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小儿腹泻的成因及应对之策
婴儿腹泻,又称为小儿拉肚子,是婴儿常见疾病之一。当宝宝的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出现水状或粘液状粪便,且24小时内排便次数超过三次,那就可能是腹泻的症状。尽管小儿腹泻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宝宝的不适也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面对宝宝拉肚子,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茶疗法是其中一种方式。可以对宝宝进行禁食6-8小时,其间除茶和盐水外不添加任何食物,以减轻宝宝的脾胃负担。禁食期间,可以通过小勺子少量喂养,每次喂两三勺即可。待宝宝大便状况有所好转后,再适量喂母乳。
二、按摩疗法也是值得尝试的方法。通过刺激宝宝体表的穴位,可以调节肠胃功能,改善婴儿腹泻的状况。
那么,婴儿腹泻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身体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的肝脏及脾胃消化能力较为脆弱,容易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消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腹泻。
二、哺乳护理不当。在人工喂养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给宝宝喂食的奶粉太稠、过多或糖分过多,都可能导致宝宝脾胃负担加重,引发腹泻。天气寒冷时,婴儿腹部护理不当,腹部受寒也会增加肠蠕动,导致腹泻。
三、牛奶拉肚子。部分宝宝由于身体结构对牛奶中的蛋白质或乳糖不耐受,导致喝完牛奶后出现腹胀、腹泻甚至荨麻疹等症状。
了解婴儿腹泻的成因后,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护理方式,帮助宝宝度过这段不适的时期。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