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听劝……我就让你见识一下我的严肃
有些脾气较为急躁的父亲,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可能会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你不及时收拾好这些玩具,我就让你见识一下我的严肃。”这种威胁往往并非真心,聪明的孩子也能洞悉这一点。就如同空洞的赞美一样,不真诚的威胁同样会削弱父母话语的权威性。
尝试将威胁转化为一种承诺。当孩子在超市磨蹭不愿回家时,我们不必以吓唬的口吻说:“我要走啦,你自己留在这里吧!”而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我们赶紧回家,然后一起出去玩。”这样的表述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对其他活动的兴趣。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耐心讲解和积极引导都是行之有效的。
在养育婴儿的过程中,由于过度溺爱及责任感,父母有时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一切。比如,父母害怕孩子受伤,于是对孩子的探索行为设置重重障碍。经常对孩子说“不要跑”、“别乱动”等,虽然你的初衷是保护孩子,但这样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受挫。你应该强调具体的行动,比如:“出去玩之前,记得把鞋带系好,小心脚下的石头。”这样强调的是行动本身,而非孩子的笨拙。
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考验的是父母的勇气,而非孩子的勇气。很多父母无法承受孩子受伤的事实,他们倾向于用成人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世界处处充满危险。为了防止危险发生,他们往往将孩子置于安全范围内,远离所有可能的威胁。这种做法在保护孩子的也限制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甚至可能阻碍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是正确的,比如用“你是最棒的”或“你真的很聪明”等话语来激励他们。但表扬的态度和频率需要适度。过度赞扬可能导致孩子进入社会后遭遇更大的失望,难以接受真实的赞扬。另一方面,如果期待得到大量赞扬却得不到,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父母在表扬孩子时,应以诚实的态度,适度调节频率。如果一个孩子常听父母说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公主,但她在学校的表现受到同伴的嘲笑,这种对比会让她感到困惑。专家指出,经常受到父母过度赞扬的孩子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的父母误解了他们,或者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