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贝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健康挑战,其中手足口病便是常见的一种。每当父母发现宝宝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时,都会感到十分担忧。我们必须重视并了解有效的治疗方法。
当宝宝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时,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呢?如果宝宝在口、手、脚、肛门口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泡疹,无论是否发烧,父母都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由医生诊断是否为手足口病。对于症状较轻的宝宝,可以在家中进行护理,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而对于疑似重症的宝宝,则可能需要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如果宝宝在家中护理期间,出现持续高烧、精神差、反胃、手脚发凉等症状,尤其是出现四肢颤动(这可能是病毒已经侵犯了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则应立即就医,可能已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特别是五岁以下,尤其是三岁以内的宝宝,更容易成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对象。
对于前来就医的轻症宝宝,医生一般会进行血常规检查或肠道病毒感染病原学检查。绝大多数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症状较轻,一周左右即可治愈。但由EV71型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较易发展为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病原学检查主要针对这两种病毒,以评估宝宝是否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对于需要住院或留观的宝宝,说明属于(疑似)重症,所做的检查将会更多。
那么,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对于一般病例,主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针对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进行药物治疗;使用阿奇霉素等进行治疗。
而对于重症病例,治疗措施则更为复杂,包括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病例和合并呼吸、循环累及的病例。针对这些病例,需要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静脉输液丙种球蛋白、酌情使用激素类药物等。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提升呼吸管理。
对于手足口病的护理,一旦宝宝感染,应立即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使用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以用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不适合浸泡的物品可以放在日光下暴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减少人员出入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避免空气污浊,防止继发感染。
在营养与饮食方面,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水。因发热、口腔疱疹,食欲减弱,不愿进食时,宜给宝宝吃清淡、温和、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在口腔保健方面,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食欲不佳、流口水、哭闹难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盐水漱口。对于不易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在皮疹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宝宝衣物清洁、柔软、舒适;剪短宝宝的指甲;保持屁股清洁干燥;手脚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碘伏消毒液等。另外还要保持面部清洁以防止感染。如果宝宝出现低烧或中度发烧的情况时无需特殊处理只要让宝宝多喝水即可。通过以上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希望每位患上手足口病的宝宝都能早日康复重返健康快乐的生活。针对体温处于37.5℃-38.5℃之间的宝宝,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物理退烧措施。要注意给宝宝排热,可以通过调整室温、减少衣物等方式帮助宝宝散热。多喝温开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宝宝排汗、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体温的降低。洗温水浴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可以帮助宝宝舒适地降低体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持文风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用亲和、贴心的语言给宝宝和家长传递正确的护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