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复旦大学及其相关单位共同开展的一项长达十年的临床实验揭示,通过给孕妇产前注射乙肝病毒人免疫球蛋白(HBIG),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一策略结合了新生儿的主动和被动免疫,从而大大降低了乙肝病毒通过母婴传播的概率。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源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童专科医院的呼吸内科专家朱启镕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上海市生物制药研究室的紧密合作。他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专注于产前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经过对大量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产前注射HBIG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宫腔内乙肝病毒感染率仅为5.7%,而未注射的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高达14.3%。这意味着,孕妇使用HBIG可以使胎儿宫内感染率降低近9%,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更令人欣喜的是,研究团队发现,对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产前多次使用HBIG并不会引发病毒变异。当前,常见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策略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主动和被动联合免疫。尽管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仍有一部分新生儿在接受了联合免疫后仍然感染乙肝病毒,其最大原因就在于宫内感染,感染率最高可达15%。基于这一临床实验的结果,中国医师协会小儿科联合会感柒学组计划将这一新的策略纳入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案,并着手制定相应的临床医学技术规范。这一研究成果为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