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霍金最后30秒视频(霍金的资料,能再详细一点吗

  • 生活知识
  • 2023-05-22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霍金的资料,能再详细一点吗


霍金----轮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美国白宫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其中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是《想像与变革---下一个千年的科学》。它的演讲者就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教授、“轮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严重的残疾,双手只有3个手指能动。这个极度残疾和极度聪明的科学家成了这次不同寻常演讲的理想人选。
外号叫“爱因斯坦“
20世纪90年代,谈论宇宙学渐成一种时髦,宇宙大爆炸理论虽不是新的理论,但在公众心中却非常新颖。特别是谈到霍金,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称他是自爱因斯坦之后最好的物理学家。
霍金是英国人。他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纪念日,几天前还是牛顿的生日1643年1月4日。,这并不意味着,呱呱坠地的小霍金头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环。用霍金自己的话说“我估计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日诞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具,着迷于玩具火车,甚至自己花钱买来了电动火车。十几岁时,霍金还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甚至尝试发明一些游戏,比如制作不同颜色零件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霍金和一个同学负责编制游戏的规则。在编制这些游戏时,小霍金的目标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开动的模型“,“这些游戏及制作都来自于探究事物并且进行控制的要求“。这种要求一直驱动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来的宇宙学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学期间,霍金分在一个很好的班,尽管他的成绩名次从未进过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学的尊敬,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学,他们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马勒、贝多芬,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他们还经常讨论一些科学和宗教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目光投向茫茫宇宙
在中学时代的后两年,班上来了一位数学教师。他的教学富于启发,这激发了霍金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尽管父亲也鼓励他学习科学,但希望他攻读与父亲的专业相近的生物学。回忆起中学的学习,霍金谈道“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尽管我知道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所以太枯燥。化学就好玩得多了,不断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由此可见,少年的霍金的志向虽算不上远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他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
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学,并如父亲的希望,取得了奖学金。学习物理学对霍金并不费力,后来他又考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什么要选取理论物理专业呢?霍金后来说“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基本的,……一个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学;另一个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这就是说,理论物理联系着“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他确定要研究宇宙学,这是因为“在宇宙学方面已有一个定义完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回报社会的恩惠
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霍金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他在这时结婚了,5年后他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他曾梦到自己被处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他认为,“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要做点儿善事,以回报社会对他的恩惠。
勤奋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学界。黑洞是一种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天体,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很大。这种天体是一种从理论上推测出来的天体。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黑洞的问题。他认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会吸住自身发出的光线,而使我们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团“。,这种科幻般的预言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时,一位德国科学家借助广义相对论重新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他发现,质量等于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径只有2.95千米;而相当于地球质量的黑洞,直径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恒星演化时,研究黑洞问题。他认为,在恒星燃尽时,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会无休止地坍缩下去,最终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举世瞩目
60年代,由于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激发了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时,黑洞研究使他初露头角。霍金将热学引入黑洞的研究,这大大加深了对黑洞的认识。这时,霍金认为,可能存在一种“微型黑洞“。这种黑洞很小,有的会小到像质子或中子那样的大小。按照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当物体小到这样的程度,它应服从量子力学的规律。霍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发;黑洞越小,它蒸发得越快。1个10亿吨(个头与质子大小相当)的黑洞要用100亿年的时间才能蒸发干净,而0.1秒内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颗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这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地进行天文观测,力图在宇宙空间找到这种“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研究有很大贡献。他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处的爆炸产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间的作用产生了星云,进而演化到我们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胀着,将来的宇宙可能将继续膨胀下去,也可能在膨胀到极限时转而收缩至当初形成宇宙的那个“奇点“。看上去这好像很有趣,,这就是今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他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1980年他又当上了三一学院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曾经是该讲座的教授。现在,霍金已快6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他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他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他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参考资料http://www.ccppg.com.cn/mag4/n1/colart136.htm

霍金承认有鬼神 看看霍金怎么说

  • 人类是多么渺小的存在,在浩瀚星河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喜怒无常的大自然里是那么的脆弱。时间是一位仁慈的屠夫,来的静悄悄。有人说当你不断在脑海中抽取画面的时刻,是因为老了。有人说当你开始惧怕死神的时候,是因为“屠夫“来了。

  • 一个人,在一个普通的,一颗星球上;能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能留下怎样的不朽事迹?还是风一吹又化做沙砾于天地间飘走,就像来的时候那般默默无闻。,不,我们会用文字摘录;会用视频回放,会用声音去记忆。我想这就是人类伟大的地方吧,即使是个平凡的人。

  • 时间定格在2018年3月16日,随着一份声明,这个消息从天空中炸裂——他的勇气与坚持鼓舞了全世界。发出这份声明的是他的家人,起因是他与世长辞,安详的走了。是的,他就是霍金!就是写出《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的霍金!!也是让我们对黑洞了解更透彻的霍金!!!他的成就超越诺贝尔奖的范涛,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举足轻重,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轮椅上取得的!——年少时不幸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导致不能言语,无法像我们那样自由沟通;还导致全身瘫痪,出去买杯饮都成为最大的奢望。我带着惊叹般的致敬!!!

霍金,他取得了哪些成就?

《天文学》这本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术杂志如是评价当20世纪物理学的成就被客观地承认时,史蒂芬•霍金的成就将被大书特书地载入科学史册。

  1. 第一,奇性定理。

    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被科学界公认为最优美的科学理论。霍金和彭罗斯一同证明了广义相对论是不完备的。

    他俩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普遍有效的,而宇宙间的物质分布满足非常一般的条件,那么宇宙时空中一定存在一些奇点。在奇点处经典物理的定律失效。人们通常谈论的奇点是宇宙产生元初的大爆炸奇点和黑洞中的奇点。爱因斯坦早先否认过奇点的存在,他甚至还写过论文以论证黑洞(那时还没有这个生动的称呼)的不可能性。霍金和彭罗斯的奇性定理表明了对引力的量子化是不可避免的。

  2. 第二,黑洞理论。

    人们知道,在经典引力论的框架里,黑洞只能吞噬物质,而不能吐出物质。黑洞的表面(视界)犹如地狱的入口,是一个有去无返的单向膜。霍金曾经证明视界的面积是非减的。1974年霍金发表了《黑洞在bao’zha爆炸》一文。这是20世纪引力物理在爱因斯坦之后的最伟大论文。在论文中,他把量子理论效应引进了黑洞研究,证明了从黑洞视界附近会蒸发出各种粒子,这种粒子的谱犹如来自黑体的辐射。

    随之黑洞质量降低,温度就会升高,最终导致黑洞的爆炸。在这被称为霍金辐射的场景中,量子理论、引力理论和统计物理得到了完美的统一。黑洞理论是科学史上非常罕见的例子,它在数学形式上被详尽的研究,后来才在天文学的许多观测上证实了它的普遍存在。现在,人们的共识是,每个星系的中心都是一颗极其巨大的黑洞

  3. 第三,无边界宇宙理论。

    霍金在80年代初,创立了量子宇宙学的无边界学说。他认为,时空是有限而无界的,宇宙不自洽的,而且是自足的,它不需要上帝在宇宙初始时的第一推动。宇宙的演化甚至创生都单独地由物理定律所决定。

    这样就把上帝从宇宙的事物中完全摒除出去。上帝便成了无所事事的“造物主”,它再也无力去创造奇迹。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牛顿等人曾在宇宙中为上帝杜撰的那个关于“第一推动”的神话,完全是虚幻的。

    量子宇宙学的主要预言之一是关于宇宙结构的起源。若干年前,宇宙背景辐射探测者对太空背景温度起伏的观察证实了这个预言。

    你看他就是这样!奇性定理、黑洞面积定理、黑洞霍金辐射、无边界宇宙理论;单独挑出任何一项都足以载入史册,而他拥有这四个。就是这样优秀,优秀到无可复制,就是这样伟大,促使整人类的文明世界行走的更踏实。他也有忧心忡忡的时候,也有不那么正确的时候,也有畏惧事物的时候。

  • 霍金,他害怕什么呢?——人工智能。

  • 害怕人类会被人工智能消灭。——人工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可能招致人类的灭亡,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除非,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按照人类的意志工作”。

  • 害怕环境会被人工智能污染。——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当下还无法判断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来说到时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

  • 害怕人类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正在迅速推进。也许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暂停片刻,把我们的研究重复从提升人工智能能力转移到最大化人工智能的社会效益上面。人类无法知道我们将无限地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还是被藐视并被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毁灭。我们担心聪明的机器将能够代替人类正在从事的工作,并迅速地消灭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

  • 2017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霍金通过视频发表了《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主题演讲。这已经不是霍金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

  • 2017年3月,霍金向英国《独立报》表示,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

  • 人工智能的威胁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威胁包括自动驾驶、智能性自主武器,以及隐私问题;长期担忧主要是人工智能系统失控带来的风险,如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不听人类指挥。

  • 生物大脑和计算机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这与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的观点恰恰相反,彭罗斯认为作为一种算法确定性的系统,当前的电子计算机无法产生智能。

  • 虽然他对人工智能有各种担忧,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是抱有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人类或许借助这一强大的工具,可以减少工业化对自然的伤害。但我们不确定我们是否被智能无限地帮助,还是被无限地边缘化,甚至毁灭。

霍金演讲的致辞“这是一个美丽但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而你们是先行者。”

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位人类历史上的先驱!

霍金一次在中国出现到底预言了什么


2017年年底,霍金一次在北京举行的腾讯网峰会上出现,不是亲临现场,霍金的身体已经无法如此折腾,霍金通过视频进行了发言。在发言中霍金指出,在接下来的600年内,人类将摧毁地球,将其变成炽热的火球。川陀太空研究员谢顿认为,霍金这句话的意思是地球人口不断增加,对能源需求也必然增加,在热力学上我们称之为熵增,即无序度的增加。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