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小儿常见的夏季传染病与应对策略
在炎热的夏季,有一种病症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尤为普遍,那就是手足口病。它的高发期通常在夏季,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那么,如何理解并应对这种病症呢?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多数患者会突然发病。早期症状包括高烧,体温常在38℃以上,同时伴随头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在发热1-2天后,患者的手脚远端位置,如手指、手掌心、脚趾以及口腔内部,会出现红色的小疱疹,直径大约在2mm-4mm,像小米粒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淡红色。这种疹子有时也会在患者的屁股及肛门周围出现。在临床上,这种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
这些症状可以概括为“热、退、疹出”。如果发现宝宝退烧后开始出疹,就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该病的感染性强,发病初期与感冒非常相似,如果最近宝宝有感冒症状,父母们一定要保持警惕。
二、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1. 当确诊宝宝患有手足口病时,可以食用一些抗病物,同时保持患病部位的清洁。
2. 如果宝宝有口腔糜烂的症状,影响进食的话,可以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东西,餐后要注意漱口。局部可以用药止疼以促进创口愈合。
3. 注意给宝宝使用的玩具进行消毒,做好防护,严重时需要尽快住院。
4. 手足口病会给孩子带来疼痛的感觉,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平时可以帮助孩子清洁口腔、手和脚上的细菌,可以用盐水进行清理,并多补充维生素,有助于治疗手足口病。
5. 平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空气的清新,避免让孩子独自外出,接触浑浊的空气。
6. 家里要保持整洁,使用过的奶瓶、奶嘴、餐具、毛巾等要放在50度的水中浸泡半小时。孩子玩的玩具、衣服、家里的桌椅都要用消毒剂清洗。
7. 孩子的唾液、粪便擦洗的卫生纸不要直接丢弃,最好还要加入适量的消毒剂进行搅拌消毒后再处理。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再让孩子上学。
8.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多晒太阳也对病情有帮助,因为阳光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由于该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发热、喉咙痛等,因此父母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特别警惕。一旦发现宝宝有发热、出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 实行就地隔离防止接触。发现有可能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应避免他们与幼儿园或其他小朋友接触;在家隔离治疗期间也要与其他孩子分开吃住,玩具、用品都应分开;直至痊愈后才可返校,以防感染其他儿童。
3. 抓好预防工作。避免排泄物、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是关键。宝宝的粪尿粪便要彻底处理,尿布和湿巾要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宝宝的奶瓶、餐具也要经常消毒。
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宝宝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吮吸手指、避免去污染的环境等。饭前、便后一定要彻底洗手。
5. 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等场所的环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须严格消毒。注意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水污染。这些场所的卫生状况必须严格遵守卫生部门的指导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