军指挥官肯定会去破坏。
在什么时候破坏呢?就在美军放一波人过来进攻的时候,一旦破坏了这个网,美军要重建起来就要费很大的力气,这个时候发动突袭,那么上来的那部分美军就只能被歼灭了。而美军要增援的话,光是重建攀爬的网就要费很大的力气,所以除非日军指挥官是个白痴,否则肯定会去破坏。
也正是因为攀爬的距离不大,所以破坏也没什么意义,日军的目的就是放美军进来和自己打近身搏斗,这个战术基本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成为了日军对付美军的标准战术。冲绳岛战役也基本是这样做的,日军在滩头基本没有和美军打,直接放美军进了冲绳岛,而当美军进入到冲绳岛山区的时候,才发现日军早就在这里挖好了纵横交错的防御工事,凭借着防御工事,日军把美军一度打的非常惨。
其实放弃滩头阵地,把美军引入岛内山区,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美军的舰炮、飞机、重型火炮等武器很难发挥作用,而战争后期,日军的火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和美军拼火力,是肯定会吃大亏的。
钢锯岭的情况,也就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战况白天美军占领地面阵地,只要美军进来,日军马上反扑,这个时候美军的火炮都起不了作用,毕竟真的打过去会连自己人也一起炸死。然后美军火力覆盖阵地,日军撤进山洞,再等美军上来,美军上来以后再反扑,美军再火力覆盖,日军再争夺,如此反复。
,也是因为钢锯岭所在的位置是冲绳岛的制高点,意义非常重大,所以也就成了美日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如果不拿下这个阵地,那么日军就可以在这里架设大炮不断地轰击美军,这对于美军来说威胁极大,所以必须拿下,这里日军也是重点布防。所以就有了反复争夺阵地的惨烈战况。
日军没有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的原因以上情况也就能够解释日本人为什么不砍断绳索的——其实坡面落差并不大,没有电影描述的那么高,如果有那么高,那么完全可以居高临下狙击美军。或者放美军进来以后破坏这个网,至少也能迟滞美军的进攻。实际情况是日军颇不破坏都没什么意义,还不如留着放更多的美军进来,打近身战。
冲绳岛战役的惨烈是空前的,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美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也是二战时期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了。
情况不妙
8.0分
主演马丽周韦彤曹云金林雪
王莉
类型喜剧
时长86分钟
年代2016
地区内地
《血战台儿庄》刻画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血战的史实,涉及很多杂牌部队和风云人物,如西北军庞炳勋、张自忠、孙连仲、张自忠、仵德厚、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英雄儿女。
《血战昆仑关》又名《铁血》刻画国军第五军在广西与日军作战的史实,此战为中国军队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主角是在在杜聿明、邱清泉、戴安澜、郑洞国等。打败了号称钢军的日本第五师团
最近的一部电影《谍血孤城》,真实刻画,死守湖南常德的国军第74军57师。65年前举世震惊的一战,第74军57师在湖南常德以孤立无援的疲惫之军抗击数倍于己的日军,顽强苦战整整16天,给敌以重大伤亡,写下了抗战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虽然常德还是失陷了,但这丝毫不能抹杀57师坚守常德的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业绩。 第57师师长余程万,后来在大陆异手的时刻,在云南作26军军长,同第八军军长李弥反对当时统治云南的卢汉起义。战况一度非常激烈,后来余程万死在香港
其它的还有
《七七事变》——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何基沣
本片的制作水平显得不及《血战》和《铁血》,在剧情上详略不当,吉星文于泸沟桥上奉勇作战一事没有得到明显表现,佟麒阁家人哭丧的场景简直是台湾偶像剧式的……
《兵临绝境》——梁皖育、白云森、李兰、周浩
《雄魂》——郭威、大鹏
东北军三零五团团长郭威为首的全体官兵,决心抗战到底到底的故事
《血誓》——余崇文、马慕援
中原前线张自忠将军部820团团长马慕援以抗日为重,不循私情,在严整军纪中大义灭亲,毅然将犯罪的养子与养女严加处决,杀一儆百,使军心大振,以血的誓言和行动同疯狂进攻的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故事。
《大捷》——段仁义、方向公
影片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情怀较为精彩,作品对国民党存在的内部斗争作了批评,而对下层官兵则进行歌颂,故事的结尾充满了悲剧色彩
九《喋血黑谷》——王朝宗、宋克森
这是第一部涉及到国民党抗战的影片,出产于1984年。
《三毛从军记》
如果日军割断了攀爬网,岂不是要在花费大量时间等待美军铺垫新的攀爬网,这对于本来就物资紧缺的日军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他们必须趁着自己体力、物力还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尽可能的多击杀美军,否则此消彼长之下,日军肯定会逐渐处于弱势地位。
血战钢锯岭发生于冲绳岛之上,这也是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那为何美军明知道日军在这里死守还要去攻占这里呢?直接打本土不好吗?
冲绳岛是日军的“国门”,攻破冲绳岛就是踢开日军的国门,冲绳岛位于日本的西南方向。修筑有霸军港除此以外岛上还有那霸、嘉手纳、读谷和与那原四个机场,战略意义非比寻常。只要美军攻占了冲绳岛,那么他们的轰炸范围就可以直接扩大到日本本土,所以美军必须拿下他。
此前的硫磺岛战役已经给美军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的印象,美军对于冲绳岛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日军知道美军登陆前会对岛屿进行全方位的打击,好为他们的登陆部队创造良好的登陆条件。日军不会傻乎乎地把所有的防御工事修筑在外,等着美军来轰炸,而是诱敌深入,直接放美军进来。
而电影中的钢锯岭是连接整个冲绳岛防御线的关键点,又是整个岛屿的制高点。其战略性不言而喻。
美军为了攻占这个制高点,每次出兵前都会请求战舰对岛屿进行狂轰滥炸,尽可能地消灭日军。而钢锯岭因为坑道密布,且地势陡峭,坦克战车上不去,只能寄希望于步兵,这就大大缩小了美日士兵之间的差距。
日军可谓无所不用,他们会尽可能多地击伤士兵。没错,就是击伤,等着带有医疗兵记号的士兵来解救他们时再选择将医疗兵击杀,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美军伤员得不到救治而死亡。纵使国际规定不可以击杀医疗兵,可是这群日军已经不配被称之为人,他们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战争狂人。所以影片中才会有医疗兵提醒主角,想要活命最好将医疗标志换下。
好不容易可以碰见一个美军无法使用坦克等重武器的地方,日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上来的美军越多越好,这样就可以榨干美军的有生力量,真正做到御敌于门外。
砍断美军的攀爬网,虽然可以短期内阻止美军上来,日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除了多耗费美军一点时间外,对于日军来说没有丝毫意义,相反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消耗。对于力求玉碎的日军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