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被誉为国漫之光。在电影中有大量的人物被改编,广受好评,除了该电影的主人公哪吒改动大以外,还有哪吒的父亲也从原著中与哪吒关系剑拔弩张乃至决裂变成了一位慈爱的父亲。
哪吒与他的父亲李靖都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小说中将他们故事的开始设定为商朝,哪吒在商朝就追随姜子牙助武王伐纣了,可历史上的李靖却是在唐朝,这是怎么回事?
都知道在中国神话中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但不是每一个叫李靖的人的儿子都叫哪吒的,唐朝有个叫李靖的人,重名在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中国是很正常的。
如果非要讨论《封神演义》中的李靖与唐朝李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要从两个角度来探讨。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二者没有任何关系。唐朝的李靖(准确说是隋末唐初)是一位名将,饱读兵书,一生征战沙场,用兵如神,据说毫无败绩。在政治上也有良好的表现,在百姓中口碑极好。李靖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入住凌烟阁,是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八位功臣,可以说是名气极大了。
唐朝的李靖名气虽说大,可是在商朝的李靖面前,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倒不是因为人家是商朝人,在他之前出生,相反,商朝的李靖出现在人们视线中远比唐朝李靖晚。现在的人一提起李靖,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陈塘关总兵李靖,除非没看过《封神演义》。主要还是因为《封神演义》太火,盖住了唐朝李靖的风头。
而商朝的陈塘关总兵李靖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塑造的一个小说人物而已。
所以说唐朝的李靖与商朝的陈塘关总兵李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毫无关系,生物学上就更没有联系了。这就像你问我唐朝的李白与撒贝宁的老婆李白之间有什么联系一样。能有什么联系?都是人,还同名算吗?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唐朝的名将李靖是商朝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原型唐朝的名将李靖英勇无比,帮助唐朝打退敌军,战无不胜,是百姓心中的战神。在民间又有传说他死后灵魂保护百姓,驱逐妖魔鬼怪,老百姓将他当做神仙。
而托塔天王这个中国佛教中神又源自印度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是制服魔众,守护人民财物的代表。在佛教传进中国以后,李靖就成了他在中国的代言人了。而形象也成了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还会使用宝剑的中国风形象。在佛教中哪吒本就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在中国就自然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了。
宋代的佛教应该是第一次将李靖与毗沙门天王联系在一起的朝代,或许是因为李靖在民间有极大的影响力,有利于宋代宣传佛教的关系。而后来在《西游记》中李靖和哪吒二人又有客串,等许仲琳写《封神演义》的时候就顺理成章接着用李靖这个名号了。李靖就成了那个著名的陈塘关总兵李靖了。
所以说,从文学的角度看,或许二人是有以某人为原型的关系的。
再说,哪吒在商朝跟随姜子牙助武王伐纣到时候,李靖也不是没有出现啊,不然,削骨还父,割肉还母的故事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主要的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都是小说,何为小说,就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编出来的,只能说是源于生活,但不完全与生活相联系啊!没有必要太较真。
哪吒在商朝末年的时候,跟随姜子牙一起帮周武王灭了商朝,这是来自《封神演义》的故事,故事中哪吒的父亲名叫“李靖”,是驻守陈塘关的总兵大人。唐朝的李靖是真实存在的人,有血有肉有历史,他最初在隋朝的时候开始做官,后来效力于唐朝,于公元649年去世,享年79岁。
,哪吒的父亲李靖与唐朝的李靖不是同一个人,而且哪吒的父亲属于虚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哪吒的故事来自《封神演义》,这部作品是明朝时候创作的,于是很多人就对哪吒的身份进行研究,认为哪吒最早是佛教的人物,后来道教引用过去,然后中原地区的文人们就开始将哪吒这个人物进行大量的创作描写。
,不管哪吒最早来自哪里,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既然是虚构的人物,哪有出处可询?佛教作品中的哪吒写法是“那咤”,是佛门中的富二代,他爸爸是毗沙门天王;而我们所熟知的哪吒是一位“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叛逆少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根本没有任何关联。
,我们看《封神演义》的时候,哪吒就是一位叛逆少年,李靖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我们看《西游记》的时候,哪吒就是三坛海会大神,李靖是托塔李天王;我们看历史资料的时候,李靖就是唐朝大将!这些都是独立的人物,我们千万不要混在一起去理解,不然就要犯糊涂了。
近日,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被誉为国漫之光。在电影中有大量的人物被改编,广受好评,除了该电影的主人公哪吒改动大以外,还有哪吒的父亲也从原著中与哪吒关系剑拔弩张乃至决裂变成了一位慈爱的父亲。
哪吒与他的父亲李靖都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小说中将他们故事的开始设定为商朝,哪吒在商朝就追随姜子牙助武王伐纣了,可历史上的李靖却是在唐朝,这是怎么回事?
都知道在中国神话中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但不是每一个叫李靖的人的儿子都叫哪吒的,唐朝有个叫李靖的人,重名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是很正常的。
如果非要讨论《封神演义》中的李靖与唐朝李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要从两个角度来探讨。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唐朝的李靖(准确说是隋末唐初)是一位名将,饱读兵书,一生征战沙场,用兵如神,据说毫无败绩。在政治上也有良好的表现,在百姓中口碑极好。李靖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入住凌烟阁,是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八位功臣,可以说是名气极大了。
唐朝的李靖名气虽说大,可是在商朝的李靖面前,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倒不是因为人家是商朝人,在他之前出生,相反,商朝的李靖出现在人们视线中远比唐朝李靖晚。现在的人一提起李靖,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陈塘关总兵李靖,除非没看过《封神演义》。
而商朝的陈塘关总兵李靖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塑造的一个小说人物而已。
唐朝的名将李靖英勇无比,帮助唐朝打退敌军,战无不胜,是百姓心中的战神。在民间又有传说他死后灵魂保护百姓,驱逐妖魔鬼怪,老百姓将他当作神仙。
而商朝的陈塘关总兵李靖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塑造的一个小说人物而已。
所以说唐朝的李靖与商朝的陈塘关总兵李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毫无关系,生物学上就更没有联系了。这就像你问我唐朝的李白与撒贝宁的老婆李白之间有什么联系一样。能有什么联系?都是人,还同名算吗?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唐朝的名将李靖是商朝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原型
唐朝的名将李靖英勇无比,帮助唐朝打退敌军,战无不胜,是百姓心中的战神。在民间又有传说他死后灵魂保护百姓,驱逐妖魔鬼怪,老百姓将他当作神仙。
姜子牙是哪吒的师叔。
哪吒是太乙的徒弟,而太乙和姜子牙的师父都是元始天尊,所以太乙和姜子牙是师兄弟的关系。姜子牙的一生当中,辅佐了六位帝王,因为他是齐国的始祖,后来就被人们叫“太公望”,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姜太公”。
到了西周初期,周文王当时封了姜子牙为西周的太师,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师尚父,并且姜子牙辅佐文王,与文王商量如何“翦商”。后来因为辅佐周武王并且灭了大商,就功成名就成为了齐国的始祖。姜子牙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扩展资料
哪吒形象来源
哪吒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正统神仙之一,又是经典的艺术形象;主要故事源自宗教文化与名著内容,传统神话主要分为三大体系正统道教神系、民间信仰神系、神魔小说神系;哪吒信仰最主定为道教神话体系文化传统。
身为专司伏魔的正道天神,其神祇行宫规格定性高级;剧统计,全中国至少有二百多座哪吒神庙,在国外也有,其在国内倍受供奉;民俗崇拜与祭享主要兴起于唐宋,在元、明朝已被列入国家祭典享受公祭尊奉信仰,在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地区广为传承。
我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是国内上映的第五天了,其票房增势小伙伴们也是看在眼里,上映第五天凌晨就突破了9亿元,上映第五天下午16点正式破10亿元。此前《哪吒》就刷新了众多记录,“国产动画电影最快破亿记录”、“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记录”、“国产动画电影单周票房纪录”都已经是《哪吒》的标签,很多媒体猜测《哪吒》的最终票房会超过15亿,现在看来15亿都觉得少。
该动画电影无论从哪个方向去看都值得夸奖,仁者见仁,每个方面也有都不同的声音;《哪吒之魔童降世》比《大圣归来》的反响还要好,剧本上更加丰富、角色数量众多但他们的性格都相互独立而深刻、视效方面给人的感觉更庞大,尤其四人在山河社稷图里夺笔的过程,简直精彩绝伦。除了以上,《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个最值得分享的点,那就是结尾的第三个彩蛋,看似是在帮宣新动画电影《姜子牙》,实则给人一种主创们在计划“封神宇宙”的错觉,为什么说是错觉?因为“封神宇宙”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第三个彩蛋只有短短两句话,但足以扩展出新的系列,而哪吒系列和姜子牙系列都属于“封神演义”的一部分,所以安排一个“封神宇宙”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了解的电影宇宙有漫威电影宇宙、温子仁招魂宇宙、华纳怪兽宇宙等,“封神宇宙”里面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和角色,而且导演在《哪吒》的第二和第三个彩蛋中,分别安排的电影的续集和新的独立电影,不是在明显暗示吗?
导演饺子近期接受采访时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这个(封神宇宙)计划,因为《姜子牙》是兄弟团队的作品。现阶段我们只想之后的动画电影都是精品,这样才会改变观众对动画电影的看法,行业有了前景就有更多的人才进入,能用动画养活自己,而且活得有尊严,行业才有希望。”
饺子导演的回答很实在,可能在电影上映之前,对于“封神宇宙”是没有想法的,不过在《哪吒》取得这么好的票房和口碑效果之后,导演完全可以计划一下后续;而且兄弟团队的《姜子牙》也可以商量着嫁接一下,如果“封神宇宙”真的能成,这个行业还担心人才不够吗?
我想影迷们都是期待“封神宇宙”的,唯一的希望全寄托在《姜子牙》身上了,如果《姜子牙》成为爆款,那么“封神宇宙”应该有了吧。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