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营养,首都儿科研究所揭示喂养真相
当今时代,补钙成为年轻父母最为关心的营养话题。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与《父母必读》杂志携手发布的《儿童早期饲养状况调查报告》揭示了关于儿童喂养的诸多误区。在这场由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丁宗一参与的报告研讨会上,针对全民补钙的误区,丁宗一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人们长期以来的“吃什么补什么”观念并不科学,佝偻病的真正原因并非缺钙,而是维生素D的缺乏。这一误区的形成,与某些厂家的夸大宣传不无关系。
在孩子的日常护理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虽然超过七成的婴儿喂养决策者是母亲,但在孩子的日常护理中,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比例高达55%。这意味着孩子的日常饮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下一代老人决定的。《父母必读》杂志主编杜芳建议,母亲需要与老人和保姆进行沟通,共同学习健康的营养选择,同时也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辅食的选择也是父母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根据婴儿胃肠发育的特点,首次添加的除乳类外的食物应该是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尽管许多营养学家推荐谷物作为首次辅食添加的优先选择,但仍有七成左右的家长选择蛋黄作为优先辅食,这引发了专家的担忧。北京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刘纪平指出,蛋黄中的铁质不易被婴儿吸收,过早添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现在,更全面的营养食品和适合婴儿吸收的食物如强化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泥浆状食品等正在受到更多关注。
家庭习惯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四分之一至两岁和两至三岁儿童的家庭有看电视的习惯。专家们强调,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来说,吃饭需要集中精力。过度分散的精力不利于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超过半数的两岁及以上的孩子仍由大人喂食,这也让专家感到担忧。独立吃饭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有助于其触觉和动作的协调发展。
在这场报告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喂养方式,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饮食。也需要与老一辈人沟通,共同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