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新手妈妈,面对乳腺炎的困扰是一件相当常见且令人忧心的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应对产后急性乳腺炎这一难题。其实,面对急性乳腺炎,我们无需恐慌,关键在于及时并正确地进行治疗。
那么,产后急性乳腺炎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急性乳腺炎是由致病细菌侵入乳房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发的急性乳腺化脓性感染。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这种病在分娩后的3-4周内尤为常见。其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乳汁淤积,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乳汁淤积可能是由于乳头发育不良、乳汁分泌过多或婴儿吸乳不足及姿势不正确等原因所致。二是细菌入侵,主要是通过乳头破损处或皲裂处侵入,有时婴儿在乳头上睡觉或患有口腔炎的婴儿吸乳时,细菌可直接侵入乳腺管。
那么,产后急性乳腺炎有哪些症状呢?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在缺乏母乳喂养经验的初产妇身上。在产后1个月内是此病的高发期。当患有急性乳腺炎时,你会感到乳房疼痛、局部出现肿块和胀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你可能会感到寒战、发抖甚至体温突然升高。只有一侧的乳房出现炎症症状,病侧的乳房疼痛无法触碰,局部皮肤发热、红肿。同一侧的腋窝淋巴结也会肿大,触碰时会有疼痛感。如果进行血液常规检查,会发现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每个人的急性乳腺炎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母亲的症状可能会被掩盖。如果不及时治疗,病乳很可能会化脓,甚至损害内部组织,导致严重的乳痿。
那么,如何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呢?
对于非细菌感染引起的产后急性乳腺炎,可以通过改善喂养姿势、避免压迫乳腺导管,并进行局部按摩来改善炎症。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产后急性乳腺炎,仍然可以母乳喂养婴儿,母亲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服药。
当发生急性乳腺炎时,应该停止母乳喂养吗?
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喂养不仅会影响婴儿的营养摄入,还会增加乳汁淤积的机会。当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应该经常喂养孩子,让孩子尽量吸空乳房中的乳汁。当乳房局部化脓时,受影响的乳房应停止喂养,并通过挤奶或吸奶器排出乳汁。另一侧健康的乳房仍然可以喂养孩子。只有在感染严重或脓肿切开引流后,才需要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