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洪水灾害几乎每年都会上演。洪水退去后,却带来了四种常见的疾病:肠炎、红眼病、“烂裤裆”和“烂脚丫”。
让我们聊聊肠炎。洪水会加剧环境卫生的恶化,从而引发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不干净的饮食、食用腐烂的食物,甚至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食物,都是引发肠炎的罪魁祸首。一旦患上肠炎,每天可能会腹泻数次甚至20次以上,伴随着腹痛和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烧症状。对于治疗药物,可以选择复方新诺明,但要注意首次服用时需加倍,以迅速提高疗效。服药期间要多喝水,防止尿路结晶。特别提醒,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人群禁止使用。孕妇则可以选择黄连素。对于儿童和老人,可以口服黄连素和庆大霉素,但诺氟沙星则不建议选择。
接下来是“红眼病”,也被称为急性结膜炎。它主要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结膜引起。在洪水期间或洪水过后,由于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很容易感染红眼病。对于治疗,可以选择氯霉素滴眼剂、新霉素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等。
至于“烂裤裆”,这是在抗洪救灾时,由于下半身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导致的皮肤问题。主要症状包括下腹、股内、外生殖器、会阴、臀部皮肤肿胀、白皱、红斑、丘疹、水泡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皮肤剥离、侵蚀和溃疡,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疼痛。治疗时,可以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清洗患处,然后涂抹炉甘石粉。如果有继发感染,可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抗生素药物。
“烂脚丫”也是长时间将下肢浸泡在污泥浊水中导致的。皮肤经常被划伤,受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脚趾缝容易变白、肿胀、溃疡、侵蚀,甚至皮肤剥离,伴随着瘙痒。治疗时主要以外用药物为主,可以用炉甘石粉或5%明矾炉甘石粉处理浅表皮肤创伤,而10%-15%明矾溶液或3%-5%盐溶液则适用于泡脚。感染严重时,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生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