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品保存与使用的五大疑问解析
一探:药品在冰箱里的保鲜秘诀
你是否好奇药品在冰箱里的保存时间?“冷藏”药品,你是否知道如何妥善保存呢?参考最新版的《中国药典》,我们为你介绍。在冰箱内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即2至10摄氏度时,药品可以保持其药效。其中,需冷藏的药品包括外用药品如滴眼液、滴鼻液等,胰岛素、栓剂、混悬剂以及新鲜中药材等。但保存时需注意,未开封的药品在说明书的有效期内使用,一旦开封应在一个月内用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定药品如雾化用的布地奈德混悬液等,开封后需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或丢弃。口服液体制剂如儿童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等开封后的保存期限需特别关注。遵守这些规则,药效将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解:服药掰半行吗?
关于服药方式,你是否知道哪些药可以掰开吃,哪些不行?那些标有“缓释片”、“控释片”和“肠溶片”的药片,是不能随意掰开服用的。缓释片和控释片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药物释放缓慢稳定。掰开服用会破坏这一过程。肠溶片是为了让药物在肠道溶解而特别设计的,如果掰开服用可能导致药物在胃里分解,影响疗效。许多胶囊类药物也不建议拆开服用,因为它们的气味特殊、服用不便且剂量难以控制。请务必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
三问:为何茶水不能送药?
你是否常用茶水送服药物?这是一个不良的用药习惯!茶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如茶多酚、鞣质等,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特别是以下药物,不建议用茶水送服:含金属离子的药物、酶类制剂、强心苷类药物、含碳酸氢钠的药物、生物碱类药物、抗菌药以及补益类中药等。双嘧达莫、镇静、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也与茶水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降低药效。为了确保药效,服药时最好选择白开水。
四探:漏服药怎么办?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忘记吃药的情况。如何处理漏服药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较长时发生漏服,应立即补服;若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较近则不再补服,下次按原定时间服药。不建议在发生漏服后加大剂量服药以防药物中毒。最好的办法是增强依从性,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按时吃药以确保药效。
五思:腹泻需立即止泻吗?
探索用药智慧:感冒药的真相与你的健康
你是否曾对医生开具的感冒药产生疑惑,是否需要在病愈后全部吃完?让我们一同揭晓答案。治病时,应尊重每个病症的特殊性,坚持“看病情,定疗程”的原则。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最好的选择是遵循医生的建议。
感冒,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其实分为多种类型。一种是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伴随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治疗这类感冒的关键在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另一种则是感冒引发的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肺炎等,需要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普通感冒而言,自然病程一般为三到七天。当症状在服药两到三天后消失时,建议立即停药。长时间的服药可能会给肝脏带来损害。若感冒症状持续十天以上未缓解,应停止感冒药并寻求医生的帮助。而针对细菌感染引发的感冒,则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确保病菌彻底清除。
用药智慧不仅仅是关于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量的问题,有时还包括是否需要与胃药一同服用。长期以来,国人普遍认为服药会伤害胃部,因此习惯性地搭配胃药来保护胃部。并非所有药物都需要配合胃药服用。是否需要使用胃药,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机制来决定。某些药物如抗血栓药物、解热镇痛药和激素类药物可能对胃部造成刺激或损伤,对于这些药物,建议在服用前咨询消化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搭配胃药。一旦风险因素消失,应立即停止服用胃药。
关于服药时能否喝绿豆汤的问题,也存在一些误解。虽然绿豆有解毒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解药性。在某些情况下,如患有热证实证时,喝绿豆汤可以辅助中药治疗,促进病情好转。绿豆汤的服用还需根据所服中药的药性来决定。对于温补类和温经散寒类中药,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与绿豆汤同服,以免影响药效。绿豆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某些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因此不建议用绿豆汤送服化合物类药物,或在服药前后大量饮用绿豆汤。
用药是一门智慧,需要我们在尊重药物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指导,做出正确的用药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