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婴幼儿口腔健康的隐形威胁
鹅口疮,也称雪口病或白念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发的,给许多婴儿带来了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口腔健康。作为母亲,了解鹅口疮的症状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介绍鹅口疮的相关症状。
一、轻症表现
在轻微的情况下,鹅口疮可能表现为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乳凝块样的小点或小块状物。这些物质会逐渐融合成大块,不易被擦拭。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会变得红肿、粗糙,甚至出现溢血。尽管这样,患儿通常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流口水。这些症状一般不会影响哺乳,全身症状也不明显。如果病情加重,白斑会覆盖整个口腔,甚至蔓延到喉咙、食管、气管和肺部。
二、重症表现
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斑膜是鹅口疮重症的一个典型症状。这些斑膜可以被擦去,露出下面类似乳块的东西。周围没有炎症反应,这些乳块无痛感。它们常常出现在脸颊粘膜、上下唇内侧、舌头、牙龈和上腭等部位。这些斑点最初可能是点状或小片状,但会逐渐融合成大面积的乳白色薄膜。这些薄膜稍微凸起,边缘不充血。尝试擦拭这些薄膜时,可能会发现局部粘膜变红、粗糙,甚至出现渗血。感染部位通常不会疼痛,也不会流口水,哺乳通常不受影响。但病情严重时,婴儿可能会表现出疼痛、烦躁、食欲差、哭泣和哺乳困难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轻度发热。
三、治疗与预防
一旦发现婴儿口腔出现类似鹅口疮的症状,如口腔内的牛奶瓣状斑点,请不要随意擦拭,以免引发细菌感染。确诊后,家长可以使用消毒棉蘸2%苏打水轻轻擦拭口腔,再用1%龙胆紫涂抹患部。还可以将制霉菌素研成末,加入甘油调匀后涂在患处。通常用药几天后,症状会消失。但鹅口疮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家长应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请注意,应在孩子进食后过一段时间再用药,以免引起孩子呕吐。如果不及时治疗,鹅口疮可能会扩散到口腔后部,影响食道,甚至可能导致宝宝拒绝喝水和食物,造成脱水。酵母菌还可能影响身体其他部位。一旦发现宝宝有鹅口疮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了解这些知识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希望家长们能够在孩子出现鹅口疮症状后尽快进行相关的治疗,并加强对儿童口腔的护理和预防措施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