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深入了解与细致护理
新生儿溶血症,这一因母子血型不符而引发的新生儿血液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治疗的及时性对其预后至关重要,拖延可能导致黄疸加深。对于已经经过治疗的新生儿患儿,家庭护理是保养措施的关键,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精心照顾患儿。
一、诊断篇
产前诊断:对于存在不明原因死胎、流产、新生儿中毒黄疸史的孕妇及其丈夫,应进行ABO、Rh血型检查。当孕妇血清中的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超过1:64时,可能预示ABO溶血病的发生。Rh阴性孕妇在妊娠16周时,应检测血中的Rh血型抗体并作为基础值,之后每2-4周检测一次,以监测Rh溶血病的风险。
生后诊断:新生儿娩出后如出现早发型黄疸且进行性加重,结合母子血型不合的情况,通过改良Coombs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中的一项阳性结果,即可确诊新生儿溶血症。
二、溶血症类型
由于母亲的血型与胎儿(或婴儿)的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可能引发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其中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通常较ABO血型不合更为严重。
1. Rh血型不合:在我国,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病率相对较低。通常涉及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第一次怀孕通常不会发病,但从第二次怀孕开始可能出现溶血。但如果Rh阴性的母亲在第一次怀孕前接受过Rh阳性的输血,则第一次怀孕也可能发病。
2. ABO血型不合: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当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时。第一胎即可发病,随着分娩次数增加,发病率上升且病情可能一次比一次严重。其他少见的组合包括母亲为A型或B型,胎儿(或婴儿)为相应的血型变种。若胎儿(或婴儿)为O型,则可排除此病。
三、新生儿溶血症护理
父母应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清洁的生活环境,维持室温约22℃,湿度约50%。处理宝宝的日常事宜时,动作需轻柔以避免宝宝受惊。室内需禁烟、禁止宠物入内。宝宝的衣物要彻底清洗并消毒。在护理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注意宝宝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是否有厌食、嗜睡等症状。要留意宝宝的大小便次数和数量,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