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有高达10%的人口是乙型病毒标志的慢性携带者。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疾病,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尤其是特定的高危群体,更应积极接种疫苗。
重点应用人群首先是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特别是那些母亲在妊娠期间携带乙肝病毒的新生儿。除此之外,还包括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如配偶、家庭成员以及接触乙肝病人的医护人员等,他们同样处于高风险之中。
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化验检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只有化验结果为阴性的人群方可进行注射。对于两岁以内的儿童,若无密切接触史,可免于化验,直接进行疫苗注射。
疫苗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产生足量的抗体。这些抗体并非永久有效,一般只能维持3至5年的时间。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种,以确保持续预防。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疫苗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对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并无预防作用。
对于即将步入婚姻或已结婚的夫妇,特别是女性,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阻断“母-婴”或“父-婴”传播途径,还能为未来的孩子提供更强的保护。未来母亲通过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力有可能直接传递给胎儿。若其丈夫感染了乙肝病毒,所产生的抗-HBS抗体可抵抗丈夫精液中的病毒,保护卵细胞和受精卵免受感染。
关于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初生婴儿应在出生后的两天内(48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满一个月时接种第二针,满六个月时完成第三针的注射。完成这三针后,有效预防时间大约为五年。当孩子长到五岁时,仍需按照上述方法再次接种三针,以确保长期的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